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25載守護 送別馬宣立醫生
【明報專訊】在這個風雨飄搖、天人同悲的日子裏,我們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送別與我們並肩同行25載的馬宣立醫生。由風雨蘭成立至今,馬醫生也是我們的榮譽顧問。
初識馬醫生:
一位視受害人權益為首要考慮的法醫
在認識馬醫生之前,我和吳惠貞、張佩麗及王美鳳在1997年創辦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並設立性暴力受害人求助熱線;後來發現不少來電者表示報警時,因要重複向警察、醫生及法醫官講述強姦的過程,造成更深的傷害。在2000年,我們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馬宣立醫生(Dr Beh),他曾於衛生署任法醫,替數百名性暴力受害人驗身取證。Dr Beh非常體恤受害人的需要,認為接到警方傳呼後要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取證,盡量不讓事主等待,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尊重。Dr Beh視受害人的權益及生命保障為首要考慮,我最深刻的是他特別關顧「不被社會看見」的性侵受害人。據Dr Beh的觀察,在眾多受害人中,以性工作者最受歧視,且一定會被標籤;近年當局推展強制舉報懷疑虐兒,Dr Beh亦不懈地提醒社會,16至18歲少年有能力自主決定,意願應予尊重,不能只為執法而不為受害的少年人設想。Dr Beh雖是機制內的一員,但對現况所洞察到的不足,他始終懷抱着改善的願望。
在Dr Beh的支持下,我們更深信在醫院設立一站式服務,讓受害人在一個安全及保密的環境下進行一站式法醫取證、報警、錄口供、事後避孕、性病檢查等程序,可以有效減少對受害人的再度傷害,於是在2000年11月,我們設立香港首間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風雨蘭」,24小時接受警方、醫院及社會服務專業轉介,為受性暴力傷害及有即時支援需要的當事人提供危機介入服務。2001年4月,Dr Beh成為風雨蘭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同年8月,在陸志聰醫生的全力推動下,風雨蘭與廣華醫院合作,開始為性暴力受害人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
遠見與未竟之志:
「先取證、後報警」的倡議
按現行的機制,受害人經歷性侵後,需先報警,這樣警方才會跟進事件,並安排法醫到場驗身取證。如受害人決定不報警,就不會得到任何跟進。Dr Beh在一個訪問中亦曾經提到:「受害人被強暴後,心裏既混亂又無助,根本不能冷靜地思考要否報警。在現行制度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一是報警,一是什麼也不做。受害人在急症室流着血,醫生會問他報不報警,如他決定報警,由警方召喚法醫取證,如不報警,便替他洗傷口了事,不會作任何跟進。受害人根本沒有選擇餘地。不是每個受害人都願意報警,去警局錄口供,去認人,上法庭給人不斷盤問。」所以他倡議「先取證、後報警」,即是說在受害人的同意下,先替其驗身取證及保存科學證據,之後受害人才決定是否要報警。Dr Beh認為,這個做法對受害人較公平。曾有人質疑這樣做是鼓勵受害人不報警,但Dr Beh不同意,並指這只是希望給受害人足夠的資料及時間作考慮,以免因一時受壓而放棄,或其後想提出檢控卻缺乏證據。况且,即使在不報警的決定下,也能得到適切的治療及跟進,對受害人的身心健康會有很大幫助。
這幾年,我於英國的反性暴力機構參與義工工作,更加了解到這邊的性暴力危機中心亦採用「先取證、後報警」的做法,由英國國民保健署資助的危機中心,會鼓勵受害人於性侵事件發生後的3日內前往中心接受法醫檢驗取證,而且不以報案為先決條件。中心亦同時提供免費之緊急避孕、性病檢查等支援,並為受害人保留所採得之證據一段時間,當受害人準備好報案,進入刑事司法程序時就可以使用。
Dr Beh的遠見,讓香港在2000年代初便十分接近類似模式的實踐。2002年,風雨蘭的危機中心在Dr Beh協助及善長的捐助下設置了法醫檢查室,其中包括一部攝氏零下幾十度的冰櫃,用來放置法醫檢驗之證據,亦期望為未來可以「先取證、後報警」作好準備。可惜,當我們接近實踐這方案時卻被當局駁回,大概說是主控方無法實行,但卻沒有足夠的解釋或是商榷的空間。
在多地已極之普遍的「先取證、後報警」至今仍未能在香港做到,這一直亦是我們的遺憾。還記得有次我們看着空空的冰櫃,說笑要改為放置雪糕雪條,至少能為在危機中心通宵工作的同事帶來一點小安慰,可能他記在心裏,時不時都會買一些甜點慰勞同事,在苦中給我們一點甜。
具行動力的倡導者
風雨蘭的守護天使
回顧這25年,風雨蘭的路的確非常艱辛,「先取證、後報警」一直未被採納雖令Dr Beh失望,但他始終不懈地堅持推動改變,Dr Beh對推廣風雨蘭的熱誠從沒減退,因為他相信仍然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在我就任風雨蘭總幹事的20年,他也是我的守護天使,也時常鼓勵我只要努力,終有一天可以看到曙光。
早年,我們面臨資源不足的挑戰,無法展開研究工作。他再次約我在他喜愛的馬來西亞餐廳,聆聽我對整理風雨蘭個案工作經驗的困難,交流了很多珍貴的想法。一如既往,他飯後總會特別要求餐廳準備斑蘭蛋糕,着我帶回去與慰勞辛勞工作的同事。這次,他給予我們更大的禮物—— 他決定於退休前動用一筆資金,以支持研究香港性暴力受害人所面對的狀况,亦即是至今仍繼續的《風雨蘭個案回溯研究》系列工作。
透過整理風雨蘭過往的個案紀錄並加以分析,透視性暴力於本港制度內外層面的狀况,讓社會看得到沒有報案,甚至未有能力披露事件的性暴力受害人仍然是大多數。2016年,在Dr Beh的支持下我們聘請了第一位研究同工,出版了首份《風雨蘭個案回溯研究報告》,這項研究對本港回應性暴力情况的工作方向有重大意義,亦讓我們能掌握未來的服務焦點,為性暴力受害人支援工作建立更堅實的基礎。
25年來,作為風雨蘭管理委員會的成員,Dr Beh非常慷慨,不單提供意見協助求助者,亦為我們的資源籌謀。2005年,風雨蘭面臨資助中斷危機無法延續服務,我們透過「風雨蘭守護天使行動」尋求各方支持,Dr Beh率先成為守護天使,為我們四處奔波、出錢出力,又出席立法會會議表達對風雨蘭一站式服務的支持及關注,他感慨:「我覺得風雨蘭最能為受害人提供適切的服務,然而,風雨蘭卻生存得很辛苦。」隨後,風雨蘭獲得公益金撥款資助。至今,Dr Beh縱然走到最後,仍然為我們籌款,風雨蘭最近收到了一些以Dr Beh名義作的捐款,是他及其家人鼓勵親友以紀念故人的名義行善,將心意轉化為實際的幫助。Dr Beh離開了我們,仍永遠是我們的守護天使。
Dr Beh,在風雨蘭的歲月中,跟你相處的日子非常珍貴,你的笑聲、溫暖而充滿幽默感的聲音話語,你親切的面孔都留在我們心中。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你無私奉獻的精神仍在,謝謝你為支持性暴力受害人尋找其公義所付出的努力與執著。你對服務性暴力受害人的熱忱、關懷及對設立一站式服務的堅持,也觸動我努力不懈地為受害人發聲。我深信風雨蘭會秉承你不放棄的精神,為弱勢者伸出援手、說公道話,並繼續努力為性暴力受害人爭取權益。願你安息。
文˙王秀容(風雨蘭共同創辦人)
圖˙洪忠傑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