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不只冬天才冷!夏日手腳「冷吱吱」,從生活飲食調整做起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明明外頭炎熱,卻一坐進冷氣房就開始手腳發涼,甚至比冬天還冷;或是身體雖說不上真的冰,但總覺得沒勁、精神差、提不起力氣?其實,手腳冰冷不只是冬天才有的困擾,更多時候與體質、代謝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
尤其對整天坐在辦公室、長期待冷氣房的上班族來說,「冷吱吱」幾乎成了日常寫照。若總是忽略這樣的身體訊號,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氣色與體力,甚至可能引發月經失調、失眠疲倦、手腳痠麻等問題。別擔心,從日常飲食與生活小調整做起,就能循序漸進找回溫暖與元氣循環。
一、為什麼手腳總是「冷吱吱」?這些常見原因要注意!
手腳冰冷最常見的原因,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正常情況下,血液會將熱能帶到身體各個角落,但如果血液循環流不順暢,四肢就容易感到冰冷。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更容易讓妳一年四季都「冷吱吱」:
- 熱量攝取不足、基礎代謝降低:長期節食、吃得太少,讓身體產熱能力下降,體溫調節變差。
- 缺鐵性貧血:鐵質不足,紅血球攜帶氧氣的功能受影響,血液循環跟著變差。
- 蛋白質攝取量不足:肌肉量不足會降低基礎代謝,讓身體難以維持正常溫度。
- 荷爾蒙波動:女性在月經週期、更年期,體內激素變動也會影響血管收縮與體溫調控。
- 久坐少動:長時間缺乏運動,血液循環變慢,手腳也容易冷冰冰。
尤其上班族長時間吹冷氣、久坐不動,是最容易忽略循環問題的族群。冷氣讓微血管收縮,坐姿讓下肢血流停滯,冰冷感自然找上門。
二、挑對食物,從體內打好循環基礎
想改善手腳冰冷,飲食的調整非常關鍵。從增加產熱營養素、提升血液循環做起,讓身體自然回穩!
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
有助於維持肌肉量,進而提升基礎代謝與身體產熱力
如:豆製品、無糖豆漿、魚、雞蛋、雞胸肉等
補充鐵含量高的食物
幫助血紅素生成,進而支持血液循環與末梢運送
如:紅肉類(牛肉、豬肝)、黑芝麻、紅莧菜、菠菜
維生素C食物(奇異果、芭樂),幫助鐵質吸收
補充鎂含量高的食物
可幫助肌肉放鬆與血管舒張,幫血液順利流向末梢
如:南瓜子、腰果、黑豆、菠菜、香蕉、黑巧克力
補充維生素B群含量高的食物
參與能量代謝及紅血球生成,有助於維持血液循環與體內代謝作用
如:糙米、鮭魚、雞蛋、雞胸肉、瘦肉
補充維生素E含含量高的食物
具抗氧化作用,保護血管內皮細胞
如:小麥胚芽油、葵花籽、菠菜、甜椒、酪梨
每天一小把原味堅果,同時補充好油及抗氧化營養素
搭配適量溫性食材
搭配屬性偏溫的食材有助於暖身,但仍需避免過量,並搭配均衡飲食整體調整。
如:薑、紅棗、肉桂、黑糖、可可、紅茶,可以自製黑糖薑茶、薑絲燉雞湯等適度暖補,但不過量,也可選擇適量無糖黑可可、無糖紅茶等
三、辦公室常備暖循環這樣做!上班族暖身日常提案
整天坐辦公室吹冷氣,手腳冰冷幾乎成了無聲的困擾,試試這些簡單方法,讓循環力慢慢恢復正常。
- 每天做伸展運動、瑜珈、快走等,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 避免久坐、翹腳,應時常變化姿勢,保持血液循環順暢
- 洗澡後可適度泡腳,幫助末梢血管擴張與放鬆
- 減少冰冷飲品,改喝溫開水或常溫水,減輕腸胃的刺激與負擔
- 維持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有助於內分泌與循環代謝功能穩定運作
結語:調整體質,夏天也不怕冷
手腳冰冷不只是冬天限定的困擾,體質偏寒、血液循環不佳的人,即使在夏天,也容易被冷氣房凍到手腳發涼。與其忍受冰冷的不適,不如從現在開始,透過飲食調整、適量運動、規律作息,慢慢改善循環力,讓體質趨於穩定,減少手腳冰涼的困擾。
要記得體質調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常一點一滴的累積。每天多留點心,慢慢調整讓循環穩定下來,手腳自然暖起來,讓整體代謝更輕盈、自在,也變得更有元氣!
女生健康大小事,我們比妳還重視
▼ 姊妹淘最新IG「中醫師聊開了|現代太醫院」▼
想知道更多保健資訊?快加入「跟著營養師挑保健品」LINE群一起聊:https://bby.news/nutritionistweb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