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未來城市:「元來食Duck」小隊 回收麵包、兩餸飯派街坊 救食助人 築起關愛網

明報

更新於 14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元來食Duck」共同發起人Amy(圖左)與團隊派發麵包舖捐贈的麵包予元朗一帶無家者。(鄧宗弘攝)
「元來食Duck」團隊派發麵包舖捐贈的麵包給基層工人,順帶了解他們最新情况。(鄧宗弘攝)
團隊分發麵包予公園長者。(鄧宗弘攝)
團隊另一發起人Shadow(圖左)派包步伐輕快,方才仍在分發予公園長者,轉個頭就到街巷送給拾荒者(圖右)。(鄧宗弘攝)
麵包種類多,商舖需確保營業期間商品展示櫃一直有貨,以吸引客人。兩間朗屏麵包舖「鴻運麵飽餅店」和「滿地可餅店」將剩下來的包轉贈街坊和基層工人。(鄧宗弘攝)
麵包種類多,商舖需確保營業期間商品展示櫃一直有貨,以吸引客人。兩間朗屏麵包舖「鴻運麵飽餅店」和「滿地可餅店」將剩下來的包轉贈街坊和基層工人。(鄧宗弘攝)
元來食Duck義工團與鴻運麵飽餅店負責人陳太(右三)和陳小姐(右一)。(鄧宗弘攝)
團隊派包以一袋五個,全部不同款,且盡可能平均分配貴價麵包為原則。免費的原意是要免廢,不設領取門檻。(鄧宗弘攝)
團隊派包以一袋五個,全部不同款,且盡可能平均分配貴價麵包為原則。免費的原意是要免廢,不設領取門檻。(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沒有機構牌頭,不去申請資助,更不會有任何義工證書,一班喜歡「食字」的元朗街坊,發起「元來食Duck」拯救剩食行動四周年。當記者以為這團隊主打回收麵包再派發,親身隨他們走元朗市區一圈後,卻發現麵包只是他們關懷社區的起點,拉出接觸無家者、清潔職工和長者的線和面。香港保障食物捐贈者免於承擔不必要法律責任的《好撒瑪利亞人食品捐贈法案》十多年來未有眉目,義工、麵包舖和兩餸飯餐館沒擔心太多,食物當然食得,環保同時幫人是陰德。

行動發起4年 義工不止住元朗

2023年香港平均每日有3191噸廚餘送往堆填區,重量高達212輛雙層巴士。民間自發收集剩食,比例上可能是九牛一毛,元來食Duck同仁覺得仍然要有人去做。「我最高紀錄一日在兩間麵包舖收520個包,舖頭生意有時候受天氣影響,有時候受假期(北上消費)影響。但他們做生意的,不想客人來到買不到自己想要的麵包,覺得如果這樣的話,多來幾次就會得失客人,是無可厚非的,而他們都好樂意將剩下的包給我們,轉贈露宿者、清潔工和老人家。」共同發起人Shadow說。

按約定時間7點30分到朗屏俊賢坊遊樂場,記者才發現元來食Duck另一發起人Amy,便是去年「打開垃圾」系列報道中餐具租借初創企業的代表。她近來專注拯救麵包,在2021年9月參加共享食物基金「環保基金社區惜食大使育成計劃」,與Shadow等人組成團隊,自發組織活動至今。

「有些義工甚至不是住元朗的,有住青衣、沙田和大埔的,想來看我們怎麼做,然後在自己的區做,拿個經驗。」Shadow補充。她逢星期六到場主持,時有來自天水圍的小伙子James拍伙行動,後者原本是元來食Duck活動的受惠者,家中有經濟需要,領取麵包3次後,覺得自己也要貢獻一下。「現在他幾乎晚晚都來幫手,每個星期幫六日,又收下生果,幫到自己也幫人。」Amy指。

8時正,一行人移步至當區廿四年歷史老字號餅店「鴻運麵飽餅店」,自備環保袋、膠袋和鐵盒(裝蛋撻),將麵包舖收舖前未賣出的包餅回收。行動迅速,而因為10個義工進店,引起途人好奇觀望,最後店舖多了幾單生意。

鴻運麵飽餅店負責人陳小姐說,4年前Amy膽粗粗走進舖頭,問她「可不可以捐一些包給有需要的人」;麵包店當時已有送贈剩包給一個街坊作餵魚用的做法多年,她心想無家者和基層工人應該是更需要食物的人,於是爽快答應。她不擔心送包會影響店舖生意,因為需要領取麵包的人,跟有能力花錢購買麵包的,應該是兩群人,而且店舖定價低,部分麵包低至12元3個。反而,是北上消費潮重挫營業額,「今年生意好差,開關之後差好多,你看街上已經沒什麼人。社運、疫情的時候的影響都沒那麼大,但北上真的……」。

暫無法律保障捐贈者 店主因信任加入

即使政府大力推廣廚餘回收設施,本港每天新增、可堆積如山的廚餘中,只有4%經回收處理,剩下繼續加重堆填區負擔。按常理思考,若有更多飲食商戶加入捐贈剩食行列,對堆填區負荷會是好事。只是,陳小姐說不少同行擔心食物捐出去後難保障儲存環境和處理手法,若食物變質,引起食物安全問題,商戶有機會要負責任;但她信得過元來食Duck團隊,所以未有害怕。鄰舖、亦捐麵包給元來食Duck的「滿地可餅店」,則就芝士蛋糕特別叮囑:「今日或聽日就要吃,因為有芝士」,義工團隊亦此般告訴取包者,無人希望好心做壞事。

慈善團體「苗圃行動」去年則嘗試向政府提出的《食物捐贈(豁免民事法律責任)條例》草案,希望保障食物捐贈者,在真誠相信所捐贈的食物適合食用等條件下,出於良善意願的食物捐贈者,免於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鼓勵捐食的雙贏行為。當時,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狄志遠亦有意在立法會動議。狄日前回覆記者指,目前立法會只剩下數次會期,未必有空間就此議題加入議程,而接下來有換屆選舉,若他或黨友成功連任,會考慮屆時游說政府部門提出草案,若不成功,就會提出私人條例草案,惟後者門檻較高。

記者回到店舖門口,與Amy一起等待裝包入袋。她回憶發起行動初期,「真的是在這個區逐間逐間問:可不可以捐食物給我們呀?」她本無打算一定要收麵包,「不是很多舖頭願意,連賣凍肉那些都問過了」,唯有麵包舖願意捐,可能它們是「街坊舖頭」,「較易話為」。她說鴻運和滿地可店主有心,在3年前數次傳媒報道元來食Duck後,店舖生意稍有改善,「好多人幫襯,我們是收不到包,哈哈,但即管報道啦,應該要幫返他們的」,不過熱鬧難持續,兩星期後生意又回復平淡。

義工James、蓮姐、阿螢和湯丸在公園涼亭,將5款不同麵包逐袋綁紮,派發給前來領取的街坊——多為女性。他們另留無餡料,即較易消化和不易變質的麵包給區內老人院。而由於滿地可的麵包單價較貴,Shadow觀察到部分街坊會等到元來食Duck團隊回收滿地可的包後才排隊領取,她盡量以平均分配兩家麵包店麵包的方式派發麵包。她不會為取包者設門檻,因為首要目的是環保,同時助人,但務求最大程度達至公平。

連結清潔工 幫助無家者 組織靈活

正當元來食Duck「朗屏小隊」移步至雞地(元朗墟一帶)方向,沿路將麵包送給老人院護理員、食環署垃圾站清潔工、倒樓清潔工、公廁清潔工、拾荒者和無家者時,「雞地小隊」的義工Wilson和Toby已收集好兩餸飯餐館的飯盒,在元朗兒童遊樂場等待匯合。

Shadow說:「一開始我們只是在這裏(俊賢坊遊樂場)派,後期我整個元朗去巡,看哪裏有露宿者,知道他們在哪裏活動後,就周圍去找他們」。途徑大陂頭休憩花園,遇到一位來自澳門的無家者叔叔,一行人停下來聽他分享今日無家者狀况,以及嘗試幫他申請樂悠卡。「所以你們其實不止是派食物?」記者問。「對呀,我們是一班有心街坊組織在一起,有什麼想做的就合作做,有時候露宿者除了物資,還想見親人,有義工協助他去見,也有不懂申請社會福利的,我們就幫他搞手續,甚至幫手搬家,很多時候就是傾偈,建立感情。」Amy答。

Amy正職其實是樹藝師,Shadow已退休,湯丸則從事社工。雞地小隊的Wilson則在3年前看過網媒報道元來食Duck,碰巧自己想做義工,他私訊團隊的facebook專頁,方加入每周行動。每逢出動,朗屏小隊和雞地小隊會循反方向走動,一隊派麵包,另一隊派飯。Amy形容,「都不會很大負擔,因為是自己想做的事」。原來,兩餸飯餐館也是透過訪問認識這個民間自發團隊,「問我們,有些飯不知派給誰好,我話我可以告訴你無家者在哪裏,然後他們就親身跟着我們派,信任我們後就定期把飯盒交給我們,定期星期五六日派」。

助源頭減廢

記者日前就環保議題採訪環保教育達人大便妹,她觀察到在廢物生產點集中收集回收物(如在學校收集即棄塑膠飯盒和廚餘),效率較零散回收高;家居回收公司The Loops創辦人黃靖羲表示,環保不止是個人的責任,若大型商戶源頭回收,甚至源頭減廢,比起市民勤力儲起多多回收物再回收有用得多。Amy說礙於機構慣常做法等原因,與合作的連鎖餅店及非牟利機構難在本篇報道公開名字。如果將來政策能為環保和社區工作拆牆鬆綁,對多方都會是幫助。

在元來食Duck團隊口中,「垃圾徵費」、「funding(資助)」這類字眼未出現過。「垃圾徵費對我們沒多少影響,無論有沒有都會做」,Amy沒遲疑地回應。目前社福界資源緊絀,政府資助更連年減,她和同伴們因為沒申請資助所以不會擔心,「我們不是註冊團體,反而是好,有什麼想做就去做,不用追數,沒什麼(機構)規矩需要守」。

【關愛篇】

文˙ 梁景鴻

{ 圖 } 鄧宗弘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梁曉菲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查看原始文章
影音

東涌The Pavilion下午茶 賞城景河景

sa_foodieadventure

確定是親生? 母獅一把推兒進水裡「下秒慌了」開始亂救

Styletc TW

【母女衝突】母親不懂放手 偷看年過三十女兒隱私 女兒:點解要用最差的方法表達關心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老後搬到花東?她長住1年夢醒離開:物價比西部高、就醫開車1小時…退休移居先考量4現實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中年後的教育觀:重視學到的,而不是沒學會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子女覺得自己有擅長的事情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LINE你睇】木偶版動物大遷徙 1000位木偶藝人操控150隻野獸抵北極圈

LINE TODAY

【限量登場】香港限定黑芝麻口味

Supermami

【LINE你睇】球員都不知道的違規行為 網球手洗澡10秒被DQ

LINE TODAY

香港綠色建築週首設運動導賞團 4大路線認識綠建 玩新興運動芬蘭木棋/瑜伽/攀石

am730

確定是親生? 母獅一把推兒進水裡「下秒慌了」開始亂救

Styletc TW
影音

東涌The Pavilion下午茶 賞城景河景

sa_foodieadventure

De Profundis

虛詞.無形

藝術香港︱哈丁與李維斯聯手 為港樂開季音樂會揭幕

am730

麥當勞全新$30優惠!雙層芝士孖堡/麥炸雞/雙層魚柳飽套餐 $1即磨黑咖啡

am730

【學業】中學學歷媽媽回歸校園 女兒驚訝成績比自己好 網民猜一原因無溫書都有佳績

MamiDaily

【心理健康】無法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爸媽事後這樣做比扮無事好得多

MamiDaily

手賤喵喵!主人掃地牠專來搞破壞 網友給了一個好建議

Styletc TW

小橘貓誤闖派出所竟意外獲「鐵飯碗」 喵喵探長簽賣身契:陪伴換貓糧

Styletc TW

【幸福家庭】父母的幸福婚姻 孩子的幸福人生  「四騎士」理論打造和諧關係 澆灌孩子向陽生長

MamiDaily

交給阿嬤就對了!他收養3小奶貓送鄉下 半年後再見嚇傻:這些汽油桶是誰

Styletc TW

編者話:暑假的尾巴

明報

夏雙周:美俄的阿拉斯加之約

明報

周日話題:外傭的日常世界:一個債務的視角

明報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以土地為舞台,以權力為劇本:政治地理視角下的香港故事——專訪《供水香港》作者李家翹

明報

職場旅者~Working Holiday

明報

街知巷聞:集玩式卡牌店進駐 「活化」死場 長沙灣天悅廣場回血

明報

A to Z藝術字典:I-Immersive Art 沉浸式藝術

明報

讀食時光:唔係幾甜 爽滑大菜糕

明報

{相機食先達人}汪恩賜 入行50載 由菲林影到數碼時代 拍美食寫真 「不能讓食物失控」

明報

綠色生活:拒絕「死鹹」 讓微生物發揮 快樂種田 復興本土醃漬菜

明報

【LINE你睇】南韓首爾3D投影警察嚇壞人 偽警察令犯罪率降低 22%

LINE TODAY

5種「女生魅力特質」讓人忍不住想靠近!看似平凡卻超有吸引力

姊妹淘Babyou

【LINE你睇】水上滑梯遇鯊魚 驚險旅遊體驗

LINE TODAY

【母女衝突】母親不懂放手 偷看年過三十女兒隱私 女兒:點解要用最差的方法表達關心

MamiDaily

新店關注組|上環美式意大利餐廳The Lasagna Factory 招牌和牛牛小排/伏特加醬蟹肉千層麵

am730

年紀愈大時才明白,有時只有輸了才能贏!因為這樣經歷的「真實」會比成功更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重繪、陰森、迷霧——韓麗珠的《裸山》氛圍

虛詞.無形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作為遊客,美麗與哀愁

虛詞.無形

韓國草本護膚品牌belif進駐萬寧 5大人氣產品推介/8折限時優惠

am730

快樂的人生,是一趟內在的生命旅程!很多煩惱是不經意造成,所以要常常去了解心的狀態、心的樣子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IKEA 糖果日!推出自助夾糖區 20款人氣糖果任揀

am730

【K社韓國小百科】韓國30年變遷:從重男輕女到「女兒更好」世界第一

韓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