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稅率若衝25%以上,經濟、產業是否能抵擋?國泰金李長庚:對台灣企業適應力有信心
林韋伶
圖片 今周刊資料庫 提供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各國關稅數據陸續開獎,根據目前市場的預測,台灣關稅被課徵25%或25%以上的機率大增。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坦言:「短期也許會有一些衝擊,但中長期台灣的整個企業發展,我覺得我們可以順利過關,而且甚至可以趁這個機會,有些產業可以獲得更大的進展。」
李長庚:中長期台灣企業發展,我覺得可順利過關,甚至可趁這機會,有些產業獲得更大進展
李長庚週三(9日)在國泰永續金融論壇會場表示,台灣對美國出口,從川普擔任美國總統的第一任起,至今的確增加了相當多。
「如果以台灣整體GDP規模,對照對美國出超的順差金額,對比到其它很多國家來講,台灣的比例是高的,所以這一塊對台灣來說會產生一些壓力,這個壓力可能會顯現在台灣對美採購的增加,甚至很多的廠商可能將來要到美國去設廠。」
不過,李長庚認為,關稅的問題,基本上不是台灣獨有,而是全世界,只要有出口貿易到其它國家,都會面臨關稅的問題。
他分析:「短期間,我想也許對某些產業會有所衝擊,但是我一直對台灣企業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充滿信心,所以我覺得短期間也許有些衝擊,但中長期台灣企業發展,我覺得可以順利過關,而且甚至可以趁這個機會,有些產業可以獲得更大的進展。」
「台灣企業的適應能力真的還是非常、非常強」
當媒體問到,除了關稅議題,台灣廠商還同時面對匯率走升的逆風環境,李長庚分析,台灣企業在過去的發展中一直都很有競爭力,「比如說,我1994年到1996年在美國念書的時候,那時候台幣幾乎是到25元左右」。
「這幾年,台幣也到27元左右,可是我們的企業基本上沒有因為台幣本身到27塊,企業的競爭力受到影響,這幾年台灣競爭力還是非常強。」
李長庚進一步說明:「從這點上可以證明,台灣企業的適應能力真的還是非常、非常強,短期間關稅本身每年變來變去,會不會影響?我想一定難免有些不確定性,可是我對台灣企業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與創新能力,還是充滿了信心。」
見證台灣企業30多年來蛻變 李長庚:不斷轉型、可望良好因應
若進一步分析關稅對各產業的影響,李長庚指出,這幾年台灣對美出超雖然大,但出現產業不太平均的狀態,「創造貿易順差最大的產業,它競爭力很強,但在其它的產業,競爭力相對比較辛苦,若再加上關稅當然會比較辛苦,可是我們也看到很多產業都在做轉型,也就是說利用新的科技、AI的技術,不斷地轉型。」
尤其,李長庚分享,他從事投資工作大概30多年的時間,看到台灣企業的變動,尤其是整個行業的轉換、轉型,因此對台灣的企業充滿信心,「我覺得短期間有這種影響,絕對是難免的,因為瞬間要面對這麼大的變動。可是我覺得,只要大家秉持像過去一樣,快速調整的原則,因應還是會非常好。」
他認為,除了半導體產業外,其它產業短期間內會有壓力,但是因為見證台灣大多數企業,在過去30幾年來的蛻變,「我真的對台灣的企業充滿信心,也非常欽佩。」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開獎在即》投信專家估計:台灣高於日韓25%的機率不低!中長期投資主軸仍是「AI相關」
更多今周刊文章
「敢犯台就炸北京」!川普自爆威脅習近平錄音檔曝光,還嗆把莫斯科炸稀巴爛…習「1句話」回應
環球晶(6488)股價600➝300元,營收下滑逾1成、獲利腰斬過半…沒搶到AI商機?衰退背後真相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