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驚傳住ICU 疑B肝帶原猛爆性肝炎!醫:黃疸臉色蠟黃危險了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昨(7/29)驚傳到三軍總醫院掛急診,有民眾目擊他在三軍總醫院急診室的待診名單上被註明轉送加護病房,據傳是因猛爆性肝炎引發嚴重併發症而陷入昏迷。
由於據傳沈玉琳近期面色憔悴、膚色蠟黃,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李翔豐指出,黃疸是健康出現重大問題的警訊,特別是B型肝炎帶原者更應特別警惕,一旦出現黃疸症狀絕不能拖延就醫。
長期B肝 3個月沒減肥卻暴瘦驚覺出狀況
去年沈玉琳為了健康著想,曾在10個月內減重17公斤,然而如今卻傳出住院消息。根據網路媒體報導,沈玉琳於昨日病情急速惡化被送入急診,隨後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報導指出,他長期罹患B型肝炎,疑似因病情惡化引發腦水腫,一度陷入昏迷狀態,院方已召集各科醫師會診,並進行精密檢查討論治療方案。
據傳沈玉琳在上周錄影時身形明顯消瘦,面色蠟黃,即使化妝也無法掩蓋不佳的氣色。他的好友潘若迪一直在醫院守候,而另一位好友命理專家詹惟中在消息爆出後立即聯繫他的太太和經紀人,但均找不到人。
沈玉琳助理表示,其實近3個月來沈玉琳自己也察覺不對勁,瘦過頭,就沒再刻意減重,但沒想到體重還是一直掉,才驚覺身體出狀況。助理說明,「玉琳哥因身體不適就醫檢查,並無住加護病房」,「目前都還在觀察,要等報告」,據悉,今日報告就會出爐。
皮膚蠟黃可能是黃疸,是重大健康警訊
李翔豐表示,皮膚呈現蠟黃色,尤其對B型肝炎帶原者而言,可能是黃疸的徵兆。「黃疸都是健康出大問題的警訊,從最輕微的膽結石、膽道阻塞,到肝炎、肝癌、膽道癌、胰臟癌等都有可能,一定要快就醫。」李翔豐解釋道。
李翔豐說明,黃疸主要可分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兩種。阻塞性黃疸是因膽管被阻塞,如膽結石或胰臟癌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非阻塞性黃疸則如B型肝炎引起,肝細胞受損後會釋放大量酵素,當肝臟無法及時處理這些物質時,就會導致黃疸指數上升。
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 但近年抗病毒藥問市降低死亡風險
有媒體提到,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達80%。李翔豐指出,雖然文獻上確實如此記載,但臨床上現今抗B型肝炎的藥物已相當發達。據他的經驗,臨床上目前大約10個病例中,只有1個最終需要肝臟移植才能挽救生命,一般在支持性療法下通常可以度過難關。
他強調,病毒性肝炎若能早期發現且不拖延就醫,當黃疸指數不超過8時,多數患者仍有機會被搶救回來。但若黃疸指數過高,就可能導致肝衰竭,情況會更加嚴峻。正常黃疸指數約為1.5,若超過30、40才就醫,此時不僅是黃疸,還可能出現茶色尿等惡性反應,肝細胞壞死過多就很難挽救。
B肝患者須定期追蹤檢查
李翔豐提醒,許多B型肝炎帶原者常忽略定期追蹤的重要性。根據統計,慢性發炎約20年後可能發展為肝硬化,30年後則可能演變成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癌三部曲」:肝炎進展為肝硬化,最終可能轉變為肝癌。
針對B肝患者的追蹤頻率,李翔豐建議根據病情穩定度決定,病情不穩定者應每三個月追蹤一次,相對穩定者則可每六個月追蹤。基本檢查包括肝功能指數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測。若已有肝硬化或肝臟表面粗糙情況,醫師可能會建議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若肝臟表面狀況較佳,則可能半年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
健康食品可能增加肝臟負擔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針對沈玉琳的新聞,也在社群媒體上表示,B肝帶原者若能按時服藥,實際上並不容易發生猛爆性肝炎。他特別提醒,有消息指出沈玉琳服用多種健康食品,這點需要特別小心。
他提到,「以前曾見過不少病人因健康食品而導致肝臟功能惡化。」蘇一峰解釋,大部分藥品都需經由肝臟代謝,攝取過多反而會增加肝臟負擔,B肝帶原者在服用健康食品時更應謹慎。
年輕世代B肝防治有成效 40歲以上仍需注意
李翔豐也指出,隨著公共衛生的進步,B型肝炎在台灣的發生率已逐漸降低。自1986年起,台灣已對所有新生兒實施三劑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對於高風險群體,如B型肝炎帶原的孕婦,若病毒量高,醫師會建議服用抗病毒藥物,新生兒出生後也會注射免疫球蛋白,使B肝在年輕世代中已不再常見。
然而,台灣40歲以上人口中仍有約兩三百萬B肝患者,這些人應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肝病惡化的風險。透過規律檢查,及早發現異常情況,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 圖片來源/TVBS(黃城碩攝)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李翔豐醫師.蘇一峰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