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一天多次不由自主高潮」困擾多年 醫揭恐與多巴胺失衡有關
中國一名20歲女子,青春期開始便飽受罕見的「持續性生殖器興奮症」(PGAD)困擾,症狀並非來自性慾,卻會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一天多次出現類似高潮的感覺,甚至持續數小時,嚴重影響學業、工作與人際關係。
根據《PsyPost》8月6日報導,該病例近日刊登於《AME Case Reports》,醫師推測這與多巴胺系統失衡有關,並透過抗精神病藥物成功控制症狀。報告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及多家國家級精神衛生機構的閻晶、歐陽達方共同撰寫,指這名患者自14歲起便出現不明原因的「電流感」從腹部竄上,伴隨骨盆肌肉收縮,如同性高潮般的感覺,每天發作數次,時間長短不一。更特別的是,這些感覺並不伴隨任何性衝動,卻讓她極度困擾,甚至在就醫問診過程中也會突發症狀。
患者病史複雜,12歲時曾確診癲癇並發作多年,後經藥物控制改善;14歲出現異常信念與敏感想法,曾認為別人能讀取自己的思想,15歲因憂鬱與精神病症狀住院治療,也是在這段期間首次出現PGAD症狀。即便嘗試過多種抗癲癇與精神科藥物,症狀仍未緩解,甚至一度相信「有人在操控她的高潮感」,心理負擔加劇。
神經科檢查排除了癲癇與腦、骨盆器官結構異常,傳統抗癲癇藥毫無效果。醫療團隊改以抗精神病藥「利培酮」及後續的「奧氮平」治療,幾週後患者發作頻率與強度大幅下降,妄想症狀也明顯改善,逐步恢復社交與工作功能。但一旦自行停藥,症狀便復發,重新服藥後又獲得控制。
PGAD於2001年首次被正式描述,2019年才由國際女性性健康研究學會制定診斷標準,盛行率估計約0.6%至3%,但仍屬罕見且常被漏診。其特徵為持續且侵入性的生殖器興奮感,不需性刺激即可出現,且往往伴隨焦慮、羞恥甚至自殺念頭。可能原因包含神經損傷、脊椎異常、藥物副作用,或與抗憂鬱、抗焦慮藥物調整有關,也可能因心理壓力惡化。
醫界推測,多巴胺過度活躍可能放大特定腦區(如下丘腦、邊緣系統)的性反應,產生PGAD症狀。抗精神病藥物可透過阻斷多巴胺受體,減弱異常興奮訊號。本案患者在抗癲癇藥無效後,卻對抗精神病藥反應良好,也間接支持了這一假說。專家提醒,雖然單一病例無法代表所有PGAD患者,但類似治療思路可能為未來相關病例帶來新方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