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長照 3.0 推醫養合一,中醫大「老人復健綜合醫院」 9 月試營運
超高齡浪潮來襲,衛福部推動長照 3.0 預計 115 年上路,其一目標為醫養合一,提升醫療與長照體系的協作與連續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8)日於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中宣布,將結合智慧醫療與高齡照護,於台中市北屯區設立「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預計 9 月試營運。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表示,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及少子化雙殺,因此體系積極推動全方位導入智慧醫療,發展以人為本、結合科技並兼顧社會永續的新照護模式,其中一項即是與臺中市府合作,即將設立的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
中醫大附醫顧問張坤正將出任新醫院院長,他表示,該院距中醫大附醫車程僅 10-15 分鐘,佔地廣大,依任務型態分南、北兩區。
院區分南、北,急重症與長照並行
北院區著重急性醫療照顧,設有 1,427 床,涵蓋心臟、腦神經、癌症等高齡常見重大疾病診療領域,並設置 24 小時「救腦、救心、救急、救命」等專責中心,包括腦血管中心、心臟血管中心、急診重症整合平台等,提升急重症處置效率。另以地下通道連接的南區負責長照服務,含 15 失智專床在內共設有 300 床,且再額外提供 60 床給日照服務使用者。
張坤正分享,在服務模式上,該院導入醫學中心等級專科團隊及一站式就診流程,整合急性治療、長期照護、失智症診療等功能,試圖縮短轉診等待時間,減少長者與照顧者在不同醫療與照護機構間勞累奔波。
AI 照護機器人首進駐病房,減輕護理負擔
在智慧醫療應用方面,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市立醫院將首度部署由中醫大附醫與長聯科技共同研發的「生成式 AI 照護機器人」。其整合生成式 AI、人臉與語音辨識,提供導覽導引、衛教諮詢、健康提醒及互動陪伴,計畫應用於住院病房,以輔助長者就醫,減輕護理人力負擔。
此外,院內除有 AI 心電圖即時判讀等系統,提升心肌梗塞存活率,張坤正表示,將透過 AI 輔助失智診斷系統,整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判讀與新型 Tau 正子掃描(¹⁸F-APN-1607),精準辨識退化型失智病灶、提升早期診斷率,並同時配合跨科治療團隊,力求從診斷到照護全流程智慧化,提供在地以人為本的高齡健康生態平臺。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