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危險因子有哪些?年齡不是唯一 開車族尤其注意
【NOW健康 孫子敬/台中報導】年長者的行車安全近期引發熱議,而以往被視為年長者專屬的白內障,目前也出現年輕化趨勢。台中崇德大學眼科診所院長姚硯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許多30至40歲族群即出現視力模糊、對比度下降,甚至是夜間視覺敏銳度下降等症狀,卻常被誤認為單純近視或老花眼,因而延誤就醫。
白內障年輕化與這些有關 眼睛更應防曬避免「曬熟」水晶體
姚硯博醫師指出,造成白內障年輕化的原因有許多,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與電腦、缺乏防曬保護、紫外線過度曝曬,加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度近視等,都可能導致水晶體提早老化、混濁,進而形成早發性白內障,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由於眼軸拉長,水晶體排列結構容易受損,更容易提早發生白內障,一旦水晶體長期接受紫外線刺激,就像是被「曬熟」,加速眼老化。
姚硯博醫師強調,當視力出現以下變化時,建議盡早接受眼科檢查,如:視力模糊、對比度下降、夜間視力減退、顏色感覺變淡、眼前出現黑點或重影、近視度數頻繁變動卻無法改善視力,以及眩光或光暈干擾等,若這些症狀已經影響工作、開車或日常生活品質,就不應再拖延,務必積極接受治療,至於是否需要手術,年齡並非關鍵,而是白內障影響視力的嚴重程度。若白內障已造成日常不便,延遲治療只會讓視力惡化、增加手術困難度,甚至引發青光眼等併發症。
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傷口小、恢復快 選擇人工水晶體需謹慎
目前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針對年滿55歲符合手術需求的患者即有健保給付,姚硯博醫師表示,這種手術傷口小、恢復快,病患無需住院,也不需全身麻醉即可當天返家,若患者追求較高的術後視力品質,也可選擇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透過雷射進行精準分割與AI導航,提高手術穩定性並加快復原。
針對高度近視患者或視力需求複雜的早發型白內障患者,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更需謹慎。姚硯博醫師說明,基本的單焦點水晶體可針對近或遠距離提供清晰視力,若合併散光則可選擇散光矯正型;而因個人生活及工作需求,希望減少依賴眼鏡,也可考慮自費的多焦點或延伸焦距水晶體,可兼顧遠中近的視力需求,實際情況仍視個人需求與視網膜狀況而定。
▲姚硯博醫師提醒,白內障年輕化已是趨勢,建議不論年齡,每半年應定期檢查視力、視網膜與黃斑部狀況,以確保行車安全無虞。(攝影/林志遠)
預防白內障從日常做起 開車族每半年定期視力檢查以保行車平安
想延緩白內障的發生,日常生活保養是關鍵。姚硯博醫師提醒,外出時戴上太陽眼鏡或帽子可降低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飲食上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葉黃素、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營養素,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堅果、魚油與柑橘類水果。同時,應避免吸菸、過量飲酒與長時間盯著3C螢幕,讓眼睛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高齡駕駛的行車安全備受關注,姚硯博醫師建議,高齡長者更換駕照需符合視力標準(單眼0.6、雙眼0.8),但白內障年輕化已是趨勢,建議不論年齡,每半年應定期檢查視力、視網膜與黃斑部狀況,以確保行車安全無虞。
# 首圖攝影/林志遠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