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問8健康諮詢網

發布於 19小時前 • 大象醫師 周維薪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_【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如果妳也經歷過尿尿痛、伴隨灼熱感,或是下腹悶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狀,那你一定對於那種連尿都不敢上的感覺有過深刻的害怕,這種都市女性常見的現代問題,除了一直吃抗生素之外,真的沒有其他解答了嗎?

什麼是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一下反覆泌尿道感染:

1.六個月內發生兩次以上急性泌尿道感染

2.十二個月內發生三次以上急性感染

這是一種女性常見的問題,而且主要病原菌為大腸桿菌(E. coli),約占了全部感染的八成。

以下是常見的風險因子,若你有符合的話就要特別注意!

1.生活習慣不佳 : 少喝水(一天少於每公斤30cc的水量)、長期憋尿或是如廁大號後擦拭方向錯誤,由後往前擦等等。

2.膀胱排空不全 : 可能跟長期使用部分身心科藥物或是老化有關,另外像是懷孕時也容易尿不乾淨,當你的尿液總是有殘留的時候,就容易滋生細菌而感染。

3.更年期後 : 更年期後因為整體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下降,會使得泌尿道系統的組織改變,使細菌更容易依附在尿道系統上。同時因為陰道菌叢也隨著改變,除了萎縮性的陰道炎之外,也會同時造成陰道菌叢改變,而更容易發生陰道炎,陰道炎也容易擴散到周邊的尿道。最終就是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同時發生。

4.性行為頻繁 : 女性本身解剖構造上陰道與肛門距離較近,而頻繁的性行為會較容易把肛門的腸道菌叢帶到尿道與陰道,一樣容易同步造成陰道炎跟泌尿道感染。

5.解剖構造異常 : 最常見的異常就是有腎臟或是膀胱結石,因為長期阻塞而造成感染。而較少見的原因則像是尿液逆流或是有膀胱憩室、脫垂等問題,也會影響排尿的順暢度而造成感染。

根據統計,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位,會在24歲前發生過一次泌尿道感染。且發生感染的女性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會在六個月內再復發(Relapse)。

診斷方式:

如果妳曾因泌尿道感染就診過,那你就會知道最準的診斷方式就是「驗尿」,以傳統定義上來說,需要做尿液細菌培養且有長出超過10⁵ CFU/mL 的細菌,搭配臨床症狀,如尿急、頻尿、解尿灼熱、下腹壓痛等症狀來做為診斷。

但臨床上,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要等數天的尿液培養報告出來後才進行治療,通常是在尿液檢驗看到大量細菌或是看到白血球數量很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以抗生素治療。

而如果是反覆感染的你,就會想要知道要如何區分「復發」跟「再感染」

復發(Relapse)的定義是相同的菌種在治療後短期內(兩周內)再度出現,通常代表初次的治療未完全,會需要更長的療程或是更深入的影像檢查。

再感染(Reinfection)的定義則是相同菌種或是不同菌種的感染,但是間隔時間較久,治療的策略會擺在生活型態的調整上。

哪些情況需要做影像檢查?

1.持續血尿 : 或你反覆泌尿道感染合併血尿,就要高度懷疑有結石或甚至是泌尿道的腫瘤深藏其中,尤其膀胱癌早期很常以「無痛性血尿」作為表現。

2.培養出奇異變形桿菌(Proteus mirabilis) : 如果你的尿液培養報告不是大腸桿菌,而是一些少見ˋ菌種,就建議可以做影像檢查。像是以奇異變形桿菌來說,他具有產尿素酶(Urease),會使尿液鹼化造成結石。

3.疑似復發性感染 : 復發性感染發生時,我們就要考慮是否潛藏結石、尿道狹窄、憩室等問題,且如果是男生泌尿道感染,幾乎都是要做影像檢查,因為整體較為少見。

荷爾蒙失調與泌尿道感染有關?

有的,雌激素在女性泌尿生殖系統其實有著「防護」的能力。若雌激素不足,常見於更年期狀況,會導致以下問題 :

1. 陰道上皮變薄及萎縮

• 陰道黏膜失去原有的厚度與保濕能力,變得乾燥、脆弱。

• 小小的摩擦或感染,容易導致黏膜破損,引發不舒服甚至感染。

2. 陰道乳酸桿菌減少

• 雌激素能促進陰道上皮內儲存肝醣,而乳酸桿菌靠肝醣發酵產生乳酸,維持陰道pH在3.5–4.5之間的酸性環境。當雌激素不足導致肝醣減少,乳酸桿菌數量下降,陰道環境變為鹼性,原本被壓制的病原菌,如大腸桿菌等就得以繁殖

3. 陰道與尿道的屏障功能下降

• 陰道與尿道口距離極近,陰道菌叢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尿道。當防禦菌叢被破壞,來自肛門區的大腸桿菌或外來細菌更容易「入侵」尿道並向上感染膀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急性腎臟發炎,是需要住院施打抗生素的,且死亡率較高,需要特別小心。

生活上的預防方式:

1.喝夠水、尿夠尿: 每天至少的水量需要1500-2000毫升,但這裡有一個很多人忽略的點,多喝水也要同步多尿尿,若只進不出只會造成感染更嚴重。

2.避免刺激性食物 : 若你已經是反覆泌尿道感染的朋友,請避免包括咖啡、酒、辣椒、甜品等食物,除了會破壞腸胃道菌叢外,醣類代謝差等胰島素阻抗問題、糖尿病等都會惡化感染風險。

3.預防性保健品 :

(1) 蔓越莓萃取物 : 蔓越莓中富含一類名為前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PACs)的多酚化合物,尤其是A型結構的PACs,可干擾大腸桿菌的纖毛黏附於泌尿道上,減少細菌附著在泌尿道上皮的機率,降低感染發生。

建議劑量與產品挑選

• 每日攝取 至少36 mg的A型PACs 為預防有效劑量

• 注意並非所有蔓越莓產品都有此含量,建議選擇標示明確的膠囊、粉末或滴劑產品

• 果汁(尤其是超市常見的混合蔓越莓飲)不只含糖高,PACs 含量低,不建議以果汁為主要攝取方式

(2)D-Mannose 甘露糖

D-Mannose 是一種天然單醣,與葡萄糖結構相似,能夠選擇性地與大腸桿菌表面的特殊蛋白結合。這種蛋白質原本能幫助細菌黏附在尿道或膀胱上,造成感染,但當甘露糖先一步與特殊蛋白結合後,細菌就會像被「包起來」,無法附著在泌尿道,進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常見劑量與使用方式

• 每次 500~1000 mg,一天 1~2 次

• 建議在空腹時使用,或於性行為後立即補充,效果最佳

(3) 乳酸菌益生菌

藉由增加陰道乳酸桿菌含量,維持陰道pH在3.5–4.5的酸性環境,使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不易生長,建議持續使用至少三個月,可以建立較穩定的菌相,而且同步改變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

結語:

「最常見的問題,往往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你在看完以上文章後,應該也發現自己有許多可以再改善的部分,像是肥胖的減重、更年期改善荷爾蒙失調等都是容易被忽略的核心問題。而日常的飲食習慣改變跟蔓越莓、甘露糖等的補充,也要記得挑選市面上適合你的產品,才不會反覆遭受那種連尿都不敢尿的痛苦,若有更多問題歡迎門診諮詢!(本文圖片由大象醫師提供)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更年期女性飲食吃「這一樣」!防止骨鬆又顧心臟

Hello醫師
02

男小便從尿道「噴出一堆蟲」 醫也嚇壞!追查主因:內褲惹禍

鏡週刊
03

30歲女便秘就醫 醫查雲端驚見「1事」:胰臟癌三期了

三立新聞網
04

鍋貼、水餃、抄手誰最胖?韭菜、鮮蝦、泡菜誰最雷? 營養師揭「熱量排行」

常春月刊
05

魚吃錯恐吞毒!「3部位」最危險 煎熟才去皮吃下重金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皮膚病與3臟腑有關?中醫:搭配「青黛」內外兼治改善膚況

中華日報

PSA異常卻找不到病灶?次世代攝護腺癌檢測技術預計今年上路

中華日報

糞便夾雜血液不可輕忽 北榮桃園分院:恐是大腸癌

中華日報

猛爆性肝炎是什麼?爆肝進展快致命、死亡率高,醫師提醒停止補肝

有醫靠

高醫揭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5年過關」迷思 持續追蹤成保命關鍵

優活健康網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優活健康網

響應國際母乳週! 國健署募集短影音舉辦抽獎活動開跑

NOW健康

一杯咖啡拉近醫病距離 彰基U Café打造愛滋零歧視與友善醫療

健康醫療網

減肥必備!黃瓜低卡助排水、促排便 但和「這1物」一起吃恐變胖

常春月刊

荷爾蒙陽性乳癌術後「5年過關」?研究:逾半病友5年後才復發,3指標屬危險族群

華人健康網

營養師評價⟫魚油推薦,娘家高濃度、黃金比例,貼近各族群健康需求,3款魚油功效分析!

好食課

猛爆性肝炎致死率高達8成!營養師點名「6種人」超危險 這1物千萬別共用

常春月刊

腎性貧血暗藏危機! 醫曝9萬洗腎病友恐忽略腫瘤警訊

NOW健康

重金屬藏在魚身上?鮭魚煎熟才去皮 營養師:殘留多一倍

中天電視台

糗!18洞打到一半常「尿遁」球友揪團看泌尿科 竟「攝護腺」出問題

三立新聞網

猛爆性肝炎為什麼這麼危險?高敏敏營養師:6大高危險族群要注意、6要訣預防

華人健康網

失智症兇手抓到了!多做3件事遠離健忘腦、腦退化,50歲後活化大腦必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白頭髮是身體發出警訊!中醫曝4位置反映不同問題:長在「這位置」壓力大,多吃3食物養回烏黑髮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他洗腎總貧血未改善 醫檢查驚:是大腸癌!9萬病友忽略「2大疾病」警訊

三立新聞網

糞便夾雜血液不可輕忽 北榮桃園分院:恐是大腸癌

桃園電子報

還用塑膠袋裝外食?研究揭「塑膠微粒」恐傷腎引中風:教你4招少接觸

優活健康網

不菸不酒!婦照X光驚見「超大腫瘤」 醫嘆:肺癌末期

藝點新聞

不是止痛藥!「1習慣」能減緩疼痛 看伴侶照片也有用

三立新聞網

內臟脂肪從20降到8!她年甩20kg 出國狂吃也不復胖

中天電視台

60歲婦不菸不酒...「1症狀」拖3個月癌末 驚見8公分肺腫瘤

TVBS

父親節關心爸爸的「男」言之隱!一張表自行檢測,及早揪出攝護腺症狀

華人健康網

失智新藥百萬自費太貴?健保署公布納保評估結果

中天電視台

B肝疫苗斷層成隱憂 民眾四大誤解恐成肝癌破口

健康醫療網

養成美白好習慣從裡到外 擁有白皙肌膚網友分享6件事

NOW健康

吃魚油能改善過動症? 醫曝真相:吃錯恐誤「黃金治療期」

壹蘋新聞網

不是米飯熱氣蒸到流淚 早餐店業者求醫治「滑鼠手」不再哭

聯合新聞網

【名醫在Heho】骨質可以逆轉?骨鬆性骨折有多嚴重?骨質疏鬆AI篩檢超簡單!骨科權威吳凱文醫師專業解析

Heho健康

肺癌不只和抽菸有關!10萬人研究發現「這習慣」增41%罹癌風險

上報

猛爆性肝炎恐併發意識障礙,高度危險!醫示警:帶原B肝+過勞是高風險群

華人健康網

你也曾醒來全身動不了?破解睡眠癱瘓症的4步驟自救法!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50歲患者洗腎「貧血未改善」!醫:是大腸癌

NOWnews 今日新聞

助民眾重拾健康人生 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台灣好新聞

沈玉琳疑猛爆性肝炎?中醫也有解!周宗翰中醫師:按摩4大穴位護肝、5要訣預防

華人健康網

久坐族「小腿脹痛」當心血栓!醫揭「深層靜脈栓塞」警訊:5招可預防

優活健康網

獨家/沈玉琳傳「3器官都有病變」與胰臟癌有關?血腫醫曝「最壞1情況」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