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育殺手!研究男女生殖均有「塑膠微粒」,醫師推「5+3」生活法減塑
生活中塑膠微粒無所不在,瓶裝水、帶殼海鮮如蛤蜊等都曾檢驗出塑膠微粒,近年研究也發現,塑膠微粒可能會侵入血管、肺部、大腦等,進而發炎、誘發疾病,不僅如此,塑膠微粒也可能成為阻礙生育的兇手!
中西醫專家婦科觀點:陳曉萱醫師&愛群生殖中心吳劭穎院長
最新研究:男女生殖體液都發現塑膠微粒,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今年7月「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協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ESHRE)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採取女性的卵巢濾泡液、男性的精液進行分析,結果發現,69%的女性卵巢濾泡液樣本有含有塑膠微粒,男性精液樣本也有55%含有塑膠微粒。
研究提到,塑膠微粒會引起體內發炎、自由基增加、DNA損傷、細胞衰老及內分泌紊亂,對於卵子或精子的質量都可能造成影響,並指出塑膠微粒為眾多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的因素之一,建議避免接觸及攝入塑膠微粒。
其實不必過度恐慌!做好體內減塑排塑,淨化體質、遠離危害
現代社會上,需要藉由生殖醫療來圓夢的人愈來愈多,不孕除了和壓力、年齡等因素有關,我相信環境污染日趨嚴重也是原因之一。
但以塑膠微粒來說,就算平時再小心還是會不小心接觸到,無論是正在備孕或為了養生保健,民眾都不必太過恐慌,只要養成以下好習慣,減少接觸,促進代謝,避免大量塑膠微粒累積在體內,就有助於減低健康危害。
5個好習慣,為體內減塑
1.雙手容易接觸到塑膠製品,因此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避免用手拿取食物。
2.盡量不要用塑膠袋或外帶餐盒盛裝食物,自備環保餐盒餐具會更好。
3.使用研究證實可以濾除塑膠微粒的濾水器,不只有飲用水需要嚴格把關,用來洗菜、煮食的水也建議都要過濾。
4.海洋中也有塑膠微粒污染,食用蛤蜊、牡蠣等帶殼海鮮之前,可以用50℃溫水吐沙2小時,降低污染風險。
5.下雨天要撐傘,不要淋雨,雨水中也曾檢驗出塑膠微粒。
3大重點,幫助體內排塑
排出體內塑膠微粒的主要管道,就是尿液和糞便。
多喝水:要促進體內的塑膠微粒排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記得別喝瓶裝水,喝自家過濾煮沸過的白開水就可以了,外出時可以自備保溫瓶及開水,就不會因為一時口渴而購買瓶裝水或飲料。
補好菌:研究發現,益生菌不僅能幫助調節腸道細菌叢,特定菌株如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DT66、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DT88還能吸附塑膠微粒,將塑膠微粒聚集成比較大的顆粒再經由排便排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兩種益生菌,或是經由飲食養好腸道就會自然產生好菌。
養好腸:每天的蔬菜攝取量要足夠,可以多吃十字花科蔬菜,每星期吃到7-10種不同顏色的蔬果,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便,膳食纖維也可作為好菌的食物,幫助好菌定殖在腸道內,豐富植化素也有利於體內抗發炎。
養孕專家中醫院長 陳曉萱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