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高齡婦取卵10次終求得1寶!醫籲:補助不應綁定「取一植一」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小時前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高齡婦取卵10次終求得1寶!醫籲:補助不應綁定「取一植一」

高齡婦取卵10次終求得1寶!42歲的胡小姐,是衛福部國健署定義下的高齡產婦,因為超過40歲,生育補助次數從6降低為3次,然而為了求子,她一共取卵了10次,取出共85顆卵,最終成功生下1名健康的寶寶。TFC臺北生殖中心副院長何彦秉醫師表示,高齡女性求子就是在跟時間賽跑,目前政府的補助邏輯,是取卵一次就要植入一次才能獲得完整的補助金額,這與臨床現況背道而馳,也對高齡女性相當不友善,若要真正的幫助生育,政策應將「取卵」、「植入」脫鉤補助。

「少子化」一直是台灣面臨的嚴峻現況,而中央、地方政府不斷推出生育刺激政策,希望挽救低生育率的窘境。然而台灣正面臨晚婚晚育的趨勢,根據內政部2024年人口統計,女性平均初胎年齡為31.65歲 ,較前一年再上升0.15歲。

何彦秉醫師指出,胡小姐在來到TFC前其實已有懷孕過一次,但不幸在第8周胎停,檢查結果為染色體異常,而在40歲以上的女性中,染色體異常的機率並不低,因此通常會在植入前先進行PGS(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檢查,而胡小姐當時已42歲,卵子品質一天比一天下降,跟「時間」賽跑,成為醫病共同的目標。

「根據國際論文研究顯示,42歲以上女性胚胎只有10分之1的正常機率。」何彦秉醫師表示,胡小姐取85顆卵,形成囊胚11顆,最終通過PGS檢測僅1顆,然而中間療程超過1年,取卵10次,終於在今年生下一位健康的寶寶,這一路上並不簡單,而政府的補助對於真心想要求子的患者來說,真的不太充足。

何彦秉醫師說,高齡不孕症患者補助次數不僅從6次減少到3次,首次補助金額雖為10萬元,但明確拆分為僅取卵7萬或僅植入3萬;第二次申請則降為6萬(僅取卵4萬、僅植入2萬)。補助邏輯等同預設「每次取卵就應進行植入」,忽略高齡婦女需先集中時間與資源,反覆取卵、累積可用胚胎,再擇優植入的醫療策略。

何彦秉醫師建議,政府應調整補助制度,將「取卵」與「植入」的補助費用脫鉤,例如提供每胎6次取卵與6次植入的彈性上限,允許未用完補助額度在取卵與植入階段間轉移使用。他強調:「把資源集中到取卵階段,高齡婦女才能在有限時間內累積足夠的供選胚胎,而不是被迫跟時間賽跑。」

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醫師也強調,「患者的目標從來不是使用補助,而是成功生下寶寶。」政府應該提供幫助,而不是設下限制。目前台灣生育年齡延後已成趨勢,衛福部資料顯示,試管補助政策上路三年來,已協助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誕生 ,顯示政策效益逐步發酵。不過,要讓補助制度真正發揮效用,關鍵不只是擴大對象,更要補助制度彈性,讓政策與臨床治療邏輯接軌。

「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有十足的經濟能力自費完成多次取卵療程,政府若希望提升生育率,應該要幫助的是『有意願生』的族群。」何彦秉強調,應給予患者與醫師更大的配置彈性,才不會讓政策好意,反而成為限制希望的天花板,真正想生的人更希望能好好運用每一次補助機會,政策若不能幫忙,反而讓他們更難生。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33歲金馬男星自曝肺腺癌四期 只是咳嗽竟是癌!醫:年輕罹癌愈來愈多

健康2.0
02

好處不只增肌減脂!營養師曝:每天早上一杯豆漿,竟藏「3大驚人優勢」

潮健康
03

沈玉琳突罹血癌沒前兆?醫曝「3大症狀」勿輕忽:中1項快檢查

TVBS
04

【圖解健康】屈公病由蚊子傳染 發燒/皮疹/關節劇痛折磨人

LINE TODAY
05

90%人群曾感染EB病毒恐害身體細胞癌化!抗病毒、提升免疫力多喝它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頭髮稀疏只能植髮? 醫揭「育髮療程」非手術新選擇:活化毛囊是關鍵

潮健康

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不再有「五年」護身符 醫籲:持續追蹤是保命關鍵

健康醫療網

正視四大風險因子!守護第一線火場爸爸降風險 推「解壓寧心四招」助值勤擺脫隱形壓力

優活健康網

不只痛到彎腰!醫揭屈公病驚人風險:孕婦感染恐傷寶寶大腦

新頭殼

沈玉琳轉診台大醫院治血癌!醫:治療費用可能破千萬

中天電視台

翁章梁前進山區關懷民眾健康 肯定基層醫護風雨無阻守護崗位

中華日報

立院三讀通過包裝無糖飲料免稅 但「零糖」真健康嗎?

NOW健康

講座報名/三高用藥不踩雷! 藥師教你三高用藥正確吃

NOW健康

胸悶難呼吸就醫!翁驚見9cm鵝蛋大甲狀腺結節塞胸腔

中天電視台

生完還是圓滾滾?產後減重這樣做,「聰明吃+溫和動」 ,不傷元氣,還能瘦回少女體態!

媽媽寶寶

心內名醫林俊龍引實證研究 蔬食是高齡養生首選

TCnews 慈善新聞網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華人健康網

急迫性尿失禁有救了!「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成新選擇

中天電視台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就生死關頭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部桃社工師走入社區 為獨居長輩送上父親節祝福

桃園電子報

番茄、豆腐、花椰菜護攝護腺三寶!營養師推2防癌食譜

中天電視台

父親憂鬱恐害孩子更焦躁!專家:影響恐長達數年 揭「6大行為警訊」

常春月刊

夏天健康吹冷氣! 不讓「冷氣病」與「冷中暑」找上你

NOW健康

全台30萬長者罹患肌少症!醫揭「3大危險因子」●●歲後小心肌肉流失

優活健康網

從守護防疫前線到醫學中心領航 新任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專訪:暢談養肺祕訣與人生小吃地圖

鏡週刊

想當好爸爸,但總覺得不夠好?小心「完美父親」恐忽略孩子真正需要

優活健康網

血癌不是突然發生!醫曝:這些以為「還好吧」的小習慣惹禍 聞清潔劑也中

常春月刊

英雄不該獨自扛壓!「火場爸爸」擺脫隱形壓力,專家推解壓寧心 4 招

Heho健康

術後半月軟骨不見蹤跡 「1治療」助恢復膝蓋功能

健康醫療網

慈濟醫養領航 衛福部長肯定慈濟是長照重要推手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喝啤酒利尿能排結石?營養師揭真相:恐痛風、增加腎負擔

TVBS

「全感官互動式體驗」亮相高齡博覽會 解鎖長輩健康新生活

健康醫療網

沈玉琳罹血癌!不是一夕冒出來 醫揭「做6事」保命

三立新聞網

「老化焦慮」怎麼辦?心理師:練習撫平失落感、維持適度社會互動

Heho健康

久坐、搬重物有「護腰」就不怕?錯誤使用恐「肌肉失憶」…醫教3要點正確使用:手術、拉傷這樣選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魚油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醫:營養補充品非萬靈丹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它含糖量竟比可樂高」4種偽健康食物藏細節 營養師警示:恐罹患糖尿病

鏡週刊

血管鈣化新解方 衝擊波碎石術縮短術後恢復期

中廣新聞網

沈玉琳罹血癌!醫揭4警訊:中1個就要警覺

CTWANT

為何突然得白血病? 多年生活壞習慣恐讓白血球悄悄變異!

Heho健康

血癌4警訊曝光! 醫師建議日常6件事降低罹癌風險

鏡週刊

驚!40歲以上近5成腰圍過粗 國健署:恐釀代謝症候群

中天電視台

骨折也能快速復原?微創手術與高壓氧的完美搭配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血壓正常仍要注意!醫揭「隱形血管危機」 恐突中風、心肌梗塞

CT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