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冬天受孕」的孩子嗎?日本研究揭示:你胖或瘦,在媽媽肚子裡就被設定!
減肥總是沒進展,會不會根本輸在「起跑點」?近期《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一篇研究指出,我們體內一種關鍵脂肪細胞——棕色脂肪的代謝能力,很可能在受孕當下就已被「設定」,而這竟與受孕的季節有關!
為什麼大家開始關注棕色脂肪?
一般脂肪多半用來儲存能量,但棕色脂肪完全不同。它含有大量線粒體(富含鐵元素、呈棕色),能將能量轉化為熱,幫助身體保溫,因此又被稱為「產熱脂肪」。研究發現,新生兒天生就有這種脂肪,用以適應出生後的低溫環境。
2009年,科學家首次在健康成年人身上發現棕色脂肪的存在,並證實:受冷刺激時,頸部與肩胛區域的棕色脂肪會被「喚醒」。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體重增加,棕色脂肪的活性會逐漸減少,因此被視為抵抗肥胖與代謝疾病的潛力關鍵。
冷一點,真的有差?
2018年,瑞士科學家分析逾8400名成年人PET-CT影像,發現:出生月份與棕色脂肪活性高度相關——7到11月出生者(即在較冷月份受孕),體內棕色脂肪活性明顯高於其他月份出生者。
研究團隊進一步以小鼠實驗驗證:讓雄性小鼠在8°C低溫環境待一週,再恢復常溫交配,後代代謝表現明顯較佳、棕色脂肪活性更強、甚至面對高脂飲食也不易變胖。反觀僅讓雌鼠受冷,並未觀察到相同效果。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與雄性精子中的表觀遺傳變化有關。
那人類呢?東京大學團隊也給出初步答案
日本研究團隊分析超過500名受試者,將出生日期回推為受孕時間,再結合天氣紀錄與各項健康數據。結果發現:冬季受孕者的棕色脂肪量更高、能量消耗更多、BMI較低、內臟脂肪也更少。
雖然人類與小鼠仍存在差異,目前仍無法確認是否同樣為父方精子表觀遺傳所致,但整體趨勢已顯示「受孕季節」的確可能影響下一代的代謝體質。
棕色脂肪真能變瘦關鍵嗎?
不少科學家希望透過刺激棕色脂肪活性來幫助減肥,不過目前證據仍有限。雖然小鼠研究顯示產熱能提高能量消耗,但也可能刺激食慾,未必能有效控制體重。
不過,活性高的棕色脂肪已被證實能改善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未來若能找出激活機制,或許能帶來更多保健應用。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