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可以不傷胃 醫:記住「低酒精、深色、未殺菌」3原則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盛夏喝個冰涼的啤酒,想到便讓人通體舒暢,但有人擔心喝酒傷胃,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鄭泓志指出,其實若選對種類並控制攝取量,啤酒可以成為幫助腸道菌相的小幫手,建議想喝的人挑選「低酒精、深色、未殺菌」3類啤酒,效果更佳。
鄭泓志在臉書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寫道,根據2023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utrients》的研究,低酒精、無酒精啤酒中含有多種可能促進腸道健康的成分,包括多酚、可溶性膳食纖維、類黑色素與部分微生物等,其中多酚來自麥芽與啤酒花,可抗氧化、抗發炎,能促進雙歧桿菌、普拉梭菌等益菌生長,並抑制壞菌,增加短鏈脂肪酸,有助腸胃蠕動與修復。
此外,啤酒中含有微量的可溶性膳食纖維,例如β-葡聚醣、阿拉伯木聚醣,均屬腸道益菌的重要食物來源,有助改善菌相及腸道平衡;類黑色素限於深色啤酒,經烘焙麥芽而產生,雖不被小腸吸收,卻能在大腸發揮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至於部分微生物,則限於未經殺菌的精釀啤酒。多數市售啤酒為保存穩定,都會經過巴氏殺菌、也就是加熱殺菌,活菌幾乎無法保留,但未經殺菌的精釀啤酒,則仍保有乳酸菌、釀酒酵母等微生物,具有調節腸道微生態的潛力。
為使啤酒發揮益菌助力,鄭泓志建議購買時掌握3原則:
●低酒精、無酒精:優先選擇酒精含量低於3%的品項,或標示「Alcohol-free」的無酒精啤酒,飲用量建議每次不超過一瓶(330ml),且應搭配餐食飲用,避免空腹。
●深色啤酒:如Stout、Porter類型,富含多酚與類黑色素,原料若標示「深色麥芽」、「烘焙麥芽」,也具參考價值。
●未經殺菌、需冷藏:手工釀造、小品牌產品若標示「未巴氏殺菌」或「unpasteurized」,可能保留微量活菌,但保存期限較短,須冷藏。
鄭泓志也提醒,若攝取過量或酒精濃度過高,啤酒仍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傷害胃黏膜,並非所有啤酒都適合腸胃,唯有適當飲用,才可能有助腸道健康。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