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TikTok尋心理健康問題解方?衛報調查:前百熱門影片過半數含錯誤資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隨著短影音興起,包括TikTok在內的短影音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資訊的管道,其中就有關於心理健康的內容。然而,英國《衛報》最新調查發現,在TikTok上排名前100的心理健康議題影片中,超過半數含有錯誤資訊,專家警告,這些充斥著誤導性內容的影片,對民眾或是真正的患者皆有可能造成傷害。
專家審查TikTok熱門短影音 揭影片內容含糊不清、濫用術語
《衛報》收集了TikTok平台#mentalhealthtips標籤下的前100支熱門影片,內容涵蓋應對創傷、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ce)、焦慮、憂鬱和嚴重精神疾病的建議。接著,團隊將這些影片交由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及學界專家進行評估。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影片中,有52支影片包含錯誤資訊,多數影片內容含糊不清,或缺乏實用性。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精神病學顧問兼心理醫學David Okai研究員在審查焦慮和憂鬱相關影片後指出,部分影片錯誤使用術語,例如將幸福感、焦慮和精神障礙混為一談,可能會導致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真正含義產生混淆。這些簡短、吸引眼球的影片所提供的建議,多數來自於內容發布者狹隘的個人經驗,可能無法普遍適用於所有人。此外,他也發現影片經常過度強調治療的效果,「治療雖然確實有效,但還是要強調,治療並非魔法或速效藥,也不是『一刀切』的方案。」
Tiktok影片將日常經歷與精神疾病混淆 專家:應尋求專業協助
前英國衛生國務大臣兼國民保健署(NHS)精神病學家Dan Poulter醫師在審查嚴重精神疾病相關影片後表示,部分影片將日常的經歷和情緒,與嚴重的精神疾病劃上等號。他警告,這種做法不僅向易受影響的民眾提供錯誤資訊,也讓患者的真實經歷變得「微不足道」。
英國心理學會(BPS)Amber Johnston心理師在檢視與創傷相關的影片後則發現,雖然多數影片的內容部分是真的,但往往過度以偏概全,也淡化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或創傷症狀的複雜性。每支影片都在暗示人人皆有相同的PTSD經歷,症狀相似,且可以在30秒的短片中輕鬆解釋完畢。
「但實際上,PTSD和創傷症狀是高度個人化的,無法在不同人之間進行比較,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才能協助個案理解自身的痛苦。」她也批評,TikTok影片的錯誤資訊讓人誤以為存在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萬能訣竅,當觀看者無法透過這些方法輕鬆解決問題時,他們反而會更難受,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平台回應:刪除有害影片 與專家合作推廣正確資訊
對於這項調查結果,TikTok發言人回應表示,目前正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NHS的健康專家合作,在平台上推廣可靠的資訊。此外,如果影片勸阻人們尋求醫療協助,或宣傳危險的治療方法,平台會將其刪除,就有98%的有害錯誤資訊在被檢舉之前就被移除。
英國皇家精神醫學院Bernadka Dubicka研究員指出,雖然社群媒體可以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但民眾還是需要從可信的管道,獲得最新且有科學根據的資訊,也強調精神疾病必須經過合格的專業人員評估才能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