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進入買方市場,如何避免買到爛尾樓? 專家建議:3種履約擔保,可避免建商捲款
諶儀璇、劉以樂(實習記者)、柳秀穎(實習記者)
圖片 shutterstock 提供
在中央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後,2025年房市冷清,開始轉向買方市場,然而近期預售案卻頻傳問題,像是桃園、嘉義及花蓮等地多起預售屋建商倒閉、老闆潛逃,房市爛尾樓情況屢有所聞,民眾在購買預售屋時,可透過履約擔保降低風險。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指出,儘管市場氛圍冷淡,2025年第一季開工住宅數卻達三萬多戶,超過前兩年的旺季。主因許多開工項目是早在兩三年前就已賣出的預售屋,這些建商在銷售達一定比例後便可順利開工。他解釋,開工數上升並不完全反映當前市場需求,而是去年的累積。
李奕農補充,開工時間安排往往是建商根據銷售情況與建造申請時間表決定,即使市場行情不佳,建商仍需依原計劃進行,以免申請的建造許可被取消。
預售屋風險 警惕爛尾樓危機
隨市場環境變化,買方在購買預售屋時需更加謹慎。李奕農提到,雖台灣目前爛尾樓問題相對其他國家輕微,但仍需小心。許多小型建商因融資困難而倒閉,這些情況讓人不禁思考,未來購買預售屋是否會面臨更大風險。
李奕農強調,預售屋購買風險主要來自於建商財務狀況。許多小型建商貸款利率高達7%至9%,使得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此外,央行信用管制政策也限制了建商融資能力,使得許多建商不得不在市場不佳情況下開工,不僅可能影響建商信心,也可能對購屋者造成潛在損失。
購房者的保障措施 五種履約擔保機制
李奕農強調,即使不幸碰上建案失敗,其實還是有機會保住資金,甚至讓房子最終完工交屋。目前預售屋合約中常見五種履約擔保方式,包括:「價金信託」、「不動產開發信託」、「價金返還之保證」、「同業連帶擔保」以及「公會辦理連帶保證協定」。
以上五種、他推薦前三種方式,將消費者付款存放於第三方銀行帳戶,建商每次需動用資金時,都必須向銀行提出申請,避免了建商一次性挪用全部資金,導致倒閉時資金付諸流水。
市場救助措施的影響
李奕農直指,目前房市最大不確定性,不在於個別建商,而是「央行信貸緊縮」,自住買盤受限於貸款成數下降、銀行估價保守,不少買方即使有意進場,也苦於自備款壓力大,尤其第二、第三戶購屋者貸款成數低至五成甚至三成,房市流動性銳減。
李奕農對未來房市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隨政府對市場救助措施逐步到位,建商壓力或許能得到緩解。他也提醒消費者,未來若央行放鬆信用管制,或許將成為房市回暖契機,這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時刻。更多內容歡迎收聽《毛利小姐變有房》https://reurl.cc/1OZeD9
更多今周刊文章
童子賢揭花蓮善款繞一手主角,不是徐榛蔚「根本傅崐萁」:充滿時空錯置的苦旦戲,嗆要辭職是唱空頭支票
鴻海(2317)目標價300元,真的假的?達人從3指標預估合理價:底部已變150元,為何我算出來是高點是●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