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頭痛掉髮竟確診梅毒!男友偷吃害中鏢 醫警告:未經醫囑別亂吃抗生素
30多歲女性生活單純,卻突然開始掉髮、頭痛,經就醫確診為梅毒二期。個案聽醫師說她感染了梅毒非常狐疑,因為她有固定男友,向來都是單一性伴侶,經她不斷盤問,男友才終於招認,他在外確實還另有「接觸」,才連累女友感染梅毒。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近年國內梅毒及淋病持續緩升,尤其是青少年感染淋病或梅毒的情況更是顯著增加。因此疾管署邀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以及泌尿科、婦產科及皮膚科等相關領域專家,依據最新國際性傳染病指引及本土流行病與臨床經驗,共同編製《台灣成人梅毒及淋病臨床診斷、治療暨預防指引》。
編纂這本指引的召集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監事林錫勳表示,國內近年淋病及梅毒都有成長趨勢,以梅毒為例,去年成長了7%;尤其是13~24歲年輕人,更成長了19%,今年到現在為止也成長了14% ,這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議題。
林錫勳說,他在坊間看到一些年輕人得了淋病或梅毒,就自己去藥房買抗生素來服用,令人引以為憂;因為未經醫囑亂吃抗生素,很可能會吃出抗藥性,最正確的方式還是及早就醫。
「梅毒是可以預防的!」林錫勳說,上周有個病人因為經歷危險性行為,本想就醫做愛滋的事後預防,林錫勳就主動告訴患者梅毒也可以預防,原本男子還擔心會不會很貴,沒想到預防梅毒的藥物一顆不到5元,讓他非常開心,結果就醫一檢查就是二期梅毒。另有一名30多歲男性,因為不耐寂寞,常在網路上找一夜情的對象,結果感染了淋病;偏偏他習慣不好,小解之後沒洗手就喜歡揉眼睛,最後還感染了淋病性結膜炎。
北榮重症醫學部、該指引總幹事陳伯亮表示,梅毒與淋病皆主要經由不安全性行為傳播的性傳染,梅毒感染初期常見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具高傳染性;第二期可能出現皮疹、發燒、倦怠等全身症狀,若未治療恐發展為心血管或神經性梅毒等嚴重併發症。男性則多於感染淋病後2至7天出現尿道化膿與排尿不適,女性則常無明顯症狀,若未治療,恐導致不孕,並可能引發直腸、咽喉或結膜等部位感染。
陳伯亮強調,民眾如有不安全性行為風險,應主動接受性傳染病篩檢,並妥善治療與告知伴侶及早就醫,避免「乒乓感染」反覆傳播。(推薦閱讀)健康食品台美關稅可能調為一致 為何市場售價可能不會跟著降?
疾管署指出,為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知能,該署今年7月1日已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由全國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提供民眾一對一,個人化匿名諮詢服務,民眾可透過電話、E-mail或LINE@等多元管道進行諮詢。此外,13家醫院亦針對24歲(含)以下年輕族群及學生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