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人腦學習記憶!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仿人腦神經突觸
【NOW健康 楊芷晴/新竹報導】能想像未來的自駕車不僅能「看見」路況,還能像人腦一樣「記得」關鍵畫面?抑或是醫院裡拍攝的X光或斷層掃描圖像,機器可以自動把異常區域「圈」出來,幫助醫師判斷病情嗎?
陽明交大成功研發「光電突觸電晶體」 能模擬人腦記憶與學習功能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講座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全金屬氧化物異質接面的「光電突觸電晶體」,其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mall》。此光電突觸電晶體,不僅具備感測功能,亦能模擬人腦神經元的記憶與學習功能,可望成為下一代人工視覺感知與神經形態運算系統的關鍵元件。
劉柏村教授表示,該元件採用氧化鎢(WO₃)與鎢摻雜氧化鋅銦(InWZnO)形成異質接面,成功模擬人腦中突觸的學習與記憶行為,實現類生物神經系統的多重突觸可塑性表現。這項裝置在650、525與460奈米可見光波段下展現出極高的光響應度,遠高於現有文獻中的同類型元件。此外,透過光脈衝刺激與閘極電壓調控,該元件成功模擬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之轉換,顯示其在動態突觸行為上的出色再現能力。
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進一步設計出以該元件為基礎的2×2 光突觸陣列模組,能夠實時接收紅綠藍三原色光訊號並模擬學習與記憶,呈現類似人眼視網膜對影像強度與顏色的分層式感知與儲存機制。藉由模擬多次學習與遺忘過程,元件展現出高度穩定的光誘導導電性變化與長期記憶保持能力,即使移除光刺激後,元件仍能維持穩定的記憶狀態,顯示其優異的非揮發性記憶特性,為仿生視覺記憶晶片的開發奠定重要基礎。
將突觸元件導入模擬平台 吵雜環境測試手寫和圖像辨識達高準確率
為 驗證其在實際運算任務中的應用潛力,研究團隊將此突觸元件導入人工神經網路模擬平台中,針對手寫數字辨識與圖像分割任務進行模擬測試。在經過高斯雜訊與條紋噪聲等模擬惡劣環境下,系統仍可達到高辨識準確率;在圖像分割任務中,搭配U型神經網路架構(U-Net)後,可達到接近理想的分割準確率,顯示該元件具備極佳的視覺處理穩健性與學習能力。
該技術未來可望推展至智慧型醫療診斷、自駕車視覺模組、穿戴式感知裝置及仿生機器人等領域,促進人工智慧與感測科技的融合發展。
# 首圖來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UCC如何緩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輕症分流助改善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