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為什麼一直瘦不下來?中醫揭露肥胖真正原因!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6月12日06:33 • 發布於 07月06日13:0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本文帶你認識中醫如何透過中藥調理、針灸、穴位埋線等方式,針對不同肥胖體質對症下藥,從根本提升代謝、減脂不反彈,找回健康與自信。

肥胖已是全球關注的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報告,全球已有超過10億人屬於過重或肥胖,且數字還在攀升。台灣的狀況也不樂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比率達47.9%,幾乎每兩個人中就有一人超標。
肥胖除了影響外觀,更會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現代人減重的目的,早已不只是追求身材,而是為了更長久的健康。
中醫師周亞錚表示,越來越多民眾尋求中醫的「標本兼治」方式來減重。她在門診中就曾幫助多位患者達成顯著減重成果──有女性從70多公斤瘦到50初公斤,也有男性從破百公斤降到70多公斤,而且體重不易反彈。

為什麼會胖?中醫怎麼看?

周亞錚表示,肥胖原因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吃太多、動太少,還包括:

  • 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腎上腺功能異常)
  • 藥物副作用(糖尿病藥物、抗憂鬱藥、類固醇、避孕藥等)
  • 心理因素(壓力大、情緒性進食)
  • 中醫則從「體質」角度出發,認為肥胖與代謝變慢、氣血不暢、痰濕堆積、水腫等失衡狀況有關,因此減重的目標不只是「瘦」,而是「調整體質、改善代謝」,達到不易復胖的健康狀態。

減重對症下藥最關鍵

  • 中藥調理:從內部調整體質
    周亞錚說明,中醫會根據個人體質開立專屬中藥方劑,改善脾胃、提升代謝、調整荷爾蒙:

  • 代謝緩慢型 → 可用麻黃、山楂等促進代謝

  • 痰濕水腫型 → 加入薏苡仁、茯苓、澤瀉等利水消腫藥材。
    中藥調理適合體重較高、想全面改善體質的人,搭配飲食控制與生活習慣調整,能有效減重且降低復胖機率。

  • 穴位埋線:局部雕塑、方便快速
    埋線是把可吸收的羊腸線植入特定穴位(如中脘、天樞等),持續刺激穴位以達到:

  • 抑制食慾

  • 改善消化

  • 加強局部燃脂
    這種方式適合針對小腹、大腿等局部肥胖部位進行雕塑。療程快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因屬侵入性,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

  • 針灸減重:經典方法,溫和有效
    透過針刺耳穴、足三里、內關等穴位,有助:

  • 抑制食慾

  • 調整內分泌

  • 促進脂肪代謝
    可搭配電針加強刺激效果,適合輕度到中度肥胖者,也常用來做局部體態調整。

醫師推薦的日常穴位按摩法

想自己動手輔助減重?以下這幾個穴位很推薦日常按壓:

  • 內關穴:安定情緒、幫助消化

  • 足三里穴:促進腸胃功能、預防便秘
    用指節按壓3~5秒,雙手交替按壓3~5回合即可。

  • 耳穴(胃點、飢點、內分泌點):控制食慾、促進代謝
    建議用耳珠貼壓穴位,沒有耳珠也可揉按整個耳朵,尤其飯前操作更有效!

減重不能只靠醫師,患者配合才是關鍵

周亞錚提醒,中醫減重雖然能有效調整體質,但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關鍵配角:
✅ 飲食控制(避免暴飲暴食)
✅ 早睡早起,充足睡眠
✅ 每週運動3次以上
✅ 保持正向情緒、避免壓力性進食
減重不只是變瘦,而是擁抱健康的開始。中醫強調從體質出發,搭配日常的飲食與作息調整,才能讓你瘦得自然、維持得長久。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