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運動vs集中運動,哪個減肥效果更好?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
沒時間,或許是現代人運動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我們總以為,運動得挪出整整一小時、換上全套運動裝備、到健身房揮汗如雨,才算「有運動到」。但現實是:工作壓力大、事情忙不完,連要暫停手邊工作都困難,更別說特地抽空去運動了。
但如果告訴你,有一種運動方式不需要一大段時間、不佔空間,效果甚至可能比一次做完一小時還好,你會不會瞬間眼睛一亮?
實驗:在工作中穿插運動
網路上有人做了這麼一個實驗:用健身器材鍛鍊10幾分鐘,再回到座位上處理半小時公事,接著再去運動幾分鐘,一天來回個五六次。雖然環境不理想,但總體運動量大增,體重也悄悄下降了。
是不是很多人都難以置信?但——「碎片式運動」其實有科學根據!
什麼是「運動零食」?碎片運動也能高效減脂
所謂「運動零食」(Exercise Snacks),是指每天分段、短時間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每次30秒到幾分鐘就好。像是:辦公空檔爬樓梯、做幾組開合跳,類似「吃零食」的概念,相較於健身房長時間訓練這種「正餐式運動」,更靈活、也更容易執行。
研究結果指出:
1. 消耗熱量表現更勝一籌
在運動當下,兩組消耗熱量差不多(碎片式約299大卡 vs 集中式約298大卡)。但驚人的是,運動後的「後燃效應」,也就是運動後仍持續燃燒熱量的能力,碎片組明顯較強。集中運動多消耗約27大卡,而碎片式則多達63大卡,長期累積對體重控制相當有幫助。
2. 身體感覺更輕鬆、也更容易堅持
碎片運動的參與者普遍覺得疲勞感較低,運動時心跳平均少了11下/分鐘,乳酸堆積也少,肌肉酸痛更輕微,恢復時間縮短。這也印證了我的實際感受:一天練幾次,每次都還沒累就可以休息,不像一次性大運動那麼疲憊。
碎片式運動的其他好處
提升心肺功能、促進代謝
有研究發現,短時高強度運動能明顯改善心肺表現、血管彈性與胰島素敏感度,減少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降低死亡風險
每天進行「劇烈間歇性活動」(VILPA),像是快步通勤、爬樓梯等,對平常不太運動的人影響非常大。研究指出:每天做3次、每次1-2分鐘的VILPA,與癌症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約38%-4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達48%-49%有明顯關聯。
該怎麼開始你的「運動零食」計畫?
以下提供兩種簡單方法,人人都能做:
高強度間歇法(HIIT)
讓心跳達到最大心率(220-年齡)的80%以上,運動30秒至2分鐘,休息30秒至1分鐘,共做3-5組。舉例:
快速爬2至5層樓,再搭電梯下樓重複
原地高抬腿1-2分鐘,步行休息後再做下一組
日常零碎強化法
通勤提早一站下車快走
每工作45-60分鐘就起身做15個深蹲
利用上下樓、午休等時間快走幾分鐘
小小改變,大大改觀
「運動零食」每次只要5-10分鐘,不需要器材、不挑場地、不拘時間,還能不斷啟動你的新陳代謝。更重要的是,它讓忙碌的生活也能有機會運動,不再被「沒時間」絆住腳步。
從明天開始,不妨就動起來試試看!你可能會發現,累積出來的效果,遠比你想像得更驚人。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