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流血、吞嚥像刀割!營養師親身插管,揭鼻胃管的真相:不是放了就沒事!
「我不是病人,只是想知道,每天照顧的長輩,到底在經歷什麼。」蘇哲勇營養師在8年前剛進醫院,為了更深刻了解鼻胃管對病患的影響,主動請醫師為自己插上鼻胃管,親身體驗長輩面對這項醫療處置時的痛苦。
近日他在社群媒體分享這段經歷,引發大量網友共鳴與討論,也再次掀起對「鼻胃管安置」的省思。
蘇哲勇營養師在貼文中提到,當年剛進醫院時,許多病人家屬常常會質疑:「不放鼻胃管,要怎麼吃飯?」「放根管子有那麼嚴重嗎?」為了解答自己的疑問,他決定以自己的身體作為試驗對象。
他回憶當時醫師站在面前、戴上手套,將一條細細的管子從鼻腔一路深入,「像一根吸管一樣往裡塞,每一下都像有東西卡住呼吸與吞嚥的地方」,讓他幾度想吐,但又強忍著不敢失敗,因為「吐了就要重來」。第一次因為健保提供的管子太硬甚至流鼻血,最後改以自費購買的矽膠管才成功完成插管。
圖片來源:醫學紀實
然而,他強調,真正的痛苦是插入之後才開始。喉嚨如同卡著筷子,吞嚥困難,每一口口水都是「硬仗」;想嘗試進食卻因壓力太大一口也吞不下,最後只好學習灌食。但每次反抽時胃部像是被攪動、劇烈痙攣,讓他幾近崩潰,終於忍不住請醫師拔除管子。
蘇哲勇營養師坦言,有過這次經驗後,他從此就對鼻胃管產生了「敬畏之心」,也更能體會那些無法言語、長期臥床的長輩,在插管後所面臨的巨大壓力與不適。
圖片來源:canva
鼻胃管真正的醫療使用方式
這篇貼文曝光後,引起超過萬人按讚、分享與留言。不過也引出更多質疑:「放了就不能拆嗎?」、「到底什麼情況才需要放鼻胃管?」
根據醫療規範,當病人因中風、昏迷、手術後無法吞嚥等急性情況,醫療團隊可依專業判斷直接安置鼻胃管,無須先徵詢本人同意。但若病人神智清醒,仍應以「本人意願」為優先,若無法表達,則須由家屬代為決定。
一旦插入鼻胃管,並不代表無限期保留。當病況穩定,病人恢復吞嚥能力,且無其他插管或併發症時,應盡早評估移除,建議不超過4至6週,並搭配吞嚥復健,才能提高拔除機會。
圖片來源:canva
這位護理師坦言,自己親身體驗之後,不僅對病人多了一份同理,也深刻體會「所謂延續生命,並不等於提升生活品質」。
蘇哲勇營養師最後寫道:「放,或不放,只要能和『患者本人』有共識,那就是最好的決定。」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道出無數臥床者無法表達的心聲,也讓人重新思考,在醫療技術與人性尊嚴之間,我們該如何做出真正善良的選擇。
延伸閱讀:
退休門檻出爐,你存夠了嗎?調查顯示:「退休焦慮」升溫
妻罹水腦症長期臥床!73歲老翁顧到崩潰「抱起她從14樓丟下致死」,依殺人起訴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