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切除新利器!拋棄式子宮鏡冷刀精準又安心,守護子宮
子宮肌瘤是長在子宮內的平滑肌瘤,也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30%以上的婦女在一生中會患有子宮肌瘤。而子宮息肉是子宮內膜或子宮頸組織異常增生,子宮肌瘤與子宮息肉兩者都可能引起經血過多、經間出血、不孕等問題。針對子宮肌瘤與子宮息肉的治療,目前已經有拋棄式冷刀能避免熱傷害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與降低發炎等後遺症,可說是子宮的守護神!
子宮肌瘤與息肉婦女常見,都可能經血過多、不孕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陳國瑚醫師表示,子宮肌瘤與息肉是子宮內最常見的病變,肌瘤源自子宮肌肉層的纖維化病變,息肉則是內膜層血管組織異常增生;「兩者都可能引起經血過多、經間出血、不孕等問題,尤其當增生的組織越接近子宮腔中心,越容易影響受孕。」傳統電燒手術利用熱能量產生電能刮除組織,必須以葡萄糖水或電解質液體取代生理食鹽水配合手術。雖可快速移除病灶,卻可能造成子宮內膜沾黏、熱損傷與術後併發症。
「冷刀」降低術後子宮內膜功能,守住未來懷孕機會
傳統子宮鏡電燒手術被稱為「熱刀」,而近年來推出的「冷刀」則有別於熱刀,採用物理剪切方式,無需通電加熱,避免熱傷害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與降低發炎等後遺症。陳國瑚醫師表示,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女性,「冷刀」特別重要,可顯著降低術後子宮內膜的功能,守住未來著床與懷孕的機會。
杜絕手術感染風險,拋棄式子宮鏡冷刀更安心
雖然冷刀的出現改善了子宮鏡手術的缺點,但並不是所有疾病都適用;目前市面上的冷刀是用線圈或是電動刨刀的方式來削切息肉,無法處理子宮肌瘤的問題。中山醫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醫師分享,目前新的一次性拋棄式子宮鏡冷刀「赫拉刀」,這個術式結合可拋棄式子宮鏡,與冷刀組件的微創手術設備,包含手術鏡頭、導管、剪鉗、抓鉗等工具皆為一次性使用,避免傳統設備反覆消毒可能產生的感染風險。
吳珮如醫師補充說明,可拋棄式設計,讓每位患者都能在潔淨、安全的狀況下接受手術。搭配高畫質可旋轉鏡頭,醫師能更清晰辨識病灶並精準切除,大幅降低子宮穿孔與破裂風險。過去的冷刀只有一種頭,但赫拉刀可以搭配不同的接頭,可以處理過去冷刀不能處理的肌瘤,與幾乎所有子宮腔內的病灶處置。
赫拉刀搭鈥雷射,精準切除組織、低侵入性
臨床上,遇到較硬或大顆的子宮息肉時,常出現『咬不動』的情況,需中途更換工具。而赫拉刀搭配剪刀與抓鉗,加上鈥雷射模組,俐落且完整的切除組織,且對肌瘤與癌前病灶同樣應對自如,操作靈活性與處置範圍皆更高。
在肌瘤切除手術中,還有如達文西手術與海芙刀等新型手術選項。對此,陳國瑚醫師補充說明:「達文西手術屬於機械手臂輔助的子宮鏡操作,適合處理大型肌瘤,但手術費用高昂且不適用於小型或內膜腔病灶。海芙刀則是透過高能量聚焦超音波,震碎腫瘤組織達成治療目的,但也較難精準鎖定子宮內膜的細小病灶。」
陳國瑚醫師指出,赫拉刀則是可以搭配鈥雷射精準切割肌瘤,不管是小顆肌瘤或是大顆肌瘤,都能夠處理。簡單說,這些技術雖然各有優勢,但對於內膜型病灶來說,赫拉刀相對來得精準與低侵入性。不論是處理單顆息肉、內膜異常、黏膜下肌瘤,甚至需雷射止血,都能對應,真正做到個人化婦科手術方案。
小型子宮息肉有解,拋棄式冷刀治療新選擇
恩主公醫院婦女照護中心代理主任龔晏萱醫師也分享,在臨床操作上,赫拉刀的細徑鏡體降低了術前子宮頸的擴張需求,部分患者甚至可在局部麻醉中完成處置。曾經為1位近40歲、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移除12毫米的子宮息肉。手術僅使用靜脈麻醉,使用剪鉗將息肉與子宮內膜細緻分離後,再經導管將分離之息肉吸出。手術時間短、術後復原快,患者約一個月後即恢復經期。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