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痛到彎腰!醫揭屈公病驚人風險:孕婦感染恐傷寶寶大腦
Newtalk新聞
疾病管制署近日證實,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自中國廣東省移入的屈公病個案,使我國今年境外移入病例累計達17例,創下近6年同期最高紀錄。對此,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在其臉書專頁發文示警,屈公病對孕婦與腹中胎兒的威脅遠超一般認知,最新研究更顯示,即便胎兒未直接感染,母體的發炎反應也可能影響其大腦神經發育。
針對屈公病這個聽來陌生的名詞,吳昌騰首先解釋了其名稱背後痛苦的意涵。他說明,「『基孔肯雅』的英文名稱為 Chikungunya,源自非洲坦尚尼亞馬孔德語,意思是『彎曲的身軀』。這不是詩意的形容,而是病患因關節劇痛無法挺直身體,只能蜷縮前行的真實寫照。」他指出,感染者會承受刀割般的關節劇痛,但這對於準媽媽而言,還不是最可怕的部分。
吳昌騰接著引述一篇最新的國際研究,強調了孕婦需要特別警覺的原因。他表示,「屈公病病毒(CHIKV)對胎兒的大腦發育影響深遠!」他指出,根據今年4月發表於《兒科學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s)》的一項研究,追蹤了在子宮內曾暴露於屈公病病毒環境的兒童,發現他們的神經發育顯著落後於未暴露的兒童。吳昌騰詳述,「結果如下……1. 語言發展遲緩:暴露組中有 20% 的孩子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相較之下,對照組僅為 3%。2.動作與認知遲緩風險增加:暴露兒童在動作協調、認知能力方面也顯著落後。3. 自閉症傾向:在35位暴露兒童中,有8位(約23%)在自閉症篩檢中呈現陽性。」
更令人憂心的是,吳昌騰指出,這些出現神經發育異常的孩子中,有部分甚至從未被確認感染過屈公病病毒。他解釋了其潛在機制,「研究指出,母親感染屈公病病毒(CHIKV)後,體內產生的發炎反應可能創造出一個對胎兒大腦發育不利的子宮環境。即使病毒未直接傳給胎兒,這樣的免疫活化仍可能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導致發展遲緩、自閉傾向,甚至長期學習障礙。」吳昌騰補充,這也不排除是實驗室檢測出現假陰性的可能性。
此外,吳昌騰也特別提醒懷孕晚期的風險,因為這段期間可能發生病毒的垂直傳播。他表示,「在孕婦分娩前後若出現病毒血症,病毒可能透過胎盤傳給寶寶,導致垂直傳播。」一旦發生,可能造成新生兒更急性的神經系統問題。他指出,這些問題包括「1. 腦部發炎、腦水腫 2. 肌張力異常、癲癇、吸吮困難 3. 日後出現語言、認知或動作發展遲緩」。
最後,吳昌騰總結,屈公病的影響絕非僅僅是關節疼痛,特別是對懷孕婦女而言,其潛在的深遠影響更需嚴肅看待。他強調,「所以,屈公病真的不是只有關節痛這麼簡單!」這項警示在國內境外移入病例數攀升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提醒孕婦與計劃懷孕的女性,應對相關風險保持高度警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