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還在賭孕氣?我的身體我說了算!醫建議吃 1 藥物 5 天內避孕仍有效
與情人的甜蜜約會,在燈光美氣氛佳的狀態下,總不小心就擦槍走火,不小心就「中獎」了!然而,這樣非預期的懷孕,就算順利進行的流產處置,卻帶給女性莫大的心理創傷與壓力。
根據台灣一項針對 18〜35 歲女性的最新避孕認知與行為網路調查發現,台灣女性主要避孕方式有八成五仰賴男性以保險套避孕,另有 34.9% 的人計算安全期、34.2% 者體外射精等,都屬於高風險方式的避孕方式。
掌握「雙重避孕」原則,愛愛盡興又舒心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巧鈺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建議的主要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事前避孕藥、避孕貼片、子宮內避孕器、事後避孕藥等,雖然任何一種避孕效果都無法百分百,但具有一定的效果。
康巧鈺醫師提到目前臨床上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避孕」,例如男性全程使用保險套,再加上女性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可以達到比較高的避孕效果。但許多女性存有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亂經、傷害子宮、容易不孕等錯誤迷思,讓規律服用避孕藥的使用率不到 5 成。
但凡是有意外,若不小心發生衝動行事,出現男性未戴套、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意外時,都會讓女性處於時刻擔心鬧出人命的恐懼感,如果不幸非預期懷孕,需要人工流產時將招致更大的身心壓力,出現憂鬱、躁鬱等身心症狀。
康巧鈺醫師提到,這時就需要盡速就醫諮詢專科醫師,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千萬別把自己的「孕氣」交給命運,女性應自覺「我的身體我說了算」,衝動後,學著用事後避孕藥保護自己。
我的身體我說了算!事後避孕藥做保險
事後避孕藥為高濃度的黃體素,透過利用改變荷爾蒙的生理機轉,抑制或延遲排卵,同時黃體素也會影響子宮內膜環境,干擾精子前進,降低精卵結合的機會。
不過,如果在服藥前就已經懷孕或排卵,事後避孕藥的失敗機率會大幅提升。如果沒有計算排卵期的習慣,會比較難以探查自己是否已經排卵,她建議,發生未避孕的性行為後,不要賭「孕氣」,應盡早諮詢醫師、服用事後避孕藥,越早服用避孕成功機率越高!
康巧鈺醫師表示,事後避孕藥分為一代與二代,最大差異是效用時間。第一代事後避孕藥為高劑量黃體素,建議在性行為後 72 小時內使用;第二代事後避孕藥為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可在事後 120 小時內服藥,時間較為有彈性。
愛愛忘了防護?事後避孕藥這樣吃
但因為事後避孕藥為處方藥物,需經醫師處方才能取得,無法自行在藥局購得。若事件剛好發生於假日,可能面臨無法立即就醫、服藥的困境,這時,第二代事後避孕藥能提供較充裕的時間。
事後避孕藥為黃體素,會抑制排卵、干擾內膜,造成月經紊亂,不適合長期服用。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痛、經痛,頭痛、頭暈、乳房脹、肌肉疼痛、情緒波動、疲倦等,通常都是短暫的,很快就會緩解,無需太過擔心。
康醫師提醒,服用事後避孕藥後 2〜3 小時嘔吐,建議再補吃 1 顆,免得藥物被吐出而無效;若以前就曾出現吃藥就嘔吐者,也可如實告知醫師,諮詢是否提前使用止嘔藥物。此外,如果服藥後出現連續異常的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
她強調,事後避孕藥是「緊急補救措施」,不應該代替常規避孕方式。如果需要長期避孕,在發生性行為前,請使用事前避孕藥、保險套、避孕器等相關措施,才能確保避孕成功機率。
當然,也不是所有女性都適合吃事後避孕藥。康巧鈺醫師舉例,像是已懷孕或疑似懷孕的女性、哺乳女性、重度氣喘需口服類固醇、患有乳糖不耐症等都不適合服用。
「事後避孕藥雖然非百分之百保證避孕成功,但若在及早服用,仍有良好的避孕效果,進一步掌握自己的避孕自主權。」她提醒,如果吃了事後避孕藥,但月經遲遲沒報到超過 1 個月以上,仍需驗孕確認是否懷孕。
康巧鈺醫師提及,自己在臨床上看到許多女性因為一時疏於防護,結果意外懷孕;或者不幸被性侵或強暴,卻不幸懷孕,最終只能選擇墮胎,對於女性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相當大的傷害。
她呼籲,「我的身體我說了算!」女性有權決定自己想不想、要不要生小孩。而事後避孕藥就是女性朋友最好的「保險機制」,萬一真的不小心有了意外,它可以幫助妳捍衛自己的選擇權,進一步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文/黃慧玫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