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頸椎間盤突出怕開刀?「這1微創手術」保留活動度、不僵硬

am730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出現頸痛、手麻等症狀,一旦出現持續性麻木、痠痛、動作不靈敏或走路不穩,就應及早就醫安排神經學檢查與影像診斷,再依症狀嚴重程度,給予不同治療方式。

55歲男性多年前出現頸椎壓迫症狀,期間雖接受各種保守治療,但成效時好時壞,直到年初開始手麻、頸痛,麻木感從手指延伸到前臂,頸肩疼痛更讓他徹夜難眠,精神狀況大不如前,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醫學中心副院長林志隆說明手術適應症及安全性,他決心安排微創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大幅改善生活質素。

低位頸椎間盤突出症 好發4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

林志隆副院長表示,經安排磁力共振(MRI)檢查後,確認患者的頸椎C56及C67節頸椎間盤嚴重突出,已經壓迫到脊髓與神經根,是典型的「低位頸椎間盤突出症」,這種病症在40歲以上族群中相當常見,尤其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看手機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的過程中,會從頸部前側進行微創切口,取出壓迫神經的病變椎間盤,再植入具原生椎間盤彈性與旋轉功能活動度的人工椎體。

嚴重恐致脊髓型頸椎病 「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保留活動度 

林志隆副院長指出,頸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因椎間盤退化或外力傷害所致,正常的椎間盤可作為脊椎骨之間的緩衝結構,不過一旦退化、破裂,內部的髓核就可能外移並壓迫神經,進而引起麻木、痠痛甚至肢體無力,不及時處理恐會進一步發展為脊髓型頸椎病,造成永久性神經傷害。

由於患者十分擔心手術的安全性,林志隆副院長解釋,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手術過程中,會從頸部前側進行微創切口,取出壓迫神經的病變椎間盤,再植入具原生椎間盤彈性與旋轉功能活動度的人工椎體,這種人工椎間盤由鈦合金材質與醫療級高分子材料製成,手術後可以保留頸椎自然的活動度,十分適合需維持工作與活動品質的患者。

頸痛|4大壞習慣傷頸椎 教你4招護頸方法
頸痛|4大壞習慣傷頸椎 教你4招護頸方法
頸痛|4大壞習慣傷頸椎 教你4招護頸方法
頸痛|4大壞習慣傷頸椎 教你4招護頸方法
頸痛|4大壞習慣傷頸椎 教你4招護頸方法

持續性麻木或走路不穩 應及時就醫診治

林志隆副院長提醒,頸椎病變正逐漸年輕化,許多患者不到40歲便出現頸痛、手麻等症狀,一旦出現持續性麻木、痠痛、動作不靈敏或走路不穩,就應及早就醫安排神經學檢查與影像診斷,再依症狀嚴重程度,給予不同治療方式。同時也呼籲,平時應維持正確姿勢,例如電腦螢幕應與眼睛水平、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定時伸展肩頸,每工作1小時也應休息5至10分鐘,都能降低頸椎壓迫的風險。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查看原始文章

焦慮情緒|驚恐症不會令人死亡!研究揪真正致命原因

am730

被海鮮刺傷 中年男「壞死性筋膜炎」險致命

am730

常疲勞痠痛因慢性發炎 恐增癌症風險?營養師教吃5類食物化解

am730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心悸、喘不過氣卻查不出病?你可能患上恐慌症 自測13種症狀中了幾項?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冠快測呈陰性也易累易氣喘?營養師教吃4類食物加速復原

am730

65歲以上每7人就1人骨鬆 AI輔助診斷+跨科照護遠離骨折危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斑點治療分保養性、醫療性!雷射恐有「熱傷害風險」能量輸出是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健檢貧血以為營養不良?竟是喝酒讓紅血球變大、肝臟悄悄受損!

Heho 健康(台灣)

前列腺癌|藝人泰山自曝患前列腺癌四期,癌細胞一度擴散至骨骼!逐一睇清症狀、預防方法、高危族群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敏感性牙齒會好嗎?美女牙醫:刷牙前多 1 步驟就能緩解

Heho 健康(台灣)

低鈉飲食不等於腎臟保健?腎病患者需留意「減鹽陷阱」

am730

颱風後類鼻疽個案增6例!高風險族群如有症狀須速就醫

台灣健康醫療網

還在靠吞安眠藥對抗失眠? 食慾素新機轉提供不同選擇

NOW健康(TW)

小心誤踩地雷! 「5種常見植物零食」藏健康陷阱

中天新聞網

乳房良性葉狀瘤勿輕忽 內視鏡微創完整切除重建保健康

NOW健康(TW)

孫用阿公的抗生素竟起紅疹住院,食藥署:「4不1要」原則避抗生素不良反應

Heho 健康(台灣)

【兒童健康】兒童涼鞋塑化劑超標 恐致孩子性早熟、影響身高 從源頭切斷接觸

MamiDaily

微波爐會致癌?醫:使用方式不對才影響健康 容器用錯、加熱不均更危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是吃藥!她戒2食物、堅持3習慣,半年膽固醇大降64%,「連體內塑化劑都排乾淨了」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消暑方法|冰水不離口有好處有壞處 但3類人最好少飲

am730

夏日炎炎雙腳易出汗 落雨濕濕易噏出腳臭! 醫生教5招告別腳臭

am730

天天喝酒喝壞肝!紅血球變大顆 酒精性肝病悄悄找上門

NOW健康(TW)

高農藥殘留蔬果別打成汁!專家:恐把農藥「濃縮入口」

中天新聞網

雞肉到底該不該洗?菜販:「3部位」買回家就要洗

中天新聞網

燃脂效率最佳! 跳繩12週提升心肺功能助延壽

中天新聞網

夏季出遊蚊蟲叮咬恐引發蕁麻疹! 醫:做1事當心惡化

NOW健康(TW)

手術不用拆釘! 腰椎再手術「新選擇」助患者三日出院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食物|為何韓國人夏天要食人蔘雞湯? 以熱治熱有甚麼好處?

am730

乳癌術後痛別再忍!可能是神經痛 醫教1招揪根源阻斷 找回生活品質

Heho 健康(台灣)

抗過敏藥成分有望成為抗癌藥 中正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

NOW健康(TW)

阿茲海默最新研究:穩定運動也能清除Tau蛋白與類澱粉、恢復空間記憶

Heho 健康(台灣)

觸電只靠CPR還不夠! 醫曝關鍵:先找AED除心室顫動

中天新聞網

便秘藥物要留意 5大種類各有限制

am730

高血壓仍是致病主因 國健署推「安心血壓站」助全民自主量測

台灣健康醫療網

牙驛通送牙醫到你家!全台第1個支援系統,讓居家牙醫不再是苦行僧

康健雜誌

愈努力放鬆愈難睡?研究:錯誤放鬆加重失眠!如何用「正念」助眠?

康健雜誌

夏季蛇出沒!被蛇咬該怎麼辦?醫揭5件事千萬別做

康健雜誌

高纖飲食對便秘有效嗎?醫:不見得 有時少吃才有效

am730

冷氣病|一凍一熱易感冒 如何應對室內外溫差?

am730

出國玩最怕腸胃作怪!醫師籲做好「3件事」防腹瀉掃興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免疫⼒拉警報?「免疫維他命」LPS脂多醣成新⼀代健康守護神!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