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連日豪雨成災!香港腳患者就醫民眾增2成 50歲男自行購藥塗抹反更糟 

觀傳媒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觀傳媒

茂盛醫院皮膚科鍾佩宜醫師說,最近患有香港腳(足癬)、甲癬的前來就醫的民眾增加約2成。(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灣各縣市連日大雨成災,一名中年男士因大雨潮溼悶熱罹患香港腳不自知,因搔癢、起疹,逕行至藥局購買藥膏塗抹後,病情沒獲改善,反而疹子從腳指擴散至腳背和腳底,且有潰爛情形趕緊就醫。茂盛醫院皮膚科鍾佩宜醫師進行檢查後發現,他的足部已長出很多黴菌,但自購藥膏沒有對症下藥,所以開立抗黴菌藥膏,經1-2周塗抹患部就得到大幅改善。不過,這名男子欲以漂白水浸泡襪子想殺死黴菌,卻差點因稀釋比例不足而灼傷皮膚。鍾醫師說,因豪雨成災罹患香港腳前來就診病人約增加2成。提醒民眾,足部太潮溼或浸泡髒水,要徹底洗淨再擦乾腳縫,避免患得香港腳。清潔人員、廚師、上班族、長者、免疫力低下者,都是香港腳的高危險群,可採取預防措施,如:幫鞋子做日光浴、穿五指襪、腳泡稀釋優碘、不打赤腳…等。

中年男士因連日大雨潮溼悶熱患香港腳,自行購藥塗抹,病況卻更糟茂盛醫院皮膚科鍾佩宜醫師說,家住台中一位約50歲的中年男士前來就診,他說因為近日大雨潮溼悶熱,足部發生搔癢的情形,還出現小疹子,於是自行到藥局買藥膏塗抹患部,但是卻沒發生效用,疹子從腳指頭擴散至腳背、腳底。經鍾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足部已經長出很多黴菌,腳背的疹子變多,還產生潰瘍、潰爛的情形,於是在患部消毒清潔後,開立抗黴菌藥膏給患者,經1-2周塗抹已得到大幅改善。若是病情更為嚴重的患者,可同時服用藥物,會有快速療效。萬一是糖尿病患者或傷口感染癒合不良的人,治療期恐需1個月之久。

治療前(左),治療後(右)。(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連日大雨造成另類災情,醫師提醒要先洗腳再擦乾腳指縫,避免患得香港腳鍾醫師說,最近患有香港腳(足癬)、甲癬的前來就醫的民眾增加約2成,判斷是因為近日大雨不斷,很多民眾上下班時鞋子泡濕了,甚至有人家中淹水,雙腳長時間泡在髒水中,才引發相關的皮膚病。最常見的就是黴菌感染的香港腳,它常合併潰瘍、潰爛的發生。民眾若發現足部有搔癢、疹子、脫屑、趾間發紅、腳跟和足底或兩側增厚…等現象,建議至皮膚科就醫,不要自行購買藥膏擦拭,否則可能像這位50歲男士不但病情沒好轉,反而更嚴重。香港腳恐因細菌感染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恐致死;輕者也常導致灰指甲的發生。

罹患香港腳的高危險群:清潔人員、廚師、上班族、長者、免疫力低下或體質特殊者只要是長時間必須穿鞋的人都是較容易得香港腳的族群,如:清潔人員、餐廳人及廚師…等;一般的女性上班族在雨天上下班時,為了配合服裝也時常穿著時尚造型的雨靴,足部的汗水和雨水經過一整天的悶熱就會產生腳臭,還會讓黴菌伺機而動,建議可多帶一雙鞋子於辦公室換穿為佳;再者,因為多數7、80歲的長者因免疫力低下,所以足部或多或少都長有黴菌,所以家人要特別協助清潔照護。鍾佩宜醫師提醒,香港腳容易同時發生在同住的家人身上,可能因共用物品而發生互相傳染之,就像男生當兵期間因錯穿襪子易得香港腳是同樣的道理。不過,雖然香港腳雖然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真正影響感染與否的因素不只限於是否接觸黴菌源,事實上,每個人對黴菌的易感性與體質密切相關。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皮膚的微生態組成(microbiome)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容易受到黴菌感染。因此,應著重於個人足部清潔、通風、乾燥,避免共用拖鞋與毛巾等行為,才能有效降低感染與復發的風險。也就是說,若光腳走在公共場所的淋浴間、游泳池、三溫暖,體質差的人是有被感染的機會。

預防香港腳有絕招:沖洗擦乾、幫鞋子做日光浴、穿五指襪、泡稀釋優碘、不打赤腳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本就潮溼多雨。加上近日大雨淹水,鍾醫師建議民眾可照以下處理方式來預防患得香港腳:第1,腳先沖洗乾淨,接著指縫要擦乾,保持乾燥;第2,至少用2-3雙鞋子交替換穿,將不穿的鞋拿到大太陽底下曝晒,幫鞋子做日光浴,以避免黴菌滋生堆積;第3,建議穿五指襪,因為它比一般襪子較能將腳指頭隔開並保持乾燥。若穿不慣五指襪,請將一般襪子先放進烘衣機烘乾後再穿;第4,將足部泡在稀釋10-20倍的優碘中5-10分鐘,這樣能幫助組織液排出,結束後再擦拭藥膏,患部會感覺較清爽;第5,不要打赤腳行走在公共場所或穿公用拖鞋。

漂白水殺不死黴菌,處理不當恐灼傷皮膚鍾醫師特別提醒已患有香港腳的民眾要避免傳染給家人,如襪子、毛巾、拖鞋…等個人用品,一定要單獨使用、清洗、放置。這位患有香港腳的中年男士表示,當在清洗襪子時,欲用漂白水殺死霉菌,然而在操作過程中,因未將漂白水適當稀釋,也未配戴防護手套,結果在處理過程中手部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濃度漂白水,數小時後出現紅腫、灼熱刺痛、脫皮等明顯刺激性皮膚炎反應!鍾醫師強調,「因為黴菌非常頑強,不容易根除。只要天氣潮溼悶熱,它就會長出來,漂白水也起不了作用,而且稀釋比例不足的話,還會灼傷皮膚,操作時要戴上手套較為安全,尤其漂白水要稀釋到50倍以上才行。」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30多歲女頭痛掉髮以為腦膜炎 揪出伴侶偷吃害染梅毒

中央通訊社
02

幼兒染屈公病竟臉部發黑 醫示警:重症甚至要換肝保命

ETtoday新聞雲
03

他髖部疼痛竟是「這裡」壞死 姊姊看病意外查出病因

健康醫療網
04

主治醫師是血液腫瘤權威 媒體揣測沈玉琳病因!醫:血液腫瘤科治很多病

健康2.0
05

地瓜不能這時間吃!洋蔥、青花菜也不要 小心越吃越睡不著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當心猛爆性肝炎突襲!肝功能異常恐致命 出現「這警訊」勿輕忽!

TVBS

幽門桿菌與止痛藥並列胃潰瘍主因!醫:「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

健康醫療網

王仁甫健檢見紅字!認「1數值」偏高 嘆:以為自己很健康

中天電視台

營養師評價⟫新普利有橄平衡魚油,魚油與橄欖油的絕佳搭配,強化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與功效!

好食課

中南部豪雨水災後皮膚病患暴增 台中1例類鼻疽確診!醫:香港腳增2成

CTWANT

出生僅12天!嬰染屈公病「臉黑一大片」 醫:嚴重者需肝臟移植

台視

肌膚鬆垮怎麼救?名醫黃毓惠揭三大保養重點:飲食+保養+防曬一次到位

Heho健康

再增 1 例瘧疾!今年累計創 19 年同期新高,「這 19 地區」旅遊要小心

Heho健康

現代生育殺手!研究男女生殖均有「塑膠微粒」,醫師推「5+3」生活法減塑

姊妹淘

台灣每年近千人遭蛇咬 疾管署公布「血清使用與急救原則」

健康醫療網

30歲女頭痛掉髮竟確診梅毒!男友偷吃害中鏢 醫警告:未經醫囑別亂吃抗生素

風傳媒

《Truth About Weight 沉重的真相 大專青年創意影片競賽》全民評審啟動 參賽作品上線等你觀賞

優活健康網

染性病亂服藥治不好還增傳播風險!醫界推「梅毒、淋病臨床指引」釋疑

Heho健康

雨後路邊野菇別亂吃 醫示警:嚴重恐腎衰竭

中央通訊社

30多歲女頭痛掉髮以為腦膜炎 揪出伴侶偷吃害染梅毒

中央通訊社

伴侶吵架能增加彼此壽命? 研究:健康吵架降低死亡率

康健雜誌

錢快來了?普發1萬最新進度曝光:你能領嗎?

康健雜誌

30歲女頭痛掉髮竟梅毒「已侵入腦部神經」一查男友偷吃害慘她

三立新聞網

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出爐!越南胡椒驗出蘇丹紅 1.6萬公斤銷毀

CTWANT

走路不只減肥,竟還能降糖尿病風險,怎麼走最有效?

康健雜誌

打呼=睡得香?5歲男童打鼾不止 主因原來是扁桃腺肥大

中華日報

腹部腫脹、體重異常增加小心是「腹水」 但不一定是癌!醫解析4大成因

中華日報

男友偷吃害她梅毒攻大腦!醫警告:單一伴侶非安全保證

新頭殼

想瘦身卻越減越糟?中醫揭: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

中天電視台

腕隧道症候群半夜麻到痛醒! 醫採正中神經解離術緩解

NOW健康

夏季防中暑還要防泌尿道感染 醫曝「高危險族群與5大高風險因素」

健康醫療網

豪雨不斷!類鼻疽、登革熱升溫 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

NOW健康

加拿大新研究:夏天出生的男性,憂鬱症狀分數略高

明日科學

10多歲男赴西非染惡性瘧!瘧疾境外移入「創19年新高」

台視

晚餐8點後吃恐增胃癌風險!醫:比一般人高7.4倍

中天電視台

久坐比你想得更致命!研究揭13小時坐姿=死亡風險加倍

常春月刊

波比跳太難?快試試簡化版「深蹲跳」!燃脂、塑腿、增肌一次完成

優活健康網

年輕女頭痛、掉髮!檢驗「二期梅毒」

NOWNEWS今日新聞

無糖茶不一定健康!醫揭「4大喝茶誤區」:飯後喝錯了

三立新聞網

台灣B肝治療涵蓋率僅28%!39歲以上可公費篩檢肝炎

中天電視台

頭痛、掉髮嚇壞她!住院才知梅毒上腦 背後真相超崩潰

太報

屈公病全球肆虐 如何預防、哪些國家有疫情一次看懂

中央社

調味料怎麼保存?譚敦慈曝5種「一定要冷藏」:沒冰恐吞致癌物

三立新聞網

9旬嬤健忘喊錯孫名⋯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醫警告:睡不好非單純老化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