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該獨自扛壓!「火場爸爸」擺脫隱形壓力,專家推解壓寧心 4 招
消防員常被視為不會累、不會怕的英雄。然而,從火場到家中、從職場到心理,消防員不只是「英勇背影」,更是需要制度守護的勞動者與父親。如何幫助每一位火場英雄擺脫隱形壓力,專家提出解壓方式。
在父親節前夕,有一群「火場爸爸」卻時刻在第一線為我們守護家園。然而,最新研究顯示,有超過三成消防員長期處於睡眠不足與心理壓力中,將可能衍生出許多不容忽視的身心健康問題。
因此,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攜手台灣職業衛生學會進行「特殊職業類別身心健康與食安問題計畫」。集合來⾃全台各⼤學環境、公共、衛⽣與醫務之專業⼈才,組成跨領域的研究團隊,共同為特殊職業群體的健康促進努⼒。
總計畫主持人、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蔡詩偉表示,本計畫目的正是全面評估消防員在高風險工作中可能暴露的化學物質、職場壓力與認知影響,期盼能協助政府制定政策,為這群城市守護者提供更完善的健康與安全保障。
消防員作為災害現場的先鋒,其工作情境、輪班制度的作息,已干擾他們的生理節律,導致慢性疲勞與睡眠品質下降。這些因素將進一步影響消防員的專注力、判斷力與認知功能等,增加執勤時風險。
子計畫主持人、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林澤聖進一步表示,消防員的睡眠障礙問題相當普遍,盛行率介於 13.7% 至 73% 之間。應讓消防員能正確評估自身疲勞程度,以降低職業疲勞對於工作場所的危險性。
他說到,19.1% 消防員曾因壓力與疲勞導致執勤瑕疵,包含:裝備遺漏、檢查不完全、應變反應遲緩、溝通協調失誤,救援技術受限,嚴重影響救災救護工作的安全與效率。
正視 4 風險因子 減輕消防員壓力
自 2024 年 10 月起進行「消防員輪班制度、職場壓力與認知表現之相關性研究」,於中部消防單位收案共 557 位 18 至 65 歲的消防員。透過 JCQ 職業壓力量表、PSQI 睡眠品質量表及結構性問卷綜合評估消防員的勤務型態與壓力來源。
研究發現,多達 34.9% 的消防員正處於「職場壓力過高」狀態,其中,尤以輪班制度與待命壓力最為顯著,而且超過一半回報睡眠品質不佳。減輕消防員壓力的關鍵因子,包含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情緒支持。
提升睡眠品質
林澤聖指出,若消防員每週有 2 至 4 天能於待命期間安穩小睡 1 小時以上,工作壓力風險可顯著下降 56%;若能達到 5 天以上,工作壓力風險更可降至 64%。此外,良好的睡眠品質(PSQI<6)也被證實能顯著降低壓力指數。
針對輪班消防員普遍面臨的睡眠與疲勞,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則給出建議。
輪班消防員的睡眠調適建議
・輪班小睡策略:上班時,利用勤務休息時間時進行 10 至 15 分鐘的短暫小睡,避免累積睡眠債。
・小睡時間規劃:以起床後 7 小時為最佳小睡時機,利用生理節率提高警覺性。
・注意事項:小睡勿超過 30 分鐘,以免引發睡眠慣性,影響工作表現;若感嗜睡,務必避免開車或騎車,以降低意外風險。
消除隱形壓力
針對消防員所面臨的身心挑戰,林澤聖指出,消防員因應災害現場、高壓勤務與輪班作息,所承受的壓力遠高於一般職業,長期累積的「隱形壓力」不容忽視。提升消防員的健康照護與心理支持,是安全工作不可或缺一環。
藍凡耘指出,消防員的心理壓力常被忽略,若缺乏支持系統與情緒出口,將加重焦慮、創傷與失眠等問題。他強調,消防員常被視為不會累、不會怕的英雄,但這樣的期待會讓他們更難求助。
為此,藍凡耘建議,除了日常體能與肌力訓練,消防單位應納入舒緩性運動,放鬆身心,參考美國《Firefighter Functional Fitness》,設計了「解壓寧心 4 招」。
這 4 招包含了「流動瑜珈→旋轉弓箭步→分腿前彎→開胸伸展」,透過每招 30 秒、每日搭配勤務執行 2-3 次,共約 8 分鐘,將有助於降低肌肉緊繃、緩解執勤壓力。
調整待命時間
蔡詩偉呼籲,改善消防員身心健康刻不容緩,睡眠品質是壓力管理關鍵,建議應調整值勤與待命休息時間,確保連續睡眠;改善消防站點環境,提供具備隔音、不易打擾的空間。
給予情緒支持
也應推廣舒壓運動,如值勤前後的暖身與放鬆操,以降低疲勞累積。更重要的是應推進心理支持,如安排定期心理諮商、及早識別壓力反應,並建立重大事故後的心理減壓與關懷機制。
藍凡耘強調,英雄不該獨自扛壓,消防體系應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並推動同仁間的情緒支持文化,讓情緒能被理解、被接住。盼透過全面性介入,期能提升消防員的職業韌性與安全表現,讓「火場爸爸」們更健康、安全。
諮詢專家: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 蔡詩偉、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 林澤聖、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藍凡耘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