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腸病毒流行恐至 8 月 疾管署頒哺乳等 4 項新生兒建議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7月08日09:48 • 發布於 07月08日11:42 • Heho健康
腸病毒流行恐至 8 月 疾管署頒哺乳等 4 項新生兒建議

腸病毒疫情漸趨穩定,但對新生兒威脅仍在。疾管署表示,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9例,為近 6 年同期最高,且已釀6死,雖高原期已過,不排除疫情可能因暑假活動密集而延長至 8 月,故與各專家討論修訂「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提供產前防護、孕婦同住家人疫調、加強新生兒監測、疑似感染母親授乳等四大保護新生兒的建議。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 27 週(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6772 人次,與前一周相當,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研判疫情最高峰應落在 6 月中,7 月仍為流行期,直至 8 月才會趨緩。而腸病毒對新生兒較具威脅性,今年累計 6 例新生兒感染併發重症,造成 5 死,經檢驗均為感染伊科病毒 11 型,與目前社區主要流行型別一致。其次流行型別則為克沙奇A16型、克沙奇A6型。

針對外界擔憂母乳傳染腸病毒,羅一鈞表示,少數病例於母乳中檢測出腸病毒,但該傳染途徑尚無醫學定論。為避免風險,疾管署綜合國內外文獻與各專家、醫學會建議,2 日函文週知新修訂的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如下:

  • 宣導孕婦在生產前應加強防護措施。
  • 詢問母親分娩前 14 天及同住家人(含幼兒)是否出現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以及早進行新生兒處置。
  • 加強監測新生兒發病早期症狀及肝指數、凝血功能,並納入電解質失衡和腎上腺出血。
  • 針對新生兒、未滿 3 個月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早期破水之嬰兒,授乳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建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康復後恢復母乳哺餵。

疾管署提醒,除孕產婦與同住家人做好防疫措施,若新生兒出現發燒或低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或 5 歲以下確診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呼吸急促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儘速就醫,避免併發多項重症甚至嚴重威脅性命。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今年第 2 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亡!肝炎、敗血症「伊科 11 型」奪命

Heho 健康(台灣)

今年首例新生兒染腸病毒「伊科 11 型」亡 醫揭重症徵兆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2 年來首例!5 月大女嬰腸病毒併發重症病逝 大人注意 3 件事保護 5 歲以下嬰幼兒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