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怎麼挑?營養師認證5大選購原則一次公開!掌握吸收率、來源與認證才能安心補對營養
近年魚油成為熱門營養補充品,不僅對銀髮族的心血管保健有益,對學生、上班族和追求高壓生活平衡的族群來說,也是一項日常健康後盾。但市售魚油產品選項繁多,該怎麼挑選才安全有效?
本文彙整《豐傑生醫》營養師戴嘉珠專業建議,從 Omega-3 含量、吸收型態、來源魚種到重金屬與氧化安全性認證,帶你掌握挑選魚油的五大關鍵原則,避免誤踩「魚腥地雷」,讓補充健康更有感!
Omega-3 含量是關鍵,建議每日攝取 650mg 以上
魚油之所以具備保健功能,主要來自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中的 EPA 和 DHA 成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 300mg~650mg 的 Omega-3,才能發揮支持心血管與腦部功能的健康效益。
但市面有些魚油產品為了添加其他成分(如蝦紅素、葉黃素等),可能會壓縮主要有效成分的劑量。因此建議民眾選購魚油時,要特別留意營養標示中 EPA+DHA 的總量是否達建議值,才不會花錢卻補不到位。
rTG 型魚油吸收率佳,營養師首選推薦
魚油的型態會影響體內吸收率,目前市售魚油主要分為三種型態:
- TG 型(天然型):吸收率不錯,但 Omega-3 濃度偏低
- EE 型(乙酯型):濃度高,但吸收率相對較差
- rTG 型(重新酯化型):兼具高濃度與高吸收率,是目前最受專家推薦的魚油型態
營養師指出,rTG 型魚油經特殊酯化製程,不僅提升濃度,還能改善體內利用率,是目前主流高效吸收型魚油的代表。
優先選用小型深海魚來源,降低重金屬風險
魚油來源的安全性也需重視,特別是重金屬殘留風險。大型魚類如鮪魚、鯊魚等,因生物累積效應,容易含有較高濃度的汞、鎘等重金屬。相較之下,小型深海魚(如沙丁魚、鯷魚)因生長周期短,污染風險低,是較安全的魚油原料來源。
挑選時可留意產品是否明確標示魚種來源,以及是否經第三方檢驗通過重金屬殘留測試。
IFOS 五星認證把關產品品質與新鮮度
魚油的品質與新鮮度對保健效益有很大影響。國際魚油標準組織 IFOS(International Fish Oil Standards)是目前最具權威的第三方檢驗單位,提供針對魚油產品的「五星認證」制度,涵蓋下列四大安全指標:
- 新鮮度:檢測酸價、過氧化值等數據,確保產品不氧化變質
- 純度與濃度:確認 EPA/DHA 是否達標
- 污染物:篩檢戴奧辛、多氯聯苯、呋喃
- 重金屬:汞、鎘、鉛、無機砷含量是否安全
科技去腥升級,提升食用接受度
許多人不敢補魚油的原因,就是擔心「腥味重、口感差」。不過隨著製程升級,許多品牌已採用超臨界 CO₂ 萃取與多層精製技術,能有效去除腥味與雜質,讓魚油吃起來更順口,也降低消化道不適風險。這對孩童與怕腥族群來說,是相當友善的進步。
選魚油不只是比價格,更要看專業檢驗與原料品質
營養師戴嘉珠表示,魚油是日常長期補充的營養品,因此選購時除了看品牌與價格,更應重視其 Omega-3 劑量是否充足、吸收型態是否良好、原料來源是否清楚,以及是否通過可信賴的第三方認證。他也提醒民眾:「營養補充要有效,更要安心,特別是針對兒童或銀髮族使用時,挑對魚油才能真正幫助體質調整與健康維持。」
免責聲明:
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營養觀念分享,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因人而異,實際使用前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療人員。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魚油推薦別亂買!營養師警告:小心攝取重金屬,13個挑選原則必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