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求職、代購、轉運為餌 豬仔回溯被賣電騙園
【明報專訊】一個已經淡出政壇的前區議員,是怎樣跟救援緬甸電訊網絡詐騙案苦主連上關係?隨港府更積極介入事件,逐漸淡出救援工作的余德寶,與社工馮健輝合作,邀請電騙案受害人及家屬回顧來龍去脈。有的人受高薪招聘廣告所騙,有的人想着到泰國代購,也有的人被訛到東南亞轉運鑽石和黃金……經濟不景,就業困難,不法分子利用人性弱點,詐騙及販運人口伎倆層出不窮:「起薪4萬另有獎金」、「Hi我哋識得?」只一念之差,人人有可能成為苦主。電騙園區難一夕間消失,讓非法行徑曝光,能打擊歹徒氣焰,減少市民上當受騙風險。
緣起:苦主求助 憂騙子安危
2022年盛夏,新冠疫情期間,已從政界轉行的余德寶在facebook收到舊街坊一則轉發電騙案新聞的信息:「我是片中的受騙苦主。」怎麼回事?化名為阿May的女士處境較好,只被騙去錢財;她所協助、身處緬甸詐騙園區「KK園區」的港人男子則受到性命威脅。原來阿May曾受該名男子所騙,越洋對話中得知對方被騙子利用,誘拐、禁錮,且必須行騙,否則難保安危。
騙徒猖狂,人人可受騙,但亦可成為合力救援者;余德寶有否前議員的身分,其實不重要。阿May協助男子聯絡傳媒和民間團體,建立受騙者家屬通訊群組,余另邊廂憑公共事務經驗及人脈協助,建議尋求政府行動。2022年期間,余和其他熱心人士合力幫助數名受騙者從東南亞回港。2024年又再收到9宗求助個案。記者整合余德寶、馮健輝與受騙者家屬受訪所分享,以及新書《騙網囚奴──電騙園豬仔血淚獨白》中內容,回溯被騙、被迫行騙和逃脫匪巢的經歷。
墮求職陷阱 掙夠20萬美元才可走
先把視角代入緬甸園區:如果你不幸被騙,求助的方法有多少種?化名Eric的受騙者回憶道,自己被騙徒所聲稱的高薪工作吸引後,乘飛機到泰國曼谷,繼而被陸路轉載到清邁,疲憊不堪,被武力包圍,無力反抗,很快便被園區老闆告知必須行騙,掙夠20萬美元才可以走。
Eric被禁錮在簡陋園區內掙扎求存,有如天空被遮蓋不見。他仍透過狹縫求救:拿到騙子專用手機,笨拙地給家人發送GPS定位——被老闆警告,再借「同事」的手機嘗試聯絡家人,惟終告失敗。Eric接受詐騙技術培訓,同時間目睹「同事」外逃失敗受重罰。他私下聯絡內地社交媒體上的「反詐騙網紅」,獲轉介提供收費救援服務的華人「阿龍」,被告知仍要再等待,經多方交涉,他才被另些園區「買走」,辦「離職手續」,輾轉下才回港。
坊間對電騙案受騙者有不同負面標籤,有冷嘲熱諷,更有看法認為受騙者非「完美受害人」——貪財或明知將從事越界行為。余德寶回應指,他與熱心人士所協助的港人,無一在受害前打算從事詐騙。他聽聞內地、台灣等地的受騙情况有所不同,Eric亦表示他曾身處的園區,大部分人為自願加入。不過,余強調不論受騙者經歷是否「完美」,生而為人,均不應經受人身剝削和絕望處境。
家屬奔走 救援未至先遭敲詐
緬甸、泰國和柬埔寨3國邊境龍蛇混雜,緬甸境內更是動盪,軍政府管治失效,地方武裝勢力乘機從事犯罪勾當。這是衍生電騙的地緣政治背景。而低學歷或失業的年輕人,容易被高薪掙快錢的求職陷阱誘騙,騙子再利用熟人介紹,降低受騙者戒心,促成犯罪勾當。
收到妹妹聲稱「報平安」,卻索取50萬美元贖金的電話時,化名為Wendy的受騙者家屬心涼了半截。營救妹妹的過程中,她和家人找過警方,也經緬甸朋友幫忙四處打聽。自稱為香港江湖大佬的人,介紹了緬甸的中間人,惟救援未到,先企圖敲詐幾萬元。Wendy同樣找到華人「阿龍」,尋求他協助,惟對方表示情况複雜,無法談妥。
過程中,Wendy認識另一名受騙者家屬,發現該受騙者與妹妹同行並被拐騙,兩家人繼續打探親人去向,聯絡包括余德寶在內的不同熱心人士,亦向傳媒報料和到泰國領事館請願。多方混亂的營救行動歷時數月後,保安局終於確認見到妹妹真人,妹妹隨後獲救。端看Wendy與妹妹的回顧,無法得悉她哪一步做得絕對正確或錯誤,親屬所掌握的資訊不透明,大多數時候只能見步行步。
稱習慣園區生活 騙徒不願走
Wendy的妹妹在園區中認識的港人「同事」「大頭」,Eric以及另一名受騙者「阿迪」也有遇過。「大頭」被誘騙進園,但在園區犯罪集團頭目的威迫和利誘下,他告訴「阿迪」自己已經很習慣園區的生活,走不走無所謂。Wendy的妹妹回憶說,「大頭」還曾舉報嘗試劫車逃脫的受騙者,以防節外生枝,影響園區港人獲救機會。有受騙者更遇過集團頭目挽留,表示「你是人才」。在扭曲的處境下,各受騙者不時互相提防,就求救的方法,也有意見不合。
今年1月,保安局長鄧炳強曾提醒,若協助救援的人,在未知悉全盤部署的情况下,向公眾發放消息,對未獲救的人未必是好事。當時余德寶回應表示,他跟家屬一直謹慎發放資訊。發布新書後,余指書中部分內容已經省略,顧及不同受騙者意願,以及仍未獲救的港人安全。他又說,已通知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新書出版,暫未收到對方意見。
不同受騙者家屬均表示,加入家屬群組,以及找到余和傳媒協助後,感到自己不孤單。有家屬透露,早前尋求政府部門協助時感到無助,因政府人員參與和回應有限。今年保安局專責小組赴泰國營救受騙港人,多人回港。余認同目前政府的介入積極,而公眾關注及警覺有所提升。
促制定法例 加強打擊人口販運
台灣機場從出境大堂到登機閘口,鋪天蓋地的反詐騙警示或者誇張,但考慮到受騙人在園區所受的苦難,余德寶說這樣或有效阻止慘劇發生。他發現當地航空公司亦會留意只購買單程機票的人,阻止潛在拐騙案。就香港各界目前可以為防騙多做些什麼,余認為待掌握更多電騙案情况後,港府可考慮多做教育工作,避免市民墮入類似的詐騙陷阱,從源頭減少受騙者;他和馮健輝出書,也是為了這個目的。馮說,若政府認為他們的書有用,可在學校添置。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何珮芝於新書撰文寫道,目前詐騙集團的犯罪網絡仍有空白待研究,而保護受害者的制度尚未完善。美國非營利組織「全球反詐騙組織(GASO)」表示,義務營救受騙者的人不多,不少中間人代收贖金索取酬勞,更像是提供一種「服務」。至於媒體報道對營救有助還是有礙?組織指緬甸軍隊忌諱負面新聞,有可能在壓力下釋放部分受騙者。
不同園區懲罰不聽話的受騙者方法包括:擔水桶跑步、不准吃飯、無間斷唱歌、鴨仔步行、青蛙跳、深蹲、平板支撐——輕罰聽上去不算特別難耐,可是重罰如暴打、暴曬,則可讓人重傷。GASO認為殺害受騙者的情况不常見,受騙者對於詐騙頭目而言是賺錢工具,頭目更希望榨盡利益,但GASO有聽聞意外死亡的個案。
中國是聯合國《巴勒莫議定書》的簽署國,惟該議定書不適用香港。按議定書中定義,電騙案符合「人口販運」罪行定義,以剝削為目的,招募、運送、轉移、窩藏和接收人員,涉及脅迫和暴力等非法手段。香港警方今年初以「串謀詐騙」起訴涉及誘騙他人到泰國和轉運到緬甸詐騙園區的女子,不過,何珮芝說此罪行未必能反映販運人口的嚴重性,因為判囚一般不超過10年——而販運毒品海洛英1000克,可判囚20年或以上。資深大律師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年初提出最適用販運人口的罪行是「綁架」,最高刑罰為終生監禁。余和馮建議港府盡快制定《現代勞役法》,更有效打擊人口販運團伙,並加強相關執法人員辨識人口販運犯罪意識。
余明確表示參與救援工作不為參選,也不會重返議會。記者問余有否幾個防騙技巧可分享,他笑道詐騙方法源源不絕,今天適用的技巧,很快可能已經不適用,關鍵仍是提高警覺。訪問結束後,記者打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幾個聲稱有「律師」幫助追討詐騙案被騙款項,疑似為騙上騙的廣告彈出來。提防騙子,時刻都該注意。
懷疑被騙怎麼辦?
目前向政府就電騙的求助方式包括:
‧入境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24小求助熱線、WhatsApp求助熱線:(852)1868
‧網上求助表格:shorturl.at/JKZxj
‧警務處「防騙易」24小時熱線:18222
文˙ 梁景鴻
{ 圖 } 梁景鴻、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