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爸爸是一隻駱駝
【明報專訊】執筆當日正是7月1日,收到很多朋友趁着假日慶祝回歸的歡樂照片,亦有不少人爭相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情懷,互聯網上一片喜氣洋洋,好不熱鬧。而我卻靜悄悄地遠赴海外,因為今天正是幼女的大學畢業典禮,這是我心中最重要、最值得慶祝的日子。
我的幼女自小已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如果她選擇行醫的話,相信她將來的成就必定比爸爸更高更遠。可惜我並不是一個好榜樣的爸爸,過去幾十年只是沉醉在行醫、教學與科研,令她覺得爸爸這個「不一樣的醫生」只懂得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很多年前她已認定自己將來要海闊天空,但是「讀醫免問」!所以我的「醫鉢」唯有傳給其他有心人。
還記得她剛入大學之時,我放下了工作一個星期與她遠赴海外。身為一所國際知名本地大學教授兼醫學院院長,我當然了解香港的大學教育質素並非浪得虛名。可是女兒選擇到海外升學,目的是要放眼世界,追求知識以外的學習體驗。外國的月亮是否不一樣?當我陪伴女兒踏足新的環境,坦白地說,我並不羨慕他方的生活,只是我要學習尊重女兒的選擇。還好,沒有父母在身旁便要學會如何在逆境求存。煮飯、洗衫、清潔、交通、繳費等都要「一腳踢」。
當日臨別女兒之時,我心裏有一萬個捨不得,話語到了唇邊卻不肯說出口。當她踏上地鐵一個人離開,我只有深深地祝福着女兒的背影,做爸爸的總是有這種莫名其妙的矛盾。
女兒起初人生路不熟,遇上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還是要自己面對。身為爸爸,我當然是鼓勵她要積極面對,但內心那種「肉赤」的感覺卻是點滴在心頭。其實爸爸是一個很難擔當的角色,在子女面前永遠都要保持着那份堅強的形象,面對任何壓力亦要表現得舉重若輕。爸爸,往往是一個表裏不一的角色。
保護孩子穿過荒漠與綠洲
轉眼間又過了4年,今天我才是第2次到訪女兒的校園及居所。慶幸她這幾年認識了好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學會尊重及欣賞不同的文化。過往我以院長身分出席了很多畢業典禮,坐在高台之上,遙遙望着台下一眾家長及畢業生,這邊廂歡欣雀躍,那邊廂喜極而泣。如今易地而處,自己變成了台下一個左手捧着鮮花、右手執着手機的傻爸爸,期待着女兒上台行禮的一剎那。忽然想到行醫與做人一樣,要懂得易地而處,體會他人的喜樂和憂傷,懂得與快樂的人一同快樂,與憂傷的人一同憂傷。
畢業典禮過後,爸爸又要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隻堅强的駱駝。把累積了4年的東西一次過運回家是一件超難的任務,先要讓女兒明白斷捨離的道理,後要計劃如何收拾多件超重的行李,自我的偉大感覺忽然快速膨脹起來。
無論如何,終於等到女兒回家了。當爸爸的,有如一隻堅強的駱駝,在任何環境下都肩負着重重的擔子,默默無言地保護着孩子穿過荒漠與綠洲。
文:陳家亮(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中大醫學院教授,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