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30歲男喉嚨痛堅持不住院,20分鐘竟死了!醫曝2症狀 急性會厭炎恐致命

健康2.0

更新於 06月27日11:38 • 發布於 06月27日16:00

感冒了,您有發燒、喉嚨痛嗎?醫師提醒,如果有喉嚨腫痛到無法躺著睡覺,或者無法正常吞口水,半夜都要趕快去急診。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名30多歲男子因喉嚨痛掛急診,卻不聽醫囑離院,20分鐘後卻被發現死在停車場,竟是因「急性會厭炎」引起!

柯世祐分享,這名30多歲男子前來掛急診,主訴喉嚨劇痛,連口水都難以吞嚥。診斷顯示,該男子罹患急性會厭炎,會厭遭細菌感染而腫脹,阻塞了整個呼吸道。柯世祐強調,罹患急性會厭炎時必須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病情惡化,甚至需要預防性插管,否則呼吸道完全阻塞可能致命。

堅持不住院 30歲男20分鐘後竟喪命

儘管他們告誡病患此症相當危險,可能有生命危險,建議即刻住院治療,但男子認為只是小感染,堅持打針後離院,因為他還要到銀行處理200、300萬的銀行事務。豈料,他離開診區僅20分鐘,醫院就廣播「地下停車場999」也就是需要急救。後來病患推回急診,他一眼就認出是剛剛急性會厭炎、拒絕住院的病人。由於病患送回來已經失去生命跡象,即使緊急插管、供氧,男子的腦部仍因缺氧受損,再也沒有醒來。

急性會厭炎最常見為嗜血桿菌感染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頭頸部腫瘤中心主任侯思任表示,急性會厭炎最常見的細菌是嗜血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菌的一種。為什麼急性會厭炎這麼危險?他解釋,會厭軟骨位於舌根最底部,中間有一個很像防波堤的構造,可避免我們在進食時食物直接掉入氣管而嗆到。但一旦發生感染腫脹,無法如常開關,會像一個瓶蓋,完全把氣管蓋住,空氣無法進出氣管,不僅會呼吸困難,甚至可能窒息。

預防性插管避免延誤治療

侯思任指出,急性會厭炎初期若發現有腫脹跡象,通常需預防性插管或使用器械,不能再拖延。他形容,急性會厭炎就像火災或塵爆發生時,即使病患看起來沒有外傷,但通常就要考慮到「會燒掉眉毛」的熱度很可能也同時造成呼吸道黏膜燙傷及水腫,必須要預防性插管。

因為傷及黏膜的熱氣若沒有及時預防性氣切,等到內視鏡進去檢查發現有黏膜水腫,此時可能就無法插管,只能緊急氣切。即使緊急氣切,因為安排手術需要時間,若延誤3~5分鐘,腦供氧不足,可能救回來時已變成植物人,若延誤超過5分鐘,可能救不回來了。急性會厭炎也是一樣的情形,發現病患無法正常呼吸,很可能氣管下一秒就整個塞住,造成缺氧、窒息。

喉嚨痛合併2狀況 應立即就醫

侯思任提醒民眾,急性會厭炎主要表現為喉嚨痛,雖然是感染性細菌引起,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療外,若出現以下2種狀況,不管急診多擁擠,都應立即就醫:

  • 無法正常呼吸:例如無法平躺睡覺,需坐著或墊高45度才能呼吸。因為平躺時舌頭會往後倒,可能使會厭軟骨更加腫脹,導致呼吸困難加劇。

  • 無法吞嚥,口水不斷流出:吞嚥困難可能代表呼吸道出現問題,此時務必儘速就醫。

侯思任分享,他有一名一樣得急性會厭炎的28歲女病患,上周才出院。他說明女病患是因高燒、喉嚨痛兩天才至急診就醫,當時白血球達2萬4千多,是正常值8千多的3倍。原本急診醫師認為病患的喉嚨狀況應該可以撐一段時間,無需住院,但為安全起見,還是會診了耳鼻喉科,請來侯思任會診。

侯思任發現病患確實有急性會厭炎,雖然如急診醫師想的,病患的會厭部位腫脹情形還沒有很凶險,但是內視鏡檢查發現患者不僅有急性會厭炎,扁桃腺下方呈現腫脹,甚至向上延伸至喉部,呈現罕見的「Ω」形狀。考量此種病情可能快速惡化,侯思任當機立斷要求插管治療,才真的保住患者一命。

▲侯思任醫師分享1名28歲女病患發生急性會厭炎,合併扁桃腺腫,呈現特殊Ω症狀(圖右),和教科書上(圖左)一模一樣。(圖/侯思任醫師提供)

侯思任說,很多病人雖然難受到要到急診求助了,但是當醫師說「你要住院」時,往往會覺得:「我都可以好好自己走路來急診,應該不是大問題,為什麼要叫我住院?」他提醒,醫院病患滿載,醫護人員忙到爆,醫師絕不會是想要「賺病人錢」,沒事要病人住院,如果醫師建議住院,一定有他的道理,要聽醫師的建議。

深頸部感染同樣凶險

同時他也提醒,臨床上除了急性會厭炎外,很多人吃魚被魚刺刺到,可能引起「深頸部感染」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的危險。因為深頸部感染造成脖子軟組織化膿,可能造成喉呼道阻塞,需先行氣切再引流治療。侯思任提醒,尤其出現發燒、劇烈疼痛等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謹慎以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柯世祐醫師.侯思任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端粒」長短會影響壽命!研究:細胞老化慢一點 小方法有用

舒張壓90,單純「舒張壓」比較高有關係嗎?情況不單純!醫師教你降壓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6歲健身網紅睡夢中去世!年輕健身網紅多人傳意外 醫提出警示

健康2.0
02

夜貓子注意!研究揭「這時間入睡」慘了:害憂鬱、焦慮

三立新聞網
03

多種「癌細胞套餐」一堆人每天吃 醫師揭恐怖菜單:8成患者都沒症狀

鏡週刊
04

週末戰士vs規律運動?研究揭「驚人發現」:它更能保命

三立新聞網
05

40歲後一半女性中鏢!醫點名「子宮肌瘤3大徵兆」 頻尿、便秘別忽略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6

阿賢🐾
雖然但是死者為大 ,不過醫生都說需要住院了有生命危險了還要去處理銀行業務
06月28日02:55
ivy-史
謝謝長知識了!
06月28日09:14
台莉
第一次聽到這種病.什麼樣會得這種病.太可怕了
06月28日13:21
Molly Mu(穆)
醫生的建議要聽
06月28日12:11
彭愛琳
舊聞!
06月28日08:10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白飯vs麵條」哪個比較好?專家給答案了 搭配這2種食物血糖更穩定

常春月刊

頭暈還是眩暈?醫教「1招」快速分辨 這1種休息沒用需吃藥3至6個月

常春月刊

47歲媽「求子11年」打超過200針 醫揪流產5次原因

健康醫療網

擺脫更年期煩惱,原來這麼簡單!40後女性必試「黃金三豆」,告別潮熱、骨鬆,輕鬆護心又享瘦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選舉輸贏後才是真正考驗!專業醫曝「選後症候群」 連勝方也難倖免

CTWANT

吃蔬果能瘦?台大專家揭「吃對顏色」事半功倍:紅色助燃脂、黃橙色代謝

三立新聞網

NG早餐害血糖飆升!醫: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上榜

中天電視台

不只身體會中暑!研究證實:高溫讓憂鬱風險暴增24%

中天電視台

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TVBS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NOW健康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不只雞蛋勿微波 專家揭「8種食物」也上榜

民視新聞網

醫起看/30歲男入珠一圈化膿!醫師嘆:像黃金流沙包

EBC 東森新聞

外籍男意識不清又躁動!驚見「寄生蟲」鑽腦 金蘭醬油二代「5條人命」也因它

太報

健保署推「假日輕急症中心」 台大:檢傷不該丟給民眾

台視

搭機時有發作機率!「這疾病」是靜脈殺手 醫曝「6危險因子」嚴重恐猝死

三立新聞網

戶外打球2小時沒喝水!男大生尿出「可樂尿」 醫:腎臟已受損

TVBS

看平板、滑手機「傷身」?他13歲竟中度脂肪肝 醫曝研究:風險暴增2.1倍

三立新聞網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單單肥胖就能引發心衰竭! 專家給「四大護心措施」建議

健康醫療網

無糖也一樣!夏天喝「這飲料」消暑 醫師示警:恐引發蛀牙

TVBS

才13歲就被診斷「中度脂肪肝」 醫師點關鍵:暑假狂滑手機

TVBS

健康網》放寬申請移工資格 80歲以上長輩免巴氏量表

自由電子報

天氣太熱情緒也會中暑! 研究顯示每升1°C「憂鬱風險增7%」

CTWANT

30歲男入珠一圈「突腫痛急問GPT」 醫驚:像黃金流沙包

CTWANT

因應永續發展環境 北榮舉辦健保改革暨智慧醫療研討會

NOW健康

氣色差不一定是老化!吃「黑芝麻、深綠色蔬菜」有效補鐵

中天電視台

中風後疼痛不可忽視!醫師分享疼痛成因與最新治療攻略!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13歲童有脂肪肝?原因竟是暑假「狂做這事」 醫曝脂肪肝高風險族群

壹蘋新聞網

看似健康卻傷身!「5食物」是血糖炸彈 全麥吐司也上榜

三立新聞網

不是手搖飲!養生男日喝2杯「這飲品」 慘洗腎維生

三立新聞網

檳榔+菸不是法力無邊!口腔癌風險飆123倍 49歲男臉變「這樣」才就醫

壹蘋新聞網

挺罷方情緒低落 醫建議暫離政治訊息:選舉的影響才剛開始

ETtoday新聞雲

情緒也會中暑!醫曝研究:每升1度「憂鬱風險增7%」

ETtoday新聞雲

以為補鈣很健康?醫警告:小魚乾、吻仔魚膽固醇高需節制

中天電視台

週末戰士vs規律運動?研究揭「驚人發現」:它更能保命

三立新聞網

買菜回家先洗水果還是肉?無毒教母:錯誤順序恐食物中毒

中天電視台

牛奶營養豐富 但不是人人都適合多喝!有「3成分」腎友飲用要謹慎

健康醫療網

夏天食物腐敗風險增!醫揭「2舉動」是大忌

NOWnews 今日新聞

高溫工作當心熱危害! 熱危害預防勞資雙方需做好防護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