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賣鹹酥雞! 壯男26歲就胸悶心梗「血管全塞住」
心血管疾病原先常見於40歲以上的人,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改變,心肌梗塞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就有一位26歲男子因胸悶就醫,以為只是焦慮、肌肉拉傷,沒想到竟是大範圍心肌梗塞,醫師追問病史才得知,男子家中是賣鹹酥雞的,從小就常吃炸物,導致高血脂、高血壓,加上有吸菸習慣,才會年紀輕輕就心梗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一名26歲男子當時自己走進急診,看起來很年輕、身體壯碩、精神不錯,對方自述胸口悶,但他起初看了檢傷紀錄,只認為可能是太緊張、焦慮,或者是肌肉拉傷,因此依照流程安排了心電圖檢查。
「做到一半,我就想說這個沒事。」柯世祐提到,他原本預期等到檢察做好、向患者解釋完,就能放對方回家,沒想到心電圖才做到一半,技術人員就緊急呼叫他過去查看,才發現是心肌梗塞。
柯世祐說明,該患者的心電圖ST段上升、血管完全塞住,需要馬上去做心導管,於是他趕緊聯絡心臟內科,最終在男子心臟的3個血管放了4個支架,才成功穩定對方的病情。
柯世祐指出,本來他以為該男子可能有風濕免疫或凝血方面的問題,經過深入檢查卻都沒有狀況,後來詢問其家族史才得知,該患者家中是賣鹹酥雞的,男子小時候會幫忙顧店,如果放學回家爸媽沒煮飯,就會直接吃炸物解決,加上平時有抽菸習慣,且父親40多歲就心梗,男子除了沒高血糖、未滿45歲等因素,已經集滿了高血脂、高血壓等心梗的危險因子。
根據「秀傳健康管理中心」官網顯示,常見的典型「心肌梗塞」前兆有3個,包括持續胸痛、胸悶,呼吸困難,一旦發作胸口就會像被石頭壓住一樣,經常出現的疼痛部位在前胸部及胸口偏左側,甚至會延伸到左肩及上背部、頸部、左手臂內側;有時症狀也會出現在下巴、胸骨與肚臍之間的區域。
若有心肌梗塞,也可能出現虛弱、發汗、暈眩、嘔吐、心跳不穩定、昏迷等狀況,約半數心梗的病人,在發病前會有前兆症狀,約有4分之1的病人沒有任何症狀,特別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較常感到虛脫、昏厥或無力。
秀傳醫院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東照提醒,絕對不要輕忽突發性的胸痛,如有突發性無法改善的胸悶及胸痛或出現典型「心肌梗塞」的5大前兆(左胸痛、呼吸急促或困難、頭暈、噁心嘔吐與左臂與肩、頸、下頷疼痛等),就應立刻就醫,把握心肌梗塞搶救的黃金時間。
至於如何預防心梗?日常飲食可選擇低鈉飲食,有助控制血壓,並減少動物性油脂攝取,改用天然植物油,多吃蔬果、堅果、糙米類食物,並且要規律運動,運動時間一般建議為每週平均150分鐘(約1天大於30分鐘),一週3~5天,可分拆累計時間,強度依個人生理和疾病狀況調整。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