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MRI檢查助力攝護腺癌診斷!及時揪出病灶 早期治療預後佳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
攝護腺癌過去常被視為「老人病」,張宇鳴醫師表示,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雖然佔比不到一成,但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病情進展可能更快。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美國前總統拜登日前確診晚期攝護腺癌,消息引發全球關注。根據台灣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上升至男性十大癌症第三位,死亡率也位居第六位,且逐年上升。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醫務部主任暨泌尿科張宇鳴醫師指出,早期攝護腺癌預後良好,建議50歲以上、有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定期安排精密檢查如核磁共振(MRI)等,及早掌握疾病警訊。

攝護腺癌有年輕化趨勢 醫揭早期治療重要性

攝護腺癌過去常被視為「老人病」,張宇鳴醫師表示,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雖然佔比不到一成,但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病情進展可能更快。他推測,發生率的增多可能與民眾健檢意願提高、以及環境因素如賀爾蒙變化、過多的紅肉或高脂肪攝取等有關。

張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臨床統計及研究指出,第一期與第二期的攝護腺癌患者通常預後良好,第三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有95%。即使發現時是第四期,若積極接受正規治療,仍可延長存活,平均五年存活率為30%,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高風險群40歲就應篩檢 PSA指數正常也別輕忽

張宇鳴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年紀越大、罹病機率越高,一般認為男性在50歲以上就應進行篩檢。此外,肥胖或有家族史者風險也較高,若直系男性親屬中若有一位患者,發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2倍,建議45歲就要開始篩檢。若家中有兩位以上攝護腺癌患者,風險更會增加4至8倍,建議篩檢年齡應提早到40歲左右。若篩檢結果正常,則可與醫師討論定期回診追蹤。

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異常,是否代表得了攝護腺癌?對此,張宇鳴醫師解釋,其實攝護腺細胞只要受損就會分泌PSA,除了癌症外,發炎也可能導致指數升高。因此,民眾看到PSA指數異常也不需過於緊張,但務必就醫進行詳細檢查,由專業醫師協助評估整體健康狀況。

就算指數正常也不應掉以輕心,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影像醫學部李潤川醫師表示,他就曾經遇過一位64歲的患者,本身無症狀、PSA指數僅0.93,卻在全身腫瘤篩檢的過程中,意外透過核磁共振(MRI)發現左側攝護腺有腫瘤,後續接受攝護腺全切除,目前逐漸康復中。

MRI檢查提升腫瘤偵測敏感度 有助輔助診斷早期病灶

李潤川醫師說明,MRI能夠提供清晰的軟組織影像,在臨床上常應用於協助判讀攝護腺病灶。透過多參數(mpMRI)的方法,可精準定位、分辨腫瘤與非腫瘤組織,並為腫瘤做分期,幫助臨床醫師制定後續治療方案。臨床上不易觸摸或偵測的小腫瘤,例如小於0.3公分的腫瘤都可藉由MRI觀察與偵測,若再搭配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檢查,有助於醫師進一步評估風險,提升整體診斷的參考價值。

MRI也可與超音波導引的影像進行融合,讓切片更加精準,針對臨床上有意義的癌症病灶,其偵測率也提高了30%,並減少一半不必要的切片,在歐美已是標準的診斷模式。李醫師分享,一位78歲患者因小便不順前來就醫,PSA達13.64,經由直腸切片未發現腫瘤,兩年後PSA已高達15.5,透過MRI發現腫瘤位在過去難以切片的攝護腺右前方,後續也確診為攝護腺癌,並接受手術治療。

此外,MRI屬非侵入性、無輻射檢查方式,臨床上常被用來輔助診斷,提供患者較佳的檢查體驗。目前MRI也結合AI技術,檢查時間縮短至原來的一半,影像品質的提升也更易區分出腫瘤組織,對患者和醫師都是一大助益。

醫師分享預防策略 籲定期檢查掌握攝護腺健康

針對攝護腺癌的預防,張宇鳴醫師建議,平時可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茄紅素、十字花科蔬菜等)、含有豐富Omega-3的深海魚類,以及富含兒茶素的綠茶等,同時應盡量避免大量攝取紅肉和高脂肪食物。此外,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鋅可能也有幫助。他也建議維持健康體重,將BMI控制在24左右為佳,超過30則風險較高,並配合規律運動習慣和戒菸,以達到疾病的預防。

攝護腺癌通常進展緩慢,但不代表不用多加理會,也有患者在一年內就發生全身轉移。另外,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像尿失禁等後遺症已不那麼常見。張醫師提醒,民眾應釐清對疾病的錯誤觀念,應定期接受檢查掌握攝護腺健康狀況,有任何異常都要積極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女性健檢必知! 遠離婦癌、關鍵健檢項目一次解析

健檢滿江紅?專業醫師告訴你如何正確解讀、掌握先機 健康考滿分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97歲爺盼夢中安逝,卻遭插管、電擊拉回人間…一坪半打造居家安寧空間:人生最後一哩路,求的是尊嚴與平靜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沈玉琳罹患血癌! 醫揭:4種習慣為隱形殺手

民視新聞網
03

90%人群曾感染EB病毒恐害身體細胞癌化!抗病毒、提升免疫力多喝它

健康2.0
04

她沒亂吃藥卻慘淪「洗腎」!醫:不是開玩笑的

藝點新聞
05

好處不只增肌減脂!營養師曝:每天早上一杯豆漿,竟藏「3大驚人優勢」

潮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把蟑螂沖馬桶=放生牠回家!你可能正在養更多蟑螂

常春月刊

肺癌無聲無息潛伏,車禍送醫竟成救命契機!男意外「撞見」極早期肺腺癌

華人健康網

1便當神菜抗癌!營養師曝:還能護心、控糖 全家要多吃

TVBS

男性年紀大當爸要注意!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恐影響孩子精神健康

優活健康網

老婦逢廟必拜,求的竟是「好死」!林靜芸揭「1招」減少不健康餘命

優活健康網

天氣熱不只會中暑!高溫與臭氧齊升 醫:心肌梗塞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

30萬名長者有肌少症問題!長庚永慶盃路跑9/28開跑,籲規律運動遠離肌少症

華人健康網

羨慕「躺下能秒睡」? 專家揭警訊:身體無法維持清醒

CTWANT

沈玉琳突罹血癌沒前兆?醫曝「3大症狀」勿輕忽:中1項快檢查

TVBS

糖尿病害雙腿神經萎縮,腳無力難行走!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助患者站起來

華人健康網

父罹攝護腺癌2兒聽醫勸跟著篩檢 意外揪出罹癌

藝點新聞

屈公病現蹤台灣!和登革熱大不同 7成患者恐現關節疼痛

中天電視台

營養師激推1蔬菜堪稱「便當神菜」 抗癌、護心、控糖都靠它

CTWANT

有食譜》美容養顏消暑!營養師推夏日甜品:木瓜銀耳湯、椰香杏仁糊

優活健康網

為什麼人會貧窮?CEO揭密困乏者思維:先是是內心窮,然後真的窮

優活健康網

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疾管署將旅遊警示升至「第二級」 教你防蚊攻略

健康醫療網

父母過度保護是種傷害!陳建仁的親子對談:讓孩子學會「自我實現」

優活健康網

中國熱銷「史萊姆」硼砂含量超標!孩童誤食「●●公克」有致命風險

優活健康網

掌握更年期3大飲食原則,有助調整體質、提升舒適度!

潮健康

不只花生醬! 營養師示警「4類食材」最易受黃麴毒素污染 白米、玉米、綠豆也難逃

常春月刊
影音

MRI檢查助力攝護腺癌診斷!及時揪出病灶 早期治療預後佳

健康醫療網影音

父親節快樂!!關心爸爸的健康,攝護腺肥大也能微創治療!1手術助長者擺脫尿管困擾、重獲順暢人生

常春月刊

貧血久未改善?當心背後藏有「癌」機!

常春月刊

老是吃泡麵,恐誘發慢性食物過敏!日本醫師教你:換這種吃法,營養大升級

良醫健康網

從冠心病到10年不生病!韓藥師親身實踐「7:3飲食法」甩肉18kg,教你這樣吃瘦身又防病

良醫健康網

下背痛令人坐立難安! 急性疼痛脊椎神經阻斷術助緩解

NOW健康

不吃早餐、斷食減肥,小心膽結石找上門!醫教「7大原則」預防:攝取這3好油助膽汁排放

良醫健康網

咀嚼力下降竟增認知退化風險?別讓「缺牙」成失智導火線!醫教4招護牙也護腦

良醫健康網

【父親節健康守護】爸爸愛喝酒、吃海鮮?快筆記!5種食物助你與痛風和平共處

常春月刊

喝咖啡防癌!深焙vs.淺焙哪個好?醫:「它」是關鍵

三立新聞網

【父親節健康守護】爸爸愛喝酒、吃海鮮?快筆記!5種食物助你與痛風和平共處

常春月刊

化膿性汗腺炎恐誤當青春痘 健保7月起給付生物製劑助中重度患者脫離病痛

信傳媒

「1便當神菜」抗癌、控糖!營養師激推:全家都該多吃

三立新聞網

父罹攝護腺癌2兒聽醫勸跟著篩檢 意外揪出罹癌

台灣好新聞

嘴邊垂垂怎麼辦?盧建勳醫師解析「口角囊袋」:3步驟調整才是解方

姊妹淘

熱銷17年傳奇再進化!統欣生技傾20年功力,推「五行舒眠精力湯」搶攻千億睡眠商機

姊妹淘

08月08日 父親節

Heho健康

不一定要跑步!研究驚人發現「這些小動作」就能降失智風險41%

健康2.0

預防中風別只靠魚油!研究曝B群中「1營養素」比魚油更值得補充

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