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爸媽忘了我,你會怎麼做?」面對失智家庭,你認為哪方面的支持最重要?
失智症,不只是患者個人的人生課題,更是整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共同挑戰。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目前已有約35萬名失智症患者,隨著台灣高齡化速度超出預期,台灣將更快的邁向超高齡化國家,失智症將是在生活與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課題。
當電視劇《忘了我記得》逼真描繪照護者的無力與壓力時,也喚起了大眾對失智照護問題的關注。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家中,我們又最需要什麼樣的支持?這是一道沉重卻必須面對的選擇題。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若家人罹患失智症,你認為哪方面的支持最重要?」網路投票,截至06月25日中午12時有超過2.9萬名網友參與,「長照與喘息服務等照護資源」佔27.38%、「經濟補助與稅務減免」佔19.18%、「患者的認知訓練與早期治療資源」佔15.32%、「照顧者的心理諮商與情緒支持」佔12.81%、「照顧者相關知識與技能訓練」佔10.12%。
許多網友表示所有選項對於照護者的身心支持都很重要:「說真的.. 患者和照顧者都累..身為照顧者的我們,一起加油啦!💪🏻💪🏻💪🏻」、「都很需要啊,失智只能延緩不能根治,對病患跟家屬都是一種長期的抗戰,有些長輩還很抗拒去醫院檢查」、「很難選,每項都迫切需要。」、「都很需要吧,也許可以成立個老人學校,有社團活動跟一些選擇的學習內容,讓退休族有動腦發揮,發展交流的地方,多與人接觸避免失智,而不是只能待在家裡滑手機沒地方去,沒人可以聊天。」、「都很重要‼️而且應該照顧者的心理支持、照護訓練也很重要,因為失智者都不能認知自己的失智,還常理直氣壯的指責別人,他們基本心理不太會受傷害,反而是照顧者心理受到傷害了」。
另外,有網友試圖想像自己得到失智症的情境:「說實話如果是我失智到無法自理寧願安樂死比較乾脆因為這樣跟死人沒兩樣」、「如果我自己得了失智症,我最希望的不是得到照顧,是讓我盡快盡量無痛的死亡。」、「已失智者可能沒有病識感,若能推動自己預立簽署,當失能失智臥床高齡到某等級,自願執行斷食安寧或安樂死。自己早生極樂、減輕家人及社會負擔。」、「真心覺得!無效的醫療只是在折磨雙方,不如選擇有尊嚴的離開。」。
也有網友以自身經驗分享:「我媽在長照機構接受照顧,一年補助12萬,不過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錢或者小孩願分擔,機構不便宜,看她這樣活著又無法走,大家都累。不知道何時有安樂死?可以有尊嚴的死去。」。
LINE TODAY「若家人罹患失智症,你認為哪方面的支持最重要?」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