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夾縫中的童年 不適切居所損身心

明報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明報專訊】自20世紀中期以來,本港經濟迅速發展,人口密度亦不斷攀升,但住房供應卻遠遠追不上需求,導致大量家庭被迫居住於環境惡劣的劏房、籠屋或過度擁擠的公屋單位內。居住環境過於擁擠,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學習與休息,對學業表現及情緒穩定造成負面影響。研究更顯示,住房不安全與兒童及青少年焦慮、抑鬱及行為問題有密切關聯。

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數據,香港超過21萬人生活在平均僅6平方米(約65平方呎)的狹窄空間內。這些單位普遍維護不善,甚至缺乏基本生活設施,嚴重影響住戶的生活質素。

擁擠加劇家庭壓力 引發衝突

擁擠環境不僅帶來日常生活上的不便,也進一步加劇家庭壓力,導致關係緊張,甚至引發矛盾與衝突。由於空間有限,家庭成員需時刻避免碰撞,這種無形的壓迫感容易讓人焦慮與煩躁。而缺乏足夠的私人空間,亦進一步限制個人的休息與社交機會,影響整體心理健康。

居住於劏房或板間房的兒童及青少年,受家庭背景與經濟條件所限,面臨多重挑戰,而惡劣的居住環境更可能對其身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研究顯示,住房不安全,包括頻繁搬遷,惡劣的住房條件及經濟壓力,與兒童焦慮、抑鬱及行為問題的增加有密切關聯。亦有研究指出,童年時期經歷住房不安全的個體,在青春期與成年階段出現焦慮與抑鬱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惡劣的居住環境與學業表現低落高度相關。居住空間愈擁擠,學業成績受到影響程度愈大。

長期生活在擁擠環境的兒童,在學業、行為及身體健康發展方面容易受以下負面影響:

‧缺乏活動空間易煩躁

由於家中空間有限,雜物堆積,兒童在家幾乎沒有活動空間,每每在家中移動時,均需額外小心,避免撞到家人或不慎跌倒,甚至連書包都只能放在牀上,這讓他們感到不適與無奈。

‧家中人聲嘈雜 難集中精神

學童需要安靜和獨立的空間來完成功課、溫書等學習活動,但劏房環境無法提供這樣的條件。另外,狹窄環境讓兒童更容易情緒失控,變得易怒與焦慮。由於家人聲音嘈雜,學童在溫習時難以集中精神,經常感到煩躁,甚至會對家人發脾氣。

‧無法參與更多玩樂活動

處於空間不足的環境中,在家除了看電視,幾乎沒有其他事情可做,讓他們感到沉悶,限制了兒童生活日常,對個人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缺個人空間 限制社交

兒童及青少年與家人共處同一空間內,感覺被束縛和被監視,缺乏自主。例如,青少年少不免會與同齡朋輩有較私密的溝通對話,但由於家長時刻在旁,與同學朋友電話聊天的機會因此受到限制,限制了社交生活。

‧環境惡劣 帶來衛生隱憂

不少劏房位於老舊建築內,鼠患、蟑螂出沒嚴重。例如,有劏房位處大廈垃圾房附近,家中經常有蟑螂出沒,甚至在進餐時或玩耍時都經常見到,讓兒童感到不安,亦對家中衛生問題帶來隱憂。

‧潮濕發霉 影響健康

每逢雨天或潮濕的天氣,家中天花、地板甚至牆身就會滲水,亦導致牆壁發霉,影響健康,例如引發呼吸道感染等健康問題。惡劣的環境問題讓劏房家庭成員情緒低落,甚至會在無意間將壓力發泄到子女身上,加劇親子之間的矛盾,並可能對兒童造成心理壓力。

‧品流複雜 鄰里不和

由於劏房租戶背景複雜,常常遇到難以處理的鄰里問題。其中,噪音污染問題就十分嚴重,鄰居半夜起來搬運或活動的聲響,或住戶喧嘩等情况頻有發生,影響休息、日間學習與情緒穩定。長期缺乏良好的睡眠環境,健康受到影響,情緒亦變得暴躁。

‧熱如焗爐 致焦躁不安

踏入夏季,劏房家庭需要面對炎熱高溫的問題。由於劏房部分房間缺乏窗戶或通風不良,使室內悶熱難耐。夏天室外氣溫炎熱,而室內更顯悶熱,兒童常常因此感到不適,像「身處焗爐中卻無法逃離」,長期下來使心情變得焦躁不安

作為社會的最需要保護的群體,兒童往往更加難以有效應對環境帶來的壓力。長期處於擁擠的居住條件下,導致生理及心理問題惡化,影響未來發展。社會各界應正視居於不適切居所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並繼續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改善居住環境,確保兒童能夠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避免對他們的未來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文:簡穩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助理)、崔佳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查看原始文章

網上熱話|港女唔知另一半住邊 發文問係咪正常 網民:明顯身有屎

am730

「世界最長下巴」網紅照X光 「骨頭真實模樣」震驚醫

TEEPR亮新聞

【LINE你睇】 兒戲不兒嬉 掃帚馬騎出國際賽事

LINE TODA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影音

率先直擊🤘🏻率先直擊CHIIKAWA免費展覽✨

Outsider Magazine 速食雜誌
影音

探店KOL嘅拍攝秘密武器! 去旅行必備📷

Linggholic_

拿掉工作,人生還能剩什麼?現在開始培養2技能,退休後,延長你的人生賞味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影音

Threads名店系列⸝⸝꙳ 前fine dine大廚轉變兩餸飯(͠≖ ͜ʖ͠≖)

lastbitematters

高擬真還原莫高窟首次於港大展出 免費遊覽6大展區賞敦煌壁畫

Yellow Bus黃巴士

60歲美魔女穿熱褲錯了?黃越綏勸「做適合年齡的事」掀論戰…造型師:50後自信穿搭就美麗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微辣爽口又開胃!剝皮辣椒雞腿捲

iCook 愛料理

夏日冰涼甜點~重乳酪條

iCook 愛料理

炎炎夏日來吃冰!檸檬冰沙

iCook 愛料理

【沙田美食】豬柳蛋雞蛋仔、盛記火鍋、零負評pizza店等餐廳推介!

ELLE HK

健康百科:打疫苗抗肺炎球菌

明報

發展多元技能:成績不是唯一出路

明報

「唔好講呢啲」? 談「死」圓滿人生 生前整理 送給至親最後禮物

明報

澤星寄語:走自己的路

明報

醫路同行:中暑≠怕熱 不及時處理攞命

明報

知多啲:五道人生 智慧旅程

明報

健康點滴:EB病毒 鼻咽癌最大元兇

明報

內捲有害 躺平無益 「45度」迎DSE放榜

明報

吾生有杏:爸爸是一隻駱駝

明報

健康情報:專家陪你放榜減壓

明報

性迴避≠性冷淡!女性為什麼更容易陷入「想愛愛卻不敢」的困境?

姊妹淘Babyou

網上熱話|港女唔知另一半住邊 發文問係咪正常 網民:明顯身有屎

am730

【LINE你睇】 兒戲不兒嬉 掃帚馬騎出國際賽事

LINE TODAY

【噪音滋擾】日頭家中跑跳 鄰居多次投訴擾民 2歲仔經提醒嚇出怪異行為 媽媽無可奈何

MamiDaily

不丹深度遊|不丹都有得食買玩?4個不丹必做旅遊體驗 行街市/農家菜/紅米啤酒/傳統服飾

am730

人之所以累,是因不會做真正的自己!你的生活應是你「精選」的樣子,才是你自己的,才值得一過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醫勸新衣「必洗過再穿」 洗衣店實測:直接穿多可怕

TEEPR亮新聞

暑假好去處|大埔20萬呎恐龍水上樂園回歸 最平$138任玩14款充氣設施+任食30款美食甜品 (附餐牌價錢)

am730

人生是一個過程,該做不去做,想做還不做,等於白活!這世界從不缺想法、夢想、計畫,是缺少行動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75歲尪當「火山孝子」3年,週花萬元享純愛滋味…劉黎兒:老年人的戀愛慾被煽起,最怕陷「羅曼史」騙局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世界最長下巴」網紅照X光 「骨頭真實模樣」震驚醫

TEEPR亮新聞

新品速遞|IKEA全新推出3D立體造型蛋糕 超萌鯊鯊/小熊公仔/經典杯子

am730

執拾遺傳症

虛詞.無形

CAFE DECO PIZZERIA圓方店全新面貌亮相 煙吞拿魚腩/和牛虎蝦薄餅配打卡雞尾酒

am730

【LINE你睇】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沖繩石垣島「EARTH」圓形別墅開業

LINE TODAY

跟團優於自助!退休旅遊的4個眉角,讓50歲以後的自己,做到100分人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30歲兒不婚、無業、不出門...她自認好媽卻養出廢兒,「狠心、放手、斷金援」能逼媽寶獨立?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藝術香港︱《開箱2025:光之合奏》大館互動藝術邀觀眾共創

am730

瘦瘦針人人都能打?打了就能盡情吃?減重名醫揭3大迷思:1事做錯「越打越沒用」停藥更易復胖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