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健身怎麼開始?運動傷害防護師:建議找教練 看影片學易受傷
為了健康、怕肌少症,有些人想增加運動量、肌肉量,結果上網找影片教學跟著做,但又不知道正確姿勢動作,有不少人因此運動受傷的例子。健身新手最常有的迷思就是:「我看影片學就好」、「請教練太貴了」。賦優適能運動工作室營運長也是運動傷害防護師的宋國峰用「考駕照」來比喻運動初學者:「你總不能一上路就自己摸索開車,先上駕訓班安全多了。」從學動作到身體記憶,他強調,對於初學者來說,教練的角色不只是陪練,而是確保你從頭就走在正確的路上。
很多人認為「運動就該是打球、流汗才有感」,宋國峰回應:「健身房的訓練,是打造你能完成這些運動所需的身體能力。」重量訓練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讓你打球更順、生活更有力的重要基礎。
為什麼建議新手要找教練?就像開車要先上駕訓班
宋國峰表示,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動作到底做對沒」,而且就算今天學對了,明天身體也會自動「回到習慣的錯誤動作」。這就是所謂的「身體記憶」養成期。「教練的作用,就是在這段時間持續提醒你、幫你修正,直到你真正記住動作。」
年輕人vs長輩:動作記憶的差異
他也指出,年輕人學動作的速度比較快,但銀髮族需要更多時間。「他們會更容易忘記正確動作,所以教練的陪伴就更關鍵,才能確保訓練過程不會受傷。」
教練怎麼選?一定要先體驗
「看簡介不準,個性合不合才最重要!」宋國峰建議,選教練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試上體驗課,觀察教練是否了解你的狀況、是否願意溝通、是否尊重你的目標。「有些學生能接受被激將法,有些人則完全無法。找到頻率對的人,才能一起走得久。」
一次上課要學幾個動作才不虧?關鍵是溝通
宋國峰分享,有些學生希望一堂課學一個動作,學到精準;也有人想密集吸收,十堂課快速打基礎。這兩種都可以,只要雙方溝通清楚。你可以跟教練說你希望效率,還是精緻,教練就會根據你需求安排課程。」
學會正確動作,不是為了「練得快」,更是避免受傷、建立正確身體使用習慣的關鍵。就像開車前先上駕訓班,健身新手也需要一位教練帶路。先學會怎麼動,才有能力真正動得久、動得好。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