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英雄快撐不住了!消防員7成失眠、3成壓力破表,救災防護網失靈中?
打火英雄哪裡危險哪裡去,但調查發現,國內超過3成消防員職場壓力過高,一半以上睡眠品質不佳,這群守護人民的英雄,可能自己正面臨身心健康問題。
大自打火、救災,小至捕蜂、捉蛇,消防員常出現在最危險的場合,每每遇到重大災難事件,時常可見他們累倒癱在地面休息的畫面。
令人意外的是,他們承受壓力情況竟比護理師還要高。國內1項研究指出,約35%消防員有職場壓力過高的情形,遠高於飛機組員(28.4%)、長途客運駕駛(21.8%)、國軍醫院護理師(21.5%)和醫院員工(16.5%)等。
一名37歲消防員,曾在一次參與透天厝民宅火災的救援行動時,在濃煙滾滾的火場中迷失方向,腦中一片空白,恐懼感湧上心頭,幸好學長發現,及時將他帶出火場。但那次經歷,讓他很長一段時間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份工作。
另一名有20多年經歷的消防員則是有睡眠問題。因為工作型態需要,交接班時,常常到午夜才能盥洗入睡,作息容易與準備執勤中的同事相互影響,即使休假,生理時鐘仍難調適,長期下來睡眠品質自然不好。
7成消防員有睡眠問題,疲勞成救災隱形殺手
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蔡詩偉指出,消防員除了容易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中,他們的工作環境、輪班制度的作息,都可能干擾生理節律,導致慢性疲勞和睡眠品質下降,進一步影響專注力、判斷力和認知功能等,增加值勤風險。
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林澤聖也說,過去調查顯示,消防員的睡眠障礙盛行率介於13.7%~73%之間,約每5人就有1名消防員,曾因壓力與疲勞導致值勤瑕疵,包括裝備遺漏、檢查不完全、應變反應遲緩、溝通協調失誤、救援技術受限,嚴重影響救災救護工作的安全和效率。
林澤聖所主持的「消防員輪班制度、職場壓力與認知表現之相關性研究」發現,減輕消防員壓力有4大關鍵──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情緒支持,其中,輪班制度和待命壓力影響最顯著。
因為消防員的工作型態多為「勤1休1」或「勤2休2」,也就是上班1天或2天再休息1天或2天,每次上班都是24小時,即使沒有執勤任務也要在消防隊待命。
研究發現,如果每週有2~4天能在待命期間安穩睡1小時以上,工作壓力風險可顯著下降56%;如果能達到5天以上,風險更可降至64%。而且有好的睡眠品質,壓力風險也會降低。因此提供安穩、不被打擾的休息相當重要,也可以從加強隔音、溫度控制、舒適床具等空間設計著手,提升消防員的睡眠品質。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進一步建議,消防員可以在輪班時「小睡」,也就是在起床後7小時、在勤務休息時間短暫小睡10~15分鐘,但不要超過30分鐘,以免影響夜晚入睡。
出勤前後「解壓4招」,提升消防員安全與專注
此外,因消防員容易累積「隱形壓力」,面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感到焦慮等,「消防員常被視為不會累、不會怕的英雄,但這樣的期待反而讓他們更難求助,」藍凡耘建議,消防員除了日常體能和肌力訓練,可以在出勤前後進行紓緩性運動,放鬆身心。
藍凡耘參考美國《Firefighter Functional Fitness》,設計「解壓寧心4招」,包含流動瑜伽、旋轉弓箭步、分腿前彎、開胸伸展,每招30秒,中間休息10秒,每天搭配勤務執行作2~3次,有助降低肌肉緊繃、緩解值勤壓力。另外,也可以進行呼吸訓練,幫助減少交感神經活性,紓緩身心。
藍凡耘提醒,應避免透過菸酒痲痺紓壓,同時要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讓消防員獲得情緒支持,情緒能被理解、被支持,才能讓水裡來、火裡去的英雄更健康、安全地守護人民和家園。
延伸閱讀:
嘴巴老是破?醫:除了缺維生素,「這些習慣」也可能讓你口腔黏膜癌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