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害雙腿神經萎縮,腳無力難行走!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助患者站起來
糖尿病患者小心有神經病變,甚至可能導致雙腿神經萎縮,不良於行。1名70歲長者,數月前被家人用輪椅推著到員榮醫院向神經內科葉宗勳主任求診,患者主訴腳沒力無法走路,看了很多醫生都無效。葉主任為患者做了多項檢查,發現患者是因糖尿病導致,先用藥物控制血糖,再借由rTMS刺激神經,經數月治療,如今已能健步如飛。
葉宗勳主任說,綽號「勇伯」村長,平日精神矍鑠,但月前被推進診間時,雖然聲音洪亮但整個人無精打彩,患者說「醫生,我這一個多月,兩隻腳越來越沒力,看了復健、中醫、骨科等各科醫師沒有起色,甚至有醫師建議脊椎開刀,現在走路都困難了。有朋友介紹您,所以我就過來了。」
葉宗勳主任說,身為神經科醫師,最怕遇到這種「對稱性」的症狀。如果只有一邊手腳無力,會研判患者可能是「中風」;但若是雙側同時乏力,從脊髓、周邊神經到肌肉本身的問題,都有可能。
葉宗勳主任請患者在家人攙扶下,做幾個簡單的動作。當嘗試走幾步或上下階梯時,步伐明顯遲緩吃力,尤其從坐到站的轉換,顯得格外費力。仔細檢查患者 雙腿,發現關鍵線索:大腿內側肌肉,出現了不對稱的、肉眼可見的萎縮。葉主任解釋,不太像是典型的周邊神經病變那樣,從腳底麻上來;也不像脊髓壓迫,會有明確的感覺異常分界。直覺研判,可能不是「純粹」的神經問題。
葉宗勳主任懷疑是糖尿病問題,但患者及家人都異口同音回答「沒有!絕對沒有!」患者說「身體好得很!每年做那種老人健檢都說正常。」他做了七、八屆的村長,每天在村裡東奔西跑,為村民排解糾紛、處理大小事,這份「為民服務」的工作,就是他數十年來的最佳運動。在他看來,「糖尿病」這種慢性病,與他活躍的形象格格不入。
之後葉宗勳主任安排患者接受一系列檢查項目。除神經傳導、肌電圖等常規神經學檢查外,還有「糖化血色素(HbA1C)」,這項檢測數值能反映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狀況,比單次的血糖檢測更能揪出隱藏的病因。隔天,檢驗報告陸續出爐,患者糖化血色素數值是「13%」,遠遠超過了正常值(<5.6%)。證實患者其實患有非常嚴重,但長久以來從未被發現的糖尿病,因高血糖併發症損害供應大腿肌肉的神經所導致的病變,也解開患者雙側大腿肌肉萎縮無力的原因。
葉宗勳主任為患者擬定全方位治療,首先是嚴格的飲食衛教和藥物介入。也安排患者接受「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利用磁場脈衝來活化受損的神經通路,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經過近二個月的治療,患者進步令人欣喜。從一開始需要人攙扶,到後來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行走。之後已能穩健地、一步一步地走完了治療室的階梯,臉上也重現久違的燦爛笑容。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