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老人機構染肝炎比率高!醫籲:合併「這 2 項檢查」將提高篩檢率
台灣邁向世界衛生組織 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其中關鍵在於篩檢找出潛在個案,並給予治療與追蹤。然專家指出,老人福利機構住民的 C 肝抗體陽性率高達 5-7%,遠超一般大眾的 1-2%,其年度體檢卻未包括肝炎篩檢,住民也普遍不願因體檢與肝炎篩檢各抽一次血,導致篩治率低落,增加肝癌三部曲發生及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
今年初修正的「醫事服務機構辦理預防保健服務注意事項」規定,成人健檢不得重複檢查已納入慢病管理計劃的個案,意即凡領慢病處方箋,並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四項與成健相同檢查項目;或已參加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品質改善試辦(P4P)計畫內的糖尿病、初期腎病、糖腎共照計畫者,因檢驗項目與成人健檢重疊,無法再接受健檢。
基層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老人福利機構住民 C 肝抗體陽性率高於一般平均,有次更發現桃園某安養中心的住民 C 肝抗體陽性率高達 10%,照護人員深陷感染風險中。但機構長輩幾乎為慢性病患,大多被排除在成人健檢外,雖政府規定每年一次體檢,但檢查項目未包含 B、C 肝篩檢,實務上常遇長輩拒絕 2 次抽血進行體檢與肝炎篩檢。
因此蕭敦仁呼籲,衛生局與醫療院所合作,採「一血兩篩」的方式,整合體檢與肝炎篩檢抽血,並比照洗腎中心地毯式篩檢模式,由衛生局與醫療院所合作成立專案執行,才能完全揪出潛在肝炎個案進行治療。
肝炎防治基層診所角色漸重,「3 全策略」治逾 10 萬人
慢病患亦是肝炎感染高風險群,據健保署資料,糖尿病患 C 肝抗體陽率約 6.8%,慢性腎臟病患則為 7.6%,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兩者皆是基層診所最常見的慢病個案,也易被肝病防治忽略,所幸今年起健保明定,醫療院所肝炎篩檢這兩者可在慢病照護計畫中加分並獲得給付,
此外,陳宏麟表示,透過「全召、全篩、全治」策略,積極整合各診所內患者資料,主動致電提醒回診治療,並搭配篩檢費從 200 元提高至 370 元、取消 C 肝全口服藥科別限制等政策誘因後,截至去年底共 716 家基層診所參加 B、C 肝品質支付方案,收治超過 10 萬人,基層診所 C 肝治療占比 5 年成長逾 2 倍、達 27%。
他分享,各地診所也主動跨域合作,例如醫師公會全聯會、診所協會全聯會與衛生局合作,在雙北、桃園、台中、南投、台南、高雄等地,辦理分區成人健檢加上 C 肝篩檢;雲林診所協會、醫師公會提供交通補助甚至安排接送,讓偏鄉患者得以就近治療;南投的診所與衛生局合作,短短一年治療 171 名患者;台東僅 2 家基層院所就承擔健保東區業務組 14%的治療量能,再再凸顯基層已成肝炎防治最前線。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