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血癌癌友 9 月有福了!凍卵、凍精補助最高 7 萬元
現代醫療進步,大幅提升癌症存活率,生育成為癌友心繫的另一重點。為保留癌友未來生育機會,國健署今(15)日宣布,9 月 1 日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提供 18 至 40 歲乳癌、血癌患者取精取卵補助,最高金額達 7 萬元,預估首年將有 600 位癌友受惠。
癌症年輕化,台灣乳癌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台灣每年新發 2 萬名乳癌個案,並以 5-7%的速度成長,其中 40 歲以下占 1 成,然又僅 1 成治療後有機會生育,乳癌致失去生育能力僅次於子宮頸癌;過去生育保存使用的停經針僅 2 成癌友成功生育,但凍卵可將生育成功率提升至 4 成,且大型研究顯示,有懷孕乳癌婦女復發率降低 3 成、死亡率降低 4 成,符合健康台灣政策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願景。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何信頤指出,凍卵動輒 10 萬元,對許多癌友來說是很大的經濟負擔。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過去臨床曾遇過卵巢癌患首重治療存活率,無暇顧及未來生育,現透過生育保存補助,協助癌友保留生育希望,且減輕經濟負擔。
一生最多補助 2 次,可與地方政府補助合用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璇說明,補助方案針對 18 至 40 歲具我國國籍、罹患乳癌 0-3 期或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一生至多補助 2 次、不限婚姻狀況,可經癌症診治單位評估,向符合方案執行資格的全台 35 家人工生殖機構申請,於治療前及治療期間空檔進行取精卵。
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 7 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上限 8 千元;若實際支出未達上限者,則實支實付。國健署長沈靜芬指出,該方案僅補助取精卵,後續每年冷凍費用仍需患者自費,但其補助金額可與地方政府補助合用,惟總補助金額不得超過實際使用金額,此部分將由後端機關審核加以防止。
目前方案優先補助 2 癌種,何信頤表示,希望未來可擴大至其他疾病如卵巢癌、巧克力囊腫等;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曹智惟表示,睪丸癌患者雖人數少,但治療後造精能力劇降,目前皆會建議患者治療前保存精子,也盼未來有機會列入方案補助對象。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不孕夫妻看這裡!試管嬰兒7月1日擴大補助 權威醫:鼓勵中高齡快來生一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