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5年專利侵權訴訟逾80起!高額藥費幾乎全給原廠藥...專利連結制度上路,為何卡住國產學名藥?

今周刊

更新於 07月23日06:35 • 發布於 07月23日03:15

作者 : 譚偉晟

圖片 : 達志勿轉

在健保財務負擔愈來愈重的狀態下,學名藥仍無法成為市場主流,高額藥費幾乎全給了原廠藥。

在這當中,從2019年開始施行的專利連結制度,正默默侵蝕台灣學名藥廠的競爭力。

因為一顆與印度藥廠合作的肝癌學名藥「索福耐」,台灣學名藥廠健喬信元醫藥生技(以下稱健喬),與德國製藥巨頭拜耳(Bayer)纏訟4年。

2020年,拜耳以索福耐侵害自家藥品、第一線肝癌標靶藥「蕾莎瓦」關鍵原料「甲苯磺酸鹽」的特定結構專利,對健喬提告,雙方官司一路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打到最高法院。

儘管智財法院在2021年11月一審判決健喬勝訴,索福耐並獲食藥署核發藥證與健保核定藥價,得以正式銷售;但這場訴訟一直到2024年最高法院裁定駁回拜耳提出的上訴,才真正落幕。

「我們要跟官方主張,原廠藥的專利有問題,應該要被撤銷。」負責健喬訴訟的維新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所長黃瑞賢解釋,蕾莎瓦早在2012年就被納入健保,專利效期至2020年;但拜耳在蕾莎瓦前一個專利到期前,又進一步申請了兩件專利,「希望能實質延長專利權期間。」

學名藥協會指出,如今健保的藥費集中於高價原廠藥,專利連結讓學名藥難以上市是原因 之一。

▲學名藥協會指出,如今健保的藥費集中於高價原廠藥,專利連結讓學名藥難以上市是原因之一。(圖/達志)

5年專利侵權訴訟逾80起

最終,法院認定拜耳申請的專利「不具進步性」、應被撤銷,判決健喬無侵害拜耳專利。黃瑞賢透露,這起訴訟案只是起頭、並非特例,自2020年以來,他主持的律所,陸續處理過好幾件原廠起訴學名藥廠的侵權訴訟案,「但很少有學名藥廠有勇氣主張沒有侵權。」多數台灣學名藥廠還是選擇等待原廠藥專利徹底到期後,才尋求上市機會。

根據司法判決查詢系統,過去五年間,包括拜耳、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阿斯特捷利康(AZ)在內的大型國際藥廠,確實頻繁地對台灣學名藥廠提起侵害專利權訴訟,累積案件超過八十起。

這類訴訟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源頭,是2019年8月正式施行的「西藥專利連結制度」(以下稱專利連結)。該制度的設計,是由衛福部食藥署管理專利登錄平台,讓藥廠可以將新藥相關專利置於平台上,方便學名藥廠申請藥品許可時,檢視對照新藥持有的專利,以降低專利侵權風險。

專利連結制度上路後,學名藥在申請藥品許可證的查驗登記階段,必須從四種情況當中擇一做出聲明。

其中,P1到P3分別對應「無專利資訊」、「新藥專利權已消滅」、「學名藥同意在專利權消滅後再核發許可」,一般不會產生爭議;P4則是指對照新藥專利尚未到期,但申請藥證的學名藥廠主張未侵害新藥專利權、或專利權根本應被撤銷的「挑戰」行為。

「資訊公開,大家就不用猜後面有什麼專利。」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張哲倫解釋,專利連結制度實施前,即使是國際藥廠台灣分公司高層,也未必清楚母公司到底有什麼專利,如今專利檢索變得容易,有利學名藥廠在專利到期前先行準備,不必承擔侵權風險。

專利訴訟成為學名藥上市的必經之路 ——學名藥申請上市審查程序

為學名藥開路 卻通往法院

然而,這項立意良善的制度,在部分學名藥廠的眼中,卻宛如一條通往法院的單行道。

「有人濫用制度、阻擋國內學名藥產業發展,這是不道德的。」一家資本額數十億元的生技公司董事長忿忿不平地說著:「原廠透過不斷訴訟、一路打到二、三審,拖延學名藥上市的時程。」

製藥界人士分析,包括美時、東洋、生達、瑩碩等知名台灣學名藥廠在內,每一顆在專利連結平台上選擇P4聲明、「挑戰」原廠的學名藥,幾乎都已做好走上司法程序的準備。

因為根據現行制度,走P4途徑的學名藥證申請者,只要遞交「藥品專利狀態之聲明表」,接著收到食藥署核發的資料齊備函後,就得在20天內,將敘明藥品未侵權或新藥專利應撤銷的理由,通知專利權人(國際藥廠);只要專利權人認為有侵權疑義,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並通知食藥署。食藥署得知侵權訴訟發生後,就會暫停核發藥證12個月。

這一年的「緩衝期間」,食藥署的審查程序不會中斷,審查完成後,藥廠也能申請健保核價,學名藥廠若未在12個月內被法院裁定侵權,就能在暫停核發期滿後取得藥證;但即使獲得藥證、藥價,由於訴訟仍在進行中,多數不願踩雷的醫療機構,不會貿然採購。

「這給了原廠充分的動機提起侵權訴訟,反正不論官司結果,再不濟也能拖延你12個月。」一位製藥業高層分析。

如今,無論學名藥為了不侵犯專利做了再充分的準備,還是得把一整年的訴訟時間納入開發時程。

儘管「名義上」在暫停核發藥證期間,食藥署審查不會中斷;但實務上,瑩碩生技法務智財長陳淑君指出,就算學名藥廠拿到審查完成通知函,「健保署仍要求得看到『真正的藥證』,才能給藥價。」也就是得滿12個月後才能申請核價。

「健保價現在是兩個月審一次,沒跟上就要等下一梯次。」陳淑君分享瑩碩經驗指出,曾有一項藥品走完侵權訴訟,於12個月後即時取得藥證,「但真正拿到健保核價,又多了四個月,這段期間原廠也可能降價競爭,等於我取價變慢、藥價還不如預期。」

陳淑君直言,「專利連結制度衍生的訴訟關卡,大幅提高學名藥開發成本,導致只有特定幾家大廠敢挑戰P4,多數廠商則選擇在沒有專利問題的藥品上廝殺。」

中美醫藥集團董事長林命權直言,專利連結帶來的訴訟風險,衝擊中小型 藥廠為主的台灣製藥業,讓愈來愈多業者不願意開發與原廠藥競爭的藥物。

▲中美醫藥集團董事長林命權直言,專利連結帶來的訴訟風險,衝擊中小型藥廠為主的台灣製藥業,讓愈來愈多業者不願意開發與原廠藥競爭的藥物。(圖/林命權提供)

中小藥廠卻步 退守非處方藥

成立近90年的中美兄弟製藥,正是典型抱持著不惹麻煩心態的中小型藥廠。

中美醫藥集團董事長林命權指出,公司會鎖定以藥局為主的非處方藥,就是為了避免與原廠藥的專利訴訟,「有個案例中,藥品有8百項專利,有些都是非常微小的關聯。」學名藥廠若沒有足夠強大的法務與專利團隊,針對成分、劑型組成、到適應症不同的專利逐一分析,便無法評斷是否可能有侵害專利的風險。

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直言,專利連結上路近6年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幫助學名藥發展效果,反而導致中小型藥廠卻步、大型學名藥廠被拖慢腳步。

她以健保資料舉例,「2024年台灣的用藥金額,原廠藥占了72%、學名藥僅28%,學名藥當中,又有一半是進口的。」相形之下,2019年健保支付的藥費中,原廠藥占比57%、學名藥則有43%,當時學名藥占比反而較高。

專利連結制度限制學名藥在台灣上市,也間接阻斷了海外市場。林命權指出,台灣學名藥若想外銷,須先取得台灣「自由銷售證明」,因此捲入專利訴訟、存在侵權疑慮的學名藥,連出海銷售都沒機會。

由於國內藥廠哀鴻遍野,今年5月,學名藥協會出面疾呼,希望政府正視專利連結對台灣學名藥的影響。

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崇僖認為,可參考美國作法,優先提高對專利進行實質審查的力度,以兼顧雙方權益。

「在美國,FDA(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和專利商標局有定期會議,去審查(西藥專利)登錄的有效性,看宣稱的專利跟藥品有沒有關聯。」李崇僖直言,相對來說,台灣對西藥專利的實質審查,權責不清。

儘管專利連結平台是由食藥署管理,但食藥署以書面回應《今周刊》時表示,「專利權本身的審核、管理與登錄,屬於智財局的權責範圍」。

當記者轉詢問智財局試圖釐清專利審查權責時,得到的回應則是,「任何人對專利有質疑,可向食藥署告知,由食藥署要求許可證所有人向食藥署說明。」顯見兩個機關並沒有建立明確合作機制,檢視專利與藥品的關聯性。

李崇僖認為,強化專利與藥品主管機關合作,能使專利連結平台僅留下與藥品關聯度高的專利,從而減少了層出不窮的學名藥專利侵權訴訟。

此外,李崇僖也認為應參考美國的作法,一旦法院認定P4訴訟中的原廠專利無效,意義幾乎等於「專利失效」,該專利將不再受到保護。但目前在台灣,學名藥廠即使聲明P4、並在侵權訴訟中勝訴,智財局仍會認定司法判決效力「僅及於該訴訟,若原廠專利為有舉發成立撤銷確定,其專利權仍存在。」這個狀況,讓原廠藥的專利,仍可持續對第二、第三家學名藥廠啟動侵權訴訟。

跨單位合作,成專利實質審查關鍵 ——台美專利連結制度比較

訴訟期間 卡住學名藥出口

學名藥廠認為專利連結相關規範中,另一個必須修正的事項,是銷售專屬期間的條件。

根據限制,P4學名藥獲得健保核價後,若能成功在六個月內銷售,就可取得十二個月銷售專屬期,這段期間內,食藥署不得核發其他對照學名藥藥證。

但一位藥廠高層解釋,藥品從通過健保藥價審查後才能製造或輸入,後續還須與醫院討論銷售合約,等取得可呈報的銷售證明時,幾乎都已超過六個月期限。食藥署資料顯示,五年來,只有一家學名藥廠真正獲得銷售專屬期間保護。

陳淑君更點出,專利侵權訴訟期間,政府應當給予出口豁免,學名藥廠「不應被屬地主義的台灣專利延長,卡住製造及出口。」

只不過,對於專利連結帶來的價值,張哲倫認為不能忽略對於專利品質的改善,「因為學名藥善用專利連結制度,我們才能留下品質好、並排除不好的原廠藥專利。」也因為這個制度,讓台灣在對專利的保護上,與美國接軌。

改善台灣學名藥廠的發展環境,李崇僖直言也有助於健保的長期發展,「醫院增加採購藥品來源,能有機會取得比較便宜的藥物。」改善既有專利連結制度,讓藥廠更願意廣泛開發學名藥,是健保面臨財務壓力的台灣,亟需重視的問題。

更多今周刊文章
65歲終於存到1400萬退休金,卻是我此生最懊悔的事!不買車不買房、連冷氣都捨不得吹…阿伯血淚告白
2025大罷免懶人包:32案完整名單、被罷免原因、通過門檻票數、投票地點、我可以投票嗎、要帶什麼一次看

加入今周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不是輝達!美股狂飆連5天創高 阮慕驊曝「成交量之王」是這公司:上帝也瘋狂

風傳媒
02

左手賣右手!爛尾樓詐貸35億 專家花20元調「這張紙」趨吉避凶

好房網
03

川普「投資換關稅」成形 法人:台灣挾台積電三大條件、稅率望轉佳

太報
04

AI十大建設點名低軌衛星+光通訊 「這檔」台股黑馬EPS上看17.5元

CTWANT
05

7/31領紅包!首批退稅入帳 362萬人領逾585億元創新高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Minions
抄襲還哭人家告? 你們省了幾億到幾百億的研發成本耶
07月23日10:13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卡西歐推出日本傳統鎚起工藝製作的經典 MR-G 腕表

科技新報

本週操盤筆記:美日加央行利率決策、美歐GDP及通膨數據、科技巨頭財報

anue鉅亨網

國銀搶億級富豪商機 6月底管理資產衝1.6兆

中央通訊社

【焦點時事】台北電玩展倒數1天!10檔概念股再迎行情?

CMoney

盤中速報 - IDEX大跌12.08%,報0.0316美元

anue鉅亨網

盤中速報 - 比特幣現金大漲8.21%,報601.1美元

anue鉅亨網

印度IT服務巨擘TCS將裁員2% 逾1.2萬職位受影響

中央通訊社

Google地圖「這功能」9月將刪除 提醒用戶:相關資料「徹底清除」

太報

良得電Q3可望略優預期 奪美系客戶新標案量增2-3成

anue鉅亨網

快儲水!7縣市明起陸續停水 最長卡8天

太報

川普撤換鮑爾恐釀世界級災難?施俊吉曝降息2危機:對美國經濟是提油救火

風傳媒

【全球】行情回顧與本週重點

財經M平方短評

吉友快搶收!CASETiFY再聯名《吉伊卡哇》、夏日泳池派對主題配件太療癒

Zeek玩家誌

盤中速報 - Ethena大漲8.7%,報0.62美元

anue鉅亨網

跨海法槌遭遇紅色壁壘:任天堂最強法務也難撼動的中國市場

科技新報

泰國與柬埔寨同意由馬來西亞調解!力求終止邊境衝突

anue鉅亨網

改變矽谷規則的週末:Windsurf 戲劇性收購案,讓員工和創辦人一分為二

科技新報

獨家/連鎖咖啡進軍百貨身價翻倍? 蛋糕升級價差破百元

鏡新聞

一年一度亞洲生技大會落幕(圖)

中央通訊社

巴隆:美中瑞典貿易會談有望達成關稅協議、領導人會晤成焦點

anue鉅亨網

亞洲生技大會落幕創14萬人潮 有望帶動千億合作商機

中央通訊社

盤中速報 - Omni Network大漲40.33%,報3.41美元

anue鉅亨網

美國財政部允許民眾透過PayPal自願捐贈 幫助償還國債

anue鉅亨網

英特爾將退出晶圓代工?陳立武示警缺大客戶恐轉向、台積電或受益

anue鉅亨網

買5000萬房送子竟挨罰!國稅局:這「關鍵動作」沒做 他吞百萬罰單

三立新聞網
影音

德國高速公路真的不限速嗎?

德國之聲影音

鉅亨買幣速報 - 以太幣(ETH)24小時成交量超過13.73億美元,Measurable Data Token(MDT)24小時漲幅達20.4%

anue鉅亨網

WAIC兩岸論壇 台灣業者:期待辦得「更自由一點」

中央通訊社

2025年WAIC兩岸論壇 英業達(北京)總經理邱全成(2)(圖)

中央通訊社

2025年WAIC兩岸論壇 英業達(北京)總經理邱全成(1)(圖)

中央通訊社

2025年WAIC兩岸論壇 台達研究院長闕志克(2)(圖)

中央通訊社

2025年WAIC兩岸論壇 台達研究院長闕志克(1)(圖)

中央通訊社

「關稅未定+美企財報」台股本周悲喜交加 法人:留意獲利了結賣壓

CTWANT

殺價vs. 開高價 買房成心理戰 房仲嘆:別再惡性循環

好房網

菜鳥房東問「6組房客」誰最穩定? 內行經驗談:職業非唯一判定標準

好房網

桃園唯一獲兩地買盤青睞區?網點名:正在複製竹北的故事

好房網

什麼是「連續壁」?工法3好處 深根地下

好房網

「北市50坪產品」超雷 貸款剩3成機率高

好房網

屋主臉綠!住家旁是「XX預定地」秒變嫌惡點?眾點頭:沒住過是無法體會的

好房網

26年「最難搞都更」分回戶每坪租金3千元 18戶全流標 專家不忍了:全台投資客都在撐

好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