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染RSV易重症、插管!健保擴增單株抗體給付 「未滿36週」皆受惠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早產兒卻增多,根據國健署統計,早產兒比例10年內成長1.8%,新生兒中每10名就有至少一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造成1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第二大傳染性疾病,尤其早產兒由於肺部發育不全,感染RSV惡化至重症、插管風險皆高。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6月1日起,可獲得RSV單株抗體健保給付的早產兒,從未滿33週擴展至未滿36週(實際滿35週加6天),預計5年內約有4,300多人受惠。
每年千名嬰幼兒染 RSV 早產兒感染危機多
RSV是造成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楊生湳理事長表示,在台灣每年有近千名嬰幼兒因感染 RSV 而住院,且早產兒感染 ,重症與住院的機率都高於足月兒。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張弘洋醫師進一步說明,統計顯示有45%早產兒曾感染過RSV;若在出生3個月內感染,有5成機率因呼吸衰竭需插管,更是高達7成住進加護病房。早產兒在一歲前感染RSV,下呼吸道容易受損,未來五年內罹患氣喘的風險也高出3倍。
張弘洋醫師分享,有一位34週早產兒,一個月大時感染RSV,先是發燒、呼吸有「咻咻」聲,後續因嘴唇發紫、呼吸窘迫緊急送醫插管,在加護病房住了一週才好轉。張醫師也表示,感染RSV潛伏期約4至5日,病程發展快,除了上述症狀外,可能還有劇烈咳嗽、痰液增加等,易與感冒混淆、不可輕忽。
RSV單株抗體助預防!健保擴大給付 未滿1歲也可補打
RSV目前並無專門的治療藥物,預防藥物則有「單株抗體」。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林明志醫師指出,經臨床研究顯示,感染RSV住院常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3至6個月內,因此這段時間是預防黃金期。32至35週早產兒施打RSV單株抗體,住院風險有望降低8成。
健保6月起擴大RSV單株抗體給付範圍。林明志醫師說明,現在滿33週至未滿36週早產兒,可獲健保給付最多3劑、每月施打一劑。同時,目前仍在一歲以內,出生時未滿36週(滿35週加6天)的早產兒寶寶,同樣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建議盡快回到醫療院所進行接種。
家有早產兒要注意 3招預防阻感染RSV
除了及早施打RSV單株抗體外,張弘洋醫師也提醒,若家有早產兒,家長和照顧者遵循以下預防守則:
- 勤洗手、戴口罩、勤消毒:別讓病毒有機會侵襲。
- 避免出入人潮密集的場所:避免病毒附著在身體,不慎傳染給家中幼童。
- 避免接觸有感冒症狀者:RSV具傳染性,應盡量與有感冒症狀的人保持距離,降低感染風險。
感染住院半數為兒童 健保持續關注新生兒照護
石崇良署長說明,全國每年約有20萬人因感染而住院,其中就有近10萬人為10歲以下兒童,其次是80歲至89歲的5萬人,差距明顯。隨著少子化,新生兒人數越來越少,除了擴增RSV單株抗體給付,健保也已提高新生兒科醫師於產婦生產時待命的給付、早產兒營養補充品更是首個納入給付的非藥品,未來也將持續關注新生兒照護,幫助每一個早產兒、新生兒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