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偷吃害她梅毒攻大腦!醫警告:單一伴侶非安全保證
Newtalk新聞
一名年輕女性因持續頭痛,竟被診斷出是已侵入大腦的神經性梅毒,禍首則是她自認忠實的男友在外偷腥。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楊家瑞主任以此案例警告,即便只有固定性伴侶,安全措施仍不可或缺,否則恐面臨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不安全性行為的代價遠比想像中更高。而疾管署則表示,愛滋、淋病疫情降溫,梅毒卻反向失控,今年通報數逆勢上揚7%。其中13至24歲年輕族群更連4年上升。為此,疾管署急推最新指引並啟動免費匿名快篩,力挽狂瀾守護年輕世代。
根據疾管署的最新統計,今年1至7月,愛滋病毒感染者通報數為513例,淋病則有3,627例,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12%與18%,顯示防治工作略見成效。然而,梅毒感染卻在此時亮起紅燈,同期通報數新增高達5,826例,較去年的5,456例上升7%。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13至24歲的年輕族群,在2024年通報數已較前一年大增19%,今年上半年再度增加14%,已然成為疫情持續升溫的主要破口。
楊家瑞指出,一名女子最初因頭痛不止而住院,一度被懷疑是腦膜炎。然而,醫護人員敏銳地觀察到她伴隨著明顯掉髮的特殊警訊,進一步檢驗後才真相大白,確認為第二期梅毒,且病毒已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演變成「神經性梅毒」。這項診斷讓女子大受打擊且難以置信,追問之下才得知是男友不忠所致。所幸經過妥善治療,女子不僅康復,頭髮也順利長回。
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醫師陳伯亮對此補充說明,梅毒與淋病同為透過不安全性行為傳播的常見性病。他指出,梅毒在感染初期,會在接觸部位出現無痛性潰瘍或硬下疳,此時傳染力極強;若錯過治療時機,病情進展至第二期時,就可能浮現皮疹、發燒及倦怠等全身性症狀,一旦置之不理,最終便可能演變為侵犯心血管系統,或如上述案例般的神經性梅毒等嚴重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因應這波嚴峻的挑戰,疾管署自今年7月1日起,已在全國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啟動全新的「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民眾可透過電話、E-mail或LINE@等多元且保密的管道,進行一對一的個人化諮詢。更關鍵的是,除了既有的免費愛滋篩檢,這13家醫院也特別針對24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提供免費的梅毒快速篩檢,30分鐘內即可知曉結果。該服務推行短短一個月,已提供256人次的梅毒快篩,並成功篩檢出10名陽性個案,讓他們得以及早介入治療。
除了在第一線擴大篩檢,疾管署也委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邀集各領域專家,共同編製了最新的《台灣成人梅毒及淋病臨床診斷、治療暨預防指引》。這份指引整合了國際最新療法與本土臨床經驗,從診斷、治療、藥物使用、性伴侶追蹤到抗藥性分析等面向,提供醫療人員一套標準化且高品質的處置依據,期盼能藉由提升臨床診療的準確性與一致性,從根本上降低社區的傳播風險。
疾管署最後說明,梅毒初期常為無痛性潰瘍,傳染性極高,若未治療恐演變為心血管或神經性等嚴重病變;而淋病則可能導致不孕。疾管署鄭重呼籲,曾有不安全性行為的民眾,應主動接受篩檢,若確診也應坦誠告知伴侶並一同就醫,避免陷入反覆傳染的「乒乓感染」困境。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