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是心臟癌?91歲的日本上皇也心衰竭住院 醫:脖子血管變粗是徵兆
心衰竭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因為心臟衰竭的五年存活率不到5成,比大多數癌症還要低。而且因為發生率愈來愈高,被認為是現代人新的生命威脅,尤其是有長壽國之稱的日本,連91歲的日本上皇陛下也難逃這個命運。日本上皇陛下於7/14下午被送入東大醫院,以治療他心衰竭產生的心臟負荷。
上皇陛下3年前被診斷出右心衰竭
據報導,上皇陛下於2022年7月被診斷出因三尖瓣閉鎖不全導致右心衰竭,今年5月也曾因檢查而入住東大醫院,並被診斷出無症狀心肌缺血。根據身邊人士透露,除了右心衰竭的治療外,上皇陛下在5月檢查住院後也減少了運動和散步的負荷,以維持健康。
雖然醫院也開始給他改善心臟冠狀動脈血流的藥物治療,但因未見改善,醫療團隊判斷需要增加口服藥物的劑量。
心臟衰竭好發於中老年族群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心臟衰竭通常好發於中老年人的族群。他解釋,不管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或心肌病變,到最後最嚴重的狀態就會造成心臟功能失去。當心臟沒有辦法把足夠的血液打出去,供給全身的循環時,就會導致所謂的心臟衰竭。
右心衰竭常見肺高壓或肺病所致
林謂文指出,右心主要是將血液打到肺循環,因此右心衰竭會影響到肺部的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導致病人容易出現缺氧狀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肺高壓或肺病所造成的,也就是肺部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到心臟,稱為肺心症。
林謂文表示,臨床上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心衰竭的徵兆,例如右心室和右心房擴大,以及嚴重的三尖瓣逆流。當肺壓很高時,右心室就沒有辦法很輕易地將血液打到肺循環,造成右心室鬱血,血液積在右心室,甚至造成右心房和右心室擴大。
頸部靜脈怒張、下肢水腫是常見症狀
林謂文說明,這些血液會回流到靜脈系統,造成靜脈壓力增加,導致頸靜脈擴張、怒張,以及下腔靜脈壓力增加,影響全身的靜脈系統。由於重力關係,下肢容易出現水腫,而上半身則容易出現水腫、手部水腫和頸靜脈怒張等症狀。此外,由於右心無法將血液有效打到肺循環,也會造成肺部缺氧,導致病人容易喘。
林謂文指出,單純的右心衰竭發生率比較少,臨床上看到的病例大都是因為左心衰竭影響到右心。當左心無法有效將血液打到全身循環時,血液就會逆流回去,影響左心壓力,進而影響肺壓力,最後導致右心壓力增加,造成右心衰竭。當左右心都衰竭時,就稱為全心衰竭。
年紀大、慢性疾病是心衰高風險因子
林謂文表示,心臟衰竭需要一定的過程,長時間的心臟問題才會導致心臟功能不全,因此年紀較大的人比較容易發生。加上老化因素,像是已高齡90多歲的日本上皇,心臟功能不全是可以預料的。此外,本身的心臟病史、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臟瓣膜問題、心肌病變等,也都可能慢慢導致心臟功能衰竭。
肺心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易致右心衰竭
林謂文指出,如果只有右心衰竭,大部分都是因為肺病所致,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高壓等,都會直接衝擊右心,導致右心衰竭。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肺心症,也就是肺部壓力增加或出現問題,進而導致右心室衰竭。右心室衰竭會造成血液逆流到右心房,導致嚴重的三尖瓣逆流,全身靜脈系統壓力增加,出現頸靜脈怒張、下肢水腫等症狀。
針對上皇陛下的情況,林謂文推測,如果單純只是右心衰竭,可能與肺心症、肺高壓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 諮詢專家/林謂文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