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精準治療新革命!認識「銳視刀」的除癌優勢、適合族群
醫療技術與科技與日俱進,癌症與絕症已經不能劃上等號,許多癌症只要能夠早期發現、積極治療,以及配合醫囑應用新型療法,不僅大幅提升存活率,甚至有機會根治痊癒。「銳視刀」即是癌症精準醫療往前邁進一大步的新武器。
一名 57 歲患者,於 2024 年 5 月確診罹患患口腔癌第一期,經手術清除癌細胞並恢復良好,定期回診檢查,12 月又發現嘴唇再出現 0.5 公分腫瘤,手術切除後持續追蹤。
沒想到 2025 年 5 月突然從左臉頰到肩頸處長出約 350 立方公分的腫瘤,因腫瘤面積太大,手術風險高,因此,先進行「銳視刀適應性放射治療」,在 1 個半月內進行了 35 次治療。
期間,每天都會利用新世代影像導航技術 HyperSight 進行掃描確認治療位置和腫瘤大小,最後,腫瘤體積也縮減到 200 立方公分左右,後續再安排進行化療與手術,提高完整清除腫瘤的成功率。
精準治癌遇困境,傳統放療難顧療效
收治個案的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表示,放射治療是一種使用高能放射線來縮小腫瘤、破壞癌細胞、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一個療程通常需要幾週的時間內進行多次放射線照射。
最佳的放射治療技術必須能將適切的放射劑量精準的分布於照射位置上,促使腫瘤受到最大殺傷力,且不影響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器官。然而,治療期間,隨著病情狀況,腫瘤可能會發生位置或大小變化,造成治療劑量的不確定性。
精準打擊腫瘤!適應性放療「銳視刀」
葉啟源進一步說明,而這些變化需要隨著每次治療調整放射照射範圍,才能精準打擊腫瘤,保護正常器官。現在則有結合「治療」與「監測」的適應性放療-「銳視刀」,搭載使用適應性放射治療的設備,能精準聚焦輻射劑量於病灶,不僅提升治療效果並縮減患者療程天數,也增加患者治療的便利性。
葉啟源提到,而過去在治療前,對病患治療位置的判斷是以傳統影像導航的設備取得定位影像,會消耗較多的時間而且影像不清晰。「銳視刀」還擁有新世代影像導航技術 HyperSight 技術,可以在短短 6 秒內擷取錐形束電腦斷層影像,並具有直接在影像上計算劑量的能力。
因為影像品質與電腦斷層掃描相近,超大可視區域可以涵蓋整個腫瘤區域和周圍的正常器官,監測病人在治療床的位置與姿勢,並可檢查腫瘤的大小或位置的改變,讓醫師獲得更多的訊息做出正確的判斷。
葉啟源指出,患者在開始進行療程前,會先接受電腦斷層模擬定位影像掃描(CT-sim),醫師會利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影像來規劃患者的治療計畫。而後每次進行放射治療,患者在銳視刀治療機台上會再由 HyperSight 進行掃描。
透過二組影像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有任何變化。如果有變化,醫師會和物理師討論適時的調整治療計畫和放射劑量,這就是「適應性放射治療(Adaptive Radiotherapy)」。
「適應性放療」適用族群
他進一步說明,以前癌症治療程序多是先開刀、再化療、後放療,「適應性放療」在精準治療的前提下,可以先透過放療縮小腫瘤體積,為病患降低後續各種治療的難度。
「適應性放療」適用於各種腫瘤,而且能減少病患等候時間,減低不必要的放射劑量,更能有效率的讓病患順利地完成療程,讓患者獲得更高的存活率與更好的生活品質。
諮詢專家: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葉啟源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