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雙周:美俄的阿拉斯加之約
【明報專訊】美國地圖上,聯邦政府擁有的50個州,其中48個連成一體,成為主體,另有兩個只能印在地圖的邊上。這兩個州分別是舒適宜人的夏威夷和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因為距離本土太遠,無法按比例入地圖。
阿拉斯加近日成為世界的焦點,因為睽違6年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阿拉斯加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東面與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又稱卑詩省)接壤,西面與俄羅斯只隔一條白令海峽,美俄幾乎在此接壤。特朗普談及與普京的會面地點時,竟然脫口而出,「我將要去俄羅斯」。
美俄峰會已經結束。普京認為會談「深入而富建設性」,特朗普的說法則是「有進展,無突破」,離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所承諾的促成俄烏停火這一目標,似乎還很遙遠。但選擇阿拉斯加州作為會面地點,確實耐人尋味。從現實考量,阿拉斯加與俄羅斯隔海相望,普京只需跨過僅相隔55英里的白令海峽即可。更重要的是,2023年國際刑事法院發布針對普京的逮捕令,指控他在入侵烏克蘭期間負有非法驅逐和綁架烏克蘭兒童的責任。阿拉斯加不受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普京不必擔心會因戰爭罪行被捕。除了地理位置之外,阿拉斯加還具有象徵意義,以及一段引人入勝的美俄共同的歷史。
與克里米亞有關的貿易
當年沙皇俄國決定出售阿拉斯加這塊北美殖民地,與克里米亞(Crimea)有關。從1799年到1867年,阿拉斯加一直是俄羅斯的正式殖民地。1850年代,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給了英、法和鄂圖曼帝國的聯軍,債台高築。為了減輕戰爭債務負擔,1867年3月,俄羅斯與美國政府達成了一筆倉卒而秘密的交易,將其在阿拉斯加的殖民地出售給美國。美國以720萬美元(約合今日1.5億美元),相當於每英畝2美分的價格,從俄羅斯手中購得了阿拉斯加。該交易晚上達成,次日即向美國公眾宣布。
對當時的沙俄帝國來說,阿拉斯加似乎更像是一種負擔,而非能夠盈利的資產。它極其偏遠,難以管理,當時被俄國人稱為「西伯利亞的西伯利亞」,極易落入英國人手中。阿拉斯加的俄羅斯獵人已經捕殺了大部分的熊、狼、水獺和其他擁有珍貴毛皮的動物,已無經濟價值,不如出售了事。同時,俄羅斯已經將戰略眼光轉向東方,無意與英國在北美爭鋒,而是意圖沿着黑龍江向遠東地區擴張。
當時美國主流輿論認為這是一筆有利可圖的收購,將達成兩個目標:既可擴張美國領土,最終還將吞併英國控制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同時這筆交易還有望促進和擴大美國與亞洲的連結,為太平洋貿易提供新的港口和航線。
也有一些反對者將這稱為「西沃德的愚蠢」(Seward's Folly),指的是在安德魯‧約翰遜總統(Andrew Johnson)任期內主導購地談判的國務卿威廉‧西沃德(William Seward)做了一個不明智的決定。阿拉斯加長年為冰雪覆蓋,萬里無用之荒地,有何價值可言?這種質疑並非毫無道理。購入阿拉斯加後,本來就稀少的當地人口,在不斷移出,發展前景堪憂。直到1896年,阿拉斯加發現了金礦,轉機才開始出現。1959年,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的一個州,1950和1960年代又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如今,阿拉斯加是旅遊勝地,每年遊客高達200萬。
現在,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討論另一場持續逾3年,付出了高昂代價的俄羅斯戰爭,這場戰爭亦涉及克里米亞。在蘇聯時代,在當時的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主導下,克里米亞被從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劃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半島成為新獨立的烏克蘭領土的一部分。因為島上的主要人口為俄羅斯族,他們反對烏克蘭政府的親西方反俄羅斯路線,民族矛盾不斷激化。2014年,普京吞併克里米亞,將其併入俄羅斯版圖。8年後,普京又悍然採取所謂「特別軍事行動」,全面侵入烏克蘭,戰火延續至今。
曾經密切的俄美關係
沙俄政府之所以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俄美關係密切。經過冷戰,再經過俄烏戰爭,今日我們已很難想像,兩國在歷史上曾有過密切的關係。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當時兩國都有一個共同的主要敵人,即大英帝國。美國透過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人的控制,之後與英國的關係一直緊張。沙俄則因與英國爭奪殖民地,瓜分勢力範圍,成為對手。兩國人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同,又給競爭賦予一種俄羅斯價值對抗歐洲價值的文化戰爭之意味。19世紀,它們在中亞爭奪控制權,史稱「大博弈」(The Great Game)。當鄂圖曼帝國國力衰弱時,俄羅斯藉機向歐洲擴張,並期望能快速輕鬆取勝。未料英法列強介入,最後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美國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保持中立,並反對英國從美國徵兵,間接成為沙俄的支持者。
美國總統林肯在美國推動廢奴運動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亦在俄國解放農奴。因為共同的進步價值,美俄惺惺相惜,引為同道。為了獲得棉花,英國支持撐蓄奴的美國南方,引發美國北方政權不滿,更是將美國推向沙俄的懷抱。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曾在歐洲引起軒然大波,英國擔心美俄因此將結成軍事同盟,接着會吞併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曾竭力反對該交易。
如今,反俄的拜登總統下台,自稱與普京交好的特朗普重新執政。俄國人認為,特朗普是一個商人,重利輕義,不問價值,只關心是否有利可圖,甚至可以將國家領土當房地產交易,也許是一個改善俄美關係的絕好機會。峰會前,普京的助手已經公開放話,談判不止涉及停火問題,還可以包括俄美未來的經貿關係,似在投特朗普所好。北約和烏克蘭希望美國能繼續提供軍事援助,甚至更具殺傷力的導彈,迫使普京就範。惟特朗普不想接上任總統留下的爛攤子,繼續這場烏克蘭注定無法打贏的戰爭。再說,烏克蘭離美國本土那麼遠,俄羅斯亦無法對美國造成迫在眉睫的威脅,美國人為何要替歐洲人打這場戰爭呢?要打,你們歐洲人自己打!能調停,則調停,不能調停,特朗普似已準備撒手不管了。在他眼裏,真正要對付的國家恐怕不是一蹶不振的俄羅斯,而是正在崛起的中國。
阿拉斯加是租的?
在普京眼中,克里米亞應該劃入俄羅斯,甚至烏克蘭是否一個獨立國家,都要存疑。在極端的俄國民族主義者看來,150多年前沙俄出售的阿拉斯加是否屬於美國,也是一個問題。近年來,俄羅斯民族主義者開始重寫阿拉斯加的歷史,將其描繪成不僅在文化和政治上與俄羅斯有着深厚的聯繫,甚至在精神上也與俄羅斯息息相關。這種所謂共同的俄羅斯認同,使得俄羅斯人更加無法接受阿拉斯加屬於美國一個州的既成事實。他們指摘當時做決策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及其弟弟康斯坦丁(Constantine),因為受到西方自由主義觀念的腐蝕,淪為俄羅斯的罪人。他們甚至將1867年出售阿拉斯加與1991年蘇聯解體相提並論,認為這些都是全球反俄勢力陰謀侵害俄羅斯領土權益的明證。他們找到的最有利證據,就是1917年俄國革命後,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放棄了沙皇政府此前締結的所有國際條約,包括阿拉斯加出售條約。既然蘇聯宣布條約無效,阿拉斯加只是租給美國而已,主權仍屬俄羅斯。
俄羅斯正在用武力改變已為國際法所承認的俄烏邊界,不惜為此付出超過10萬軍人的生命。俄方已單方面宣布了新的俄羅斯版圖,除了克里米亞,其中還包括烏克蘭東南部的4個地區。當西方的經濟制裁無法迫使普京妥協,軍事上亦無力打敗俄軍,最後的結果恐怕只能犧牲烏克蘭的利益。如果普京得逞,下一個軍事行動,會因阿拉斯加而起嗎?
文˙毛升
編輯˙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