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人面瘡是什麼?不只會笑,竟還會吃東西?中醫揭古籍怪病神祕面紗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陳德信攝
人面瘡是什麼?不只會笑,竟還會吃東西?中醫揭古籍怪病神祕面紗

身體不只是醫學的一環,古今中外也從不同社會文化脈絡觀看身體。古籍醫書中曾記載「人面瘡」,這樣的病瘡有表情,還會吃東西,從當代中醫來看,真有這種怪病嗎?

說到身體,你想到的是身體檢查透視影像的肌肉、骨骼、器官,還是運動健身的身形體態,又或者是生病時孱弱、異於平常的身體?

故宮「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劉世珣有一天睡醒,身體不適,莫名疲累,看了醫生檢查卻都沒事,她突然有感,過了一個年歲,身體出現變化,於是開始思考:我們的身體到底怎麼了?

這激起她規劃這次展覽的靈感,希望透過古籍文物,循不同脈絡,一窺古人如何看待我們的身體,進而讓大家更認識自己的身體。

劉世珣表示,「身體展演」特展有4大單元,包括身體透視、身體操練、身體變異及身體規戒,現場展出古籍、書畫、器物等共130多件展件,橫跨東西方,穿越上千年,了解古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與現代相互映照。

「身體展演」策展人劉世珣因有感過了一個年歲後,身體出現變化,因此希望透過展覽,讓民眾多一層思考、認識身體的機會。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藏醫結合人體與自然宇宙,道教五臟六腑都有守護神

在「身體透視」單元中,從醫學、法醫、宗教等不同角度,觀察古人如何觀看身體。例如漢代《玄門脈訣內照圖》就有繪製人體臟腑的位置,但並不精確,直到清末民初的「理科掛圖」深受西方解剖學影響,不僅眼、耳等構造繪製精細,也有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心臟、肺臟等細緻繪圖

漢代《玄門脈訣內照圖》已有對人體臟腑位置的描繪,但較不精確。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清末民初的「理科掛圖」深受西方解剖學影響,身體器官構造描繪精細。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西方解剖學之父維薩里(Andreas Vesalius)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解剖學家,其論著《論人體的構造》被視為近代解剖學的權威論著之一,配上精細的人體版畫,細膩繪出肌肉線條,更推翻西方幾千年以來對於人體構造的錯誤認識。

值得一提的是,藏族醫學對身體也有獨特描繪方式。從西藏的卷軸「唐卡」可知,他們將人體結構和宇宙自然緊密結合,例如將脊椎稱做須彌山,這是藏傳佛教裡至高無上的神山;認為脊椎有28節,因為宇宙有28星宿;人體由360塊重要骨頭組成、12處重要關節;在藏曆中1年即有360天及12個月。

西藏醫學將人體結構和宇宙自然緊密結合。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但醫學之外,人死後便由法醫看管,探究人是如何死去。展出的《律例館校正洗冤錄》源自宋代提刑官宋慈所編撰,現存最早、影響深遠的法醫學專著《洗冤錄》。法醫視角下的身體幾乎沒有臟腑描繪,觀察的都是外傷和內部骨頭情況。

相較於醫學和法醫,宗教對身體的描繪不那麼寫實,更多的是象徵意涵。例如《三才圖會》中,描繪道教「身中神」的概念,認為每一個五臟六腑都有一個守護神,因此將五臟與五方(東西南北中)及五神獸相對應,例如,肝神對應的是東方神獸龍,心神則對應南方的神獸朱雀。

法醫學專著《洗冤錄》可見,法醫視角下的身體幾乎沒有臟腑描繪,觀察的都是外傷和內部骨頭情況。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房中術講究呼吸情緒調控,繁衍子嗣還能延年益壽

「身體操練」單元則是探究古人如何操練身體,為的可能是保家衛國、養生延壽、繁衍子嗣或滿足生理需求,透過不斷操練,讓這些動作和價值觀內化成身體的一部分,進而形塑我們的身體。

例如展出由西方帶到中國的鼻菸盒內蓋的秘戲圖,大膽、細膩又寫實地畫出男女閨房情事,被認為是西方人參考中國春宮畫的構圖,配上西方服裝、外貌繪製而成。

劉世珣認為,房中術也是操練身體的一環,涉及呼吸和情緒控制、語言和肢體操弄,中國許多古籍都有房中術的記載。古人認為,房中術也是一種醫學,能預防治療疾病,甚至延年益壽,更重要是孕育生命、生養子嗣的背後意涵。

導引術則是古人養生術,伸展肢體配合呼吸、運氣,流傳演化至今便是太極拳。而古時最著名的3大養生術分別是五禽戲、八段錦、二十四節氣坐功圖,五禽戲仿自5種動物,鹿、虎、熊、猿、鳥的姿態練身。

乳癰=乳癌?人面瘡真有表情,還能吃東西?

除了正常的身體,那麼會有變異的身體嗎?古今中外都有對於「身體變異」的記載,有可能是因疾病造成身體變化,更多的是神話底下所構築的身體變異。例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賽倫、當代丹麥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銅像、日本的人魚圖、甚至印度,在這次故宮展出的中國《山海經》中,都有對於人魚的描繪。

古籍也有許多對生病的身體變異描繪,例如清朝《御纂醫宗金鑑》是清朝官方認可的正統醫學知識,裡面有描述「乳癰」,醫學家與史學家爭辯多年是否就是當今的乳癌,直到近年終於有定論,乳癰應該就是現在所稱的乳腺炎,且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罹患。

《御纂醫宗金鑑》也記載「人面瘡」,是長在手肘、膝蓋等關節處的瘡症,有著人臉,且會笑、會生氣、甚至討食物吃,令人生懼,醫生仿效神農嘗百草想要制服人面瘡,終於發現人面瘡害怕「貝母」,吃下貝母後,人面瘡就會化膿、結痂、痊癒。佛經也有相關記載,認為人面瘡與業力因果有關。

究竟人面瘡存不存在?劉世珣說,從中醫觀點看皮膚病,人面瘡應是一種瘡症,只是古人認為這樣的瘡症很可怕,因此附加了自己的想像與解讀,才有人面瘡這樣的記載

至於「身體規戒」是透過各種方法和儀式對身體進行規範、馴化和懲戒,包括政治權力對身體的規範、刑罰刑具對身體的懲罰、及禮教秩序對身體的約束。

例如展出的《玉曆鈔傳警世》,描繪人死後到地獄,受到審判有罪所設的刑罰,其中套在頸上的刑具「枷號」,在現今宗教儀典中也能看到,但從木板變為紙板,信眾套在頸上,象徵向神明懺悔、自我懲戒,儀典結束後火燒紙枷,化為灰燼,象徵心靈被洗滌,重獲新生。

當醫學遇上歷史,多元觀看的身體圖景

劉世珣說,每個人都有身體,將歷史與身體結合,是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接觸、有感的主題,加上這幾年興起健康養生風氣,讓更多人願意走進展廳觀看這場特展,也不再覺得歷史古籍文物與生活如此遙遠。

「身體展演」特展呈現古人從社會文化脈絡的不同視角詮釋醫學,是另一種多元觀看身體的方式。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透過這次展覽也讓民眾了解,歷史和醫學並非壁壘分明的兩個領域。雖然台灣的醫療史直到1990年才逐漸有歷史學者在整理,但也讓醫療史在醫療學者鑽研醫論之外,多了歷史學者從社會文化脈絡的不同視角詮釋醫學,是另一種多元觀看身體的方式。「身體展演」特展展出至8月31日,值得走訪故宮一趟,來場身體探索之旅。

延伸閱讀:

颱風假何時放、誰決定?颱風愛來台灣原因、最危險路徑一次懂

乾香菇別泡熱水?本土、進口怎麼分?專家教4招,香氣、口感都升級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突大叫「我頭痛」!男下秒倒地險死病因曝 4類人小心了

TVBS
02

吃5天垃圾食物就改變大腦 醫:快樂感下降、自制力變差

壹蘋新聞網
03

李遠哲夫人胰臟癌逝 癌王女病患倍數增加!這群人吃「這菜」可降6成風險

健康2.0
04

OL罹子宮內膜癌絕望!改變「3習慣」奇蹟逆轉 癌細胞全消失

TVBS
05

醫起看/13歲少女腳痛竟是罹癌!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為什麼你擦的保養品要通過微生物檢測?因為它可能藏有看不見的污染危機

潮健康

痛得要命!醫:3大慢性病患罹「這疾病」風險高2倍 嚴重恐中風、腎衰竭

三立新聞網

甲狀腺亢進恐導致心臟肥大,甚至心臟衰竭!心衰可藉由EECP改善病情

華人健康網

術後身體大翻修!醫揭素食者「4大營養秘訣」助傷口修復:越早補越好

三立新聞網

咖啡不僅提神醒腦!還可降低「8大疾病風險」

CTWANT

維生素D缺乏恐誘發「非典型憂鬱」!尤冠棠醫師:4大類族群應補充維生素D3

華人健康網

乳癌、血癌癌友 9 月有福了!凍卵、凍精補助最高 7 萬元

Heho健康

《鬼滅之刃》心理學!炭治郎對決猗窩座?心理師揭「1狀態」達無我境界

優活健康網

薯條不是不能吃!醫:換掉「這種做法」 糖尿病風險立刻降

Heho健康

優億新一代皂苷佐劑助攻帶狀疱疹疫苗 可望因應全球高齡化挑戰

健康醫療網

心臟功能剩下不到20% 兩種左心室輔助器爭取換心時間

健康醫療網

年輕男性為博弈高風險族群 10分鐘量表檢測「嗜賭症」

NOW健康

醫師點名眼袋成因與消除方法!完整解析眼袋手術選擇與術後保養

有醫靠

人格特質能預測失智風險嗎 你是哪一種?

康健雜誌

28歲女腎臟如80歲!沒糖尿病、高血壓 醫揪「約會前1動作」惹禍

三立新聞網

颱風後苦惱菜價飆漲?營養師曝2類蔬菜:美味營養又省錢

CTWANT

台灣肺癌篩檢確診個案早期占比逾8成,翻轉初診斷即晚期的常態 專家籲早肺治療健保前移,領航2030癌症死亡率降1/3

優活健康網

恐慌症常被誤診!13大症狀一次看懂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英式辣味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2.6倍!聯馥食品進口遭攔查

中天電視台

研究揭「1健康飲品」超毒!每天2杯中風機率翻倍:女性尤其危險

三立新聞網

台大兒童醫院「拆兒科空間變成人化療室」惹議 院方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長期飲酒!60歲男「肝硬化末期」反覆住院逃死劫 醫見結局超感嘆

CTWANT

重訓後痠痛必按「2部位」加速修復! 中醫師:還能利濕化痰、調月經

常春月刊

女生看過來!醫師揭「3前兆」看有無子宮肌瘤問題

造咖

醫揭術前必量小腿!喊「蘿蔔腿才好」:恢復更快還防老年失能

TVBS

醬油、七味粉不能常溫保存!日家政婦:放錯地方會變質

中天電視台

秦楊突失明!眼中風藏「5大危險信號」 醫:全身血管在求救

三立新聞網

愛美要小心!28歲女長期吃「這東西」 腎功能驟降如同80歲

TVBS

常用塑膠袋裝熱食!年輕女罹子宮內膜癌 醫教3招助抗癌

中天電視台

歌神陳奕迅勇敢告白焦慮症 首度公開與焦慮症共處歷程

NOW健康

降雨毒菇狂長! 醫示警:辨識App不保險、烹煮也除不掉毒素

健康醫療網

更年期腰痠背痛怎麼辦?45歲後熟齡養生秘訣:從「紓壓」開始做起

優活健康網

大腸癌年輕化!28歲男「毫無症狀」例行健檢驚見罹癌

中天電視台

感覺天旋地轉、頭悶悶脹脹?神經科醫師解析5種頭暈型態,找到病因才能有效治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皮蛇別輕忽!「1族群」風險超高 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三立新聞網

飯後30分鐘運動最有效!專家:深蹲、散步助燃脂

中天電視台

北榮桃園分院打造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榮獲安寧護理創新活動學術基石獎

桃園電子報

別再害怕「蘿蔔腿」!醫曝:代表免疫力好、術後恢復快

CTWANT

秦楊右眼突然失明!醫急喊:眼中風後心梗、中風接著來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