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知巷聞:集玩式卡牌店進駐 「活化」死場 長沙灣天悅廣場回血
【明報專訊】「用生命值硬接!」看過卡牌遊戲Battle Spirits動畫的人或聽過這頗有氣勢又帶點稚氣的對白,這句話好比廣東話的「硬食」——硬着頭皮承受一切。「快輸了。」玩家J說。「又快輸了?你懂得回血的。」玩家W回答道。記者近日到訪長沙灣天悅廣場,發現這外觀看起來又殘又舊,電梯也經常壞的商場,內裏卻充滿生氣——這裏不乏在卡牌對戰中硬食對手攻擊的玩家,硬食貴租、落寞離場的店家卻似乎很少,記者逮着城市研究者和在天悅開業逾10年的店主一探究竟,看看這曾被部分人稱作「死場」的商場如何回血。
店家:遊戲卡舖「旺了很久」
掛着早已壞掉的霓虹燈牌,頭頂着10層私人住宅單位的長沙灣天悅廣場於1992年開幕,有過「樂聲」和「華聲」兩間戲院,有店主告訴記者後來華聲的位置開辦桌球室,樂聲則成了教會。
「考城學社」創辦人何尚衡約10年前到訪天悅廣場,已有桌球室、集換式卡牌遊戲(Trading Card Game,TCG)店,「已經有很多人(卡舖和玩家)集中在這裏」。何尚衡翻查大廈建成商場前的1975年圖則,天悅廣場的1、2樓原是辦公室,地下則是零售商舖,如今1、2樓也開滿卡舖。
服裝店店主Helen在天悅開業11年,她說遊戲卡舖在天悅「旺了很久,(新冠)疫情時也旺,它們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店,不過這裏租金較便宜嘛」。以Helen的舖位為例,月租不足1萬,不過她說許多同行熬不過疫情關門大吉,「以前A座那邊有間專賣日本進口衣服,那老闆娘很時髦」。
現時70多歲的Helen說她的客群年紀較大,「他們多一件、少一件衣服穿也沒所謂」,她稱近來生意很差,主要靠熟客光顧,營業額不足以交租,正打算結業退休。放眼環顧1樓的店舖,從地面電梯一上就是Helen的舖位,其舖位兩邊被卡舖包圍。記者好奇為何卡舖能逆市愈開愈多,客源不同,Helen當然沒有答案,只道:「他們(卡舖客人)在這裏玩遊戲卡很開心,又有比賽。」她續興奮地告訴記者她的觀察心得——遊戲卡要儲齊一副牌組才有價值,缺一個、戰鬥力不夠強也不行;有適合小朋友玩的,「也有狠一點、打打殺殺的」。
Helen看着玩家等新貨到齊開箱的那分沮喪和激動,「他們一箱一箱買的,等如抽盲盒」,場面熱鬧。她續說,雖沒玩TCG,但她有玩寶石方塊遊戲《糖果傳奇》(Candy Crush Saga),「玩遊戲可以消磨時間,也考驗我的分析能力,我玩到8000多等級呢!」她多少理解遊戲的樂趣。
設枱櫈供玩家對戰
熱情的Helen帶記者在天悅逛一圈,記者見卡舖出售的遊戲卡款式不盡相同,有Pokémon、Battle Spirits和《海賊王》等,大多是出過漫畫和動畫的,還有些是日本寫真偶像。Helen說:「他們最重要的是拿到(卡牌)代理,要夠膽搏有人喜歡那款卡。」帝王集團國際有限公司(前稱「魔法少年」)獨家代理Phantom與日本cosplayer伊織萌聯乘的收藏啤牌,老闆King最近還邀請了伊織萌到店內與粉絲互動,反應不俗,他說代理業務佔了三成。
有卡舖在店內外擺設枱櫈供玩家對戰。兩個舖位相連的「卡之里」每周舉行不同TCG比賽,除了冠亞季軍,有時也設入場獎和幸運抽獎等,獎品多數是卡牌補充包或無法通過開卡包獲取的特典卡等。
「包、剪,揼。」Battle Spirits玩家J和W猜拳決定誰起手先攻,經過一個抽牌回合,雙方陷入沉思,W告訴旁觀的記者:「玩卡的其中一個樂趣就是要看之後(分析局勢),按情况砌牌組。」
TCG玩法各有不同,以J和W玩的Battle Spirits為例,卡牌共有5種,分6種顏色的屬性,各屬性有不同特點,譬如紅色主要用作攻擊,白色則擅長防禦。一個回合包括開始、能量、抽牌、回復、主要、攻擊和結束階段。一副牌組有40張牌,理論上有概率可計,但W說:「我們很少會真的計,這個遊戲玩的是盡量降低運氣成分來取勝。」
J和W與好友H玩TCG約5年,3人會組隊打比賽,曾征戰日本,他們說玩實體卡能觀察對手反應來猜測其下一步,W笑言:「有時不用看也知道,好朋友就是這樣。」H說荔枝角和觀塘等區也有卡舖,但他們去慣天悅,說這是個能維繫友誼的地方。J補充說如果商場只有一間卡舖,他不會考慮去,又指天悅是TCG店舖集中地,「有完整的配備」,才能成為玩家聚集的hub。H續說競技和娛樂以外,也有人為收藏價值或愛好角色購入卡牌。J遂向記者展示其珍藏卡牌,他說該卡有限定序列號,是獨一無二的。
開業廿載 見證玩家心態轉變
King在天悅開業22年,由少年變中年,做10年卡牌零售後轉做批發,除了TCG,也有售「一番賞(屬於動漫和遊戲商品的抽獎)」等。他說開舖當年的天悅一帶多玩卡牌的街坊,「現在人們(買卡)是投資或投機的心態居多」。
全職玩家增 卡牌有價有市
King憶述以前的買家訂購卡牌的數量以盒計,如今則以箱計,「稀有卡可能平均要盲抽10箱才有一張」。他說稀有度高的卡可售約萬元,假如通過卡牌鑑定,「升值3、4倍也不足為奇」,難怪天悅有些卡舖會提供卡牌驗證服務。
他又稱近年玩TCG的人增加,當中不乏全職玩家,「比賽獎品豐富,也挺值錢的,贏比賽或許能獲得價值逾萬元的卡牌,那已經可以是一份收入,以前我們參賽可能純粹為爭得一份榮譽」。
King笑言千禧年代TCG玩家的貴卡概念是「200、300元」,現在卻是「基本價值至少8000元以上」。他最初始玩的遊戲《魔法風雲會》(Magic The Gathering)有出「infinity format」,即永久可在對戰中使用的卡牌,而且大部分早已停產。「我開店前已在玩,玩到現在仍能用,同一張卡那時值100元,現已經升到2000、3000元」。他認為除了卡牌本身有價有市,它背後有「強勁的動漫IP」帶動也很重要,就像Pokémon那樣。
King說玩牌着重卡的戰鬥強度,收藏則看其升值潛力。他說卡牌的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有時與其戰力掛鈎,但「佔的比重不多,通常以稀有度為主」。他形容抽卡有點像股票。他續說卡牌的投資價值使它能抵受電子遊戲流行的衝擊,King表示:「玩實體卡是人與人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留意對手對戰的技術細節,這或是影響勝負的關鍵。」
回想22年前的天悅,King說這裏約有6間有售TCG卡的店,「有部分是士多和書店,稱不上是卡舖」。當時商場店舖類型更貼合生活需要,例如網吧、美容、時裝和文具店,「沒特定主題,那時我不覺得這裏是死場。」直至2010年,天悅突然多了吉舖,租金也算便宜,King說那時多了卡舖進駐,現在已有數十間,「近5年來在天悅開的卡舖仍在,商場也維持約九成滿租」。
中小型商場 彈性管理容更多小店
記者問研究香港商場多年的何尚衡,卡舖選址小商場,與它們在大型商場難覓生存空間的關係。何尚衡說:「我猜大概是有幾間卡舖在這開業,慢慢成為氣候,愈來愈多人在這裏開卡舖與商場空間未必有關係。」他續指天悅是業權分散的中小型商場,可容納的店舖類型較發展商商場多,「小資經營或個體戶較容易在這裏開業或創業」。而且店舖營業時間相對有彈性。
有人在天悅租舖位當貨倉,有人利用走廊的公用空間,若從香港主流價值觀來看,這樣或許是管理不善。不過何尚衡認為此做法的好壞難以定論,他說城市空間的運用存在灰色地帶,「這些(灰色地帶)在以前的香港很常見,不過隨城市發展愈來愈少見」。他舉例說在行人通道中擺放貨物,阻礙途人,又或者出於安全和衛生考慮被投訴,他說的確「很難爭辯」。
驟眼看天悅被用作儲物的舖位,只有物,無人,或會予人「此商場不旺」之感,何尚衡說這或會影響商場形象,但單計使用率或出租率,「其實是有人用的」,算不上是死場。何續說,天悅的商店業務發展和用途亦反映時代變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舖位變貨倉,背後顯示香港儲物空間不足的情况。
何尚衡說難得的是天悅雖然業權分散,但仍保持基本管理,「電梯壞(了很久),但整個商場至少仍運作」。他續說特定類型的店舖要在商場有機發展,商場要具備「限制少和有基本管理」的條件。這就正如King所言,天悅卡舖讓TCG愛好者聚集對戰的習慣維持了至少20年,「關門時會將店外的枱櫈收好,管理處也理解我們(的做法),不觸犯消防條例便可」。
記者離開天悅時路過G/F的夾公仔舖和集運自提點,數量比卡舖少得多,但兩者均是近年常見的商店用途,便向何尚衡了解此現象。他說夾公仔舖算是自助無人商店,店家能節省薪酬開支,顧客則能免受店員旁觀的壓力。何尚衡說集運自提點增多則與疫情後市民網上購物的消費習慣有關,但商戶也要反思什麼業務才需要實體空間進行?或者什麼產品一定要到店內購買?他說要解決空舖問題,應先思考這些空間能有什麼用途。
文、圖˙ 姚超雯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