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郁褥瘡因沒照顧好?林靜芸揭成因!這樣治療順利癒合
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其妻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著書分享照顧歷程,提及她親自處理林芳郁的褥瘡,但部分人士批評,褥瘡是因對臥床病人照顧不好所致。林靜芸澄清,褥瘡成因多重,林芳郁並未臥床,而腎功能不佳者若發生褥瘡,恐快速惡化。
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出版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書寫分享她親自照顧先生、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患失智症的心路歷程,獲得熱烈回響,也喚醒社會對失智症防治、照顧的討論。然而書中關於林芳郁褥瘡部分,經媒體轉載後,卻引來質疑聲浪,有網友指,褥瘡是因為沒有為臥床病人拍背、翻身,是照顧不好的結果。
臥床病人防褥瘡:多拍背、翻身、睡氣墊床
褥瘡只發生在臥床病人身上嗎?對此,林靜芸表示,各界的所有關心與質疑她都虛心接受,但希望能就事論事,正視褥瘡背後的多重成因。她並且強調,林芳郁雖然生病,但能走能動,每天由照護員陪同外出,「始終不曾臥床」。
林靜芸還原照護過程表示,林靜芸因看診沒有在現場,根據照護員事後的陳述,林芳郁在運動後短暫昏厥,照護員把他叫醒,給予喝水,讓他在地面上稍事休息,當晚返家洗澡時,她發現林芳郁的背部皮膚出現缺血性變色,立即處置,也聽從長照人員建議,讓林芳郁睡氣墊床。
腎功能不佳患者若發生褥瘡 恐快速惡化
但未料幾天後,林芳郁半夜翻身從氣墊床摔下,所幸未受傷,但家人隨即放棄使用氣墊床。林靜芸表示,林芳郁的褥瘡在早期進行清創手術與積極換藥下,歷時9個月才痊癒。她也重新檢視林芳郁發生褥瘡的成因,發現是失智症藥物引起的腎功能受損與貧血,經調整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
林靜芸強調,腎功能不佳的病人若發生褥瘡,可能極短時間就快速惡化,這也是她及時為林芳郁進行清創手術,但擴清的傷口仍大如鵝蛋的主要原因。
整形外科醫師看褥瘡「病人痛、醫師也痛」
林靜芸說,自己是整形外科醫師,門診常看到褥瘡病人。最近也遇到一位照顧母親15年的兒子,媽媽發生褥瘡,兒子自責失眠,甚至憂鬱得必須服藥。她說那位兒子的心情她完全能理解,傷口雖在病人身上,照顧者心裡的痛其實比病人還痛。
褥瘡成因與心血管、營養、自體免疫都有關
林靜芸表示,很多人把褥瘡當作照護不良的指標。其實依整形外科文獻,心血管、營養、自體免疫等因素也都與褥瘡有關。她認為,將褥瘡全歸責於照顧者並不盡公平;民眾若誤以為只要勤翻身就不會有褥瘡,反而會忽視其他病因。
長輩若有褥瘡問題 建議向整形外科醫師諮詢
安南醫院整形外科王冠智醫師也說明,任何傷口,若超過1個月未癒合,就要小心可能變成慢性傷口感染,「病人痛、醫師也痛」。他指出,慢性傷口常會有感染、生物膜及老化細胞問題,最常見的紗布換藥其實也有清創效果,然而若傷口過大、壞死組織過多或傷口骯髒菌落數過多時,清創手術則是全世界公認傷口處理標準。
林靜芸除了針對褥瘡問題說明,也有感而發表示,當老化的海嘯來臨,每個人不是照顧者,就是被照顧者,她呼籲大家一起來面對褥瘡、翻身與氣墊床,也建議家中長輩若有褥瘡問題,請向在地整形外科醫師諮詢,現在許多新的醫療科技能夠治療,讓褥瘡不臭、順利癒合不是夢!
◎ 圖片來源/翻攝自林靜芸臉書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林靜芸醫師.王冠智醫師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