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 余欣怡──離岸入海,聽大翅鯨歌唱是她一輩子要做的事

日日好日 X 雜誌

發布於 04月18日03:39 • 日日好日X雜誌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 余欣怡

文.林采昱 圖. 余欣怡(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0 P.26)

海洋會讓你知道,其實人很渺小。參與鯨豚保育第二十六年,期間經歷一年罹癌治療,在最後一次放射療程後,立刻回歸海洋。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的余欣怡笑著說,「因為又到了出海的季節啊!」

在海上最喜歡的時刻,是要錄製鯨豚聲音時,關掉船的引擎,那一刻,也關掉了心中的噪音,靜靜享受聆聽牠們的樂曲。余欣怡尤其最喜歡大翅鯨的歌聲,公鯨低頻地歌唱,彷彿海中溫柔的大提琴。人與鯨,彼此都是最自然的狀態,一起呼吸著同一片清新空氣,這是愛海之人的浪漫。

熱帶斑海豚為群居型動物,常集結為大群活動,有時一群甚至可多達上千隻個體。充滿活力,能快速地在海中游動,也時常有高高跳出水面的行為,是海上觀察活動中極引人注目的海豚。

海上驚喜、岸上悲戚

生物系到海洋生物所,對余欣怡而言,踏上鯨豚保育是自然而然的人生航道。她表示,「第一次」總會特別深刻,而她第一次在臺灣海域親眼見到的鯨魚,是少見的喙鯨。因為是潛水深又易害羞的物種,巧遇喙鯨出水換氣的兩眼瞬間,格外難忘。

其後,長期擔任鯨豚救援志工,讓余欣怡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因為在設備不全的年代,救傷不治是常態。最挫折的一次,是二〇〇〇年一隻颱風天擱淺的瓶鼻海豚,從被救起後正常活動,到突然姿勢不對勁,在她聯絡支援的過程中,電話還沒掛斷,海豚已沉入池底。

令人瞠目的是,環繞著死亡海豚的水面,全是牠生前吐出的人為垃圾—裡面有膠帶,甚至還有一整包雨衣,「那個比我們在解剖時,看到胃裡面的垃圾,更讓人痛苦。」余欣怡曾一度覺得過不去,但種種海洋問題反讓她放不下,選擇留在圈子裡,設法改變。從本科專業的鯨豚研究、因應漁業衝擊推動永續,到面向大眾的教育推廣,在不同鯨豚保育現場,始終能看見余欣怡努力不懈的身影。

余欣怡海上調查工作照。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1998年於花蓮成立,是臺灣第一個為「鯨豚與海洋」發聲的民間非營利組織。

擱淺卻勇敢的人

余欣怡人生的一大插曲,是在一個月沒進港的研究船上,她沒料到的新發現不在海上,而在體內意料之外的龐大腫瘤,後來被診斷為乳癌第三期,二〇〇九年的夏天,因此成為她唯一無法出海的一個夏天。

開刀前最後一次的航行,海上的白海豚異常活潑,但當下已經沒辦法拿起相機,只能好好活在當下,把眼前畫面收進記憶。在船上,她甚至將遺書寫好,病床前,則貼上許多海洋照片,期待能再次出海。

當時余欣怡形容自己是「擱淺的海豚」,因為沒辦法回到海裡,面對無法掌控的身體狀況,也懷著未知的害怕。被抽血、插胃管、化療藥物,首次經歷種種治療,如同海豚上岸後進入全然陌生的救援池裡。

所幸後來順利康復,終於可以奔向最喜歡的海洋,擁抱最熟悉的地方。大病初癒,也改變了余欣怡,切身體悟到「有限的生命不要浪費」,使她又更專注在鯨豚保育行動,為海發聲。

花紋海豚。隨著歲月流轉,成年花紋海豚體表的白色線條刮痕不斷累積,因而形成其特有的花白外觀。也因為每一個體的花紋均不相同,因此,可作為個體辨識的依據。

臺灣的海洋不能等,趁我們還有鯨豚

這二十年來,余欣怡觀察到,臺灣人對海洋的認知與保育意識雖然提升,但海洋環境卻持續變差。她以自己的罹癌經驗比擬,當等到三期再去治療,就要花費更多心力與資源。海洋問題也是一樣,看到問題要立即去處理,才不會讓惡性循環加劇。

因此,近三年她致力於黑潮的海洋綠洲計畫,透過花蓮海域的鯨豚調查,盼能取得國際認證的「鯨豚重要棲地海域 (IMMAs)」,用保護區守住臺灣海洋的生態美景。面對困難不要逃避,就像駕駛帆船,遇到風暴時不是閃避,而是要找一個適合的角度去穿越。度過了疾病,大海的考驗仍艱鉅,余欣怡依舊在好天氣出海,與鯨豚同行。

延伸閱讀

▋2025 跨年號 ▋海洋連載 ▋NO.30 回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 余欣怡-離岸入海,聽大翅鯨歌唱是她一輩子要做的事

▋2025 跨年號 ▋NO.30 回望 ▋閱讀讓日日是好日──電子書線上看、人物深度Podcast專訪

--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

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30 回望 ▌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比睡太少致命!研究揭「1睡眠習慣」很傷身 恐釀帕金森氏症

三立新聞網
02

08月04日 成功並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末日

Heho健康
03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罹「癌王」逝!「7症狀」是警訊 灰白糞便別輕忽

三立新聞網
04

32歲男屁股膿包治不好!醫查「1病」釀禍:很多人不知道

三立新聞網
05

內衣褲襪全丟洗衣機「老翁感染足癬」 醫揭3前提:可以混洗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夏天好想吃冰涼甜品?減重醫大推這道「可代替白飯」:讓腸道健康又不挨餓

姊妹淘

08月05日 沒有哪一種努力是徒勞無功的

Heho健康

揭開困倦背後真實機制,大腦神經元過度放電誘發睡意

科技新報

地瓜不能這時間吃!洋蔥、青花菜也不要 小心越吃越睡不著

健康2.0

主治醫師是血液腫瘤權威 媒體揣測沈玉琳病因!醫:血液腫瘤科治很多病

健康2.0

「無糖綠茶+紅茶」止咳聖品?專家:多喝水就有效 這款甜飲比茶飲好

健康2.0

B肝患者吃保健品護肝?許金川:這功效恐引發猛爆性肝炎!

健康2.0

喝茶睡不好?3種無咖啡因茶飲放心喝!這1款含超高GABA能助眠

健康2.0

54歲師膽道癌4期 1治療邁向第5年!健保給付雙免疫治療晚期肝癌膽道癌活更久

健康2.0

黃麴毒素傷肝 高溫潮濕是滋生溫床

聯合新聞網
影音

早餐麵包配果汁糖份爆表!5低GI水果1茶飲助抗發炎

健康2.0影音

起床空腹喝500cc溫水 助排宿便毒素

聯合新聞網

早餐麵包配果汁糖份爆表!5低GI水果1茶飲助抗發炎

健康2.0

中國屈公病大爆發!台大醫曝「台灣尚無疫苗」 3類人高危險

三立新聞網

晚餐吃太晚吃飽就躺? 醫示警三習慣恐讓胃癌風險暴增7.4倍

CTWANT

無糖飲品較健康!研究揭每天1罐「糖尿病風險增38%」 比含糖飲還高

CTWANT

猛爆性肝炎 恐併肝性腦病變

中華日報

屈公病疫情拉警報!疾管署明公布「是否升級旅遊警示」

台視

想改變命運? 過來人分享成功顯化的心態轉變

健康醫療網
影音

花生醬有黃麴毒素?該怎麼避免

好食課

常做噩夢不只傷神恐還傷身!英研究:可能加速老化 早逝風險增3倍

健康醫療網

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1成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抗癌一年半病逝享耆壽90歲

Heho健康

哈佛醫師警告「臥室3件常見物品恐損健康」 枕頭、空氣香氛、床墊應立即汰換

CTWANT

女性停經後血壓悄悄升高!醫曝「每日1個簡單動作」不用拚命運動也能防高血壓

姊妹淘

女星何妤玟驚見大腸瘜肉 醫示警年輕人愛甜食熬夜恐增癌風險

CTWANT

屈公病全球大爆發破25萬例 台大醫:台灣目前無疫苗

中天電視台

她57歲才驚覺「壯不是健康」! 靠這招甩肉又減藥 

健康醫療網

26 歲女劇烈經痛一天吞 5 顆止痛藥,中醫調理 1 個月就改善

Heho健康

停經後血壓狂飆?研究:每天起立26次 3個月有感改善

中天電視台

年紀大就記性差、易分心?5招鍛鍊大腦,幾歲做都有效

康健雜誌

掉髮愈治愈嚴重?當心你得了「這種禿」,醫破除迷思:別再找「植髮專科」!

康健雜誌

桃醫「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藝術療癒助藥癮者重生

中天電視台

小腹婆救星! 研究:「這水果」能瘦小腹、減內臟脂肪

康健雜誌

「好想泡澡」七旬翁洗腎20年 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圓心願

中華日報

血糖變化不只與飲食有關!醫提醒:壓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中華日報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中華日報

藥物壓抑免疫恐誘B肝復發?醫籲預防性用藥降低肝損風險

中華日報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畫作策展開跑

健康醫療網

不只脂肪肝!胰臟也會囤積脂肪 醫:恐成胰臟癌溫床

中天電視台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 帕斯提病友用藝術分享生命經驗

中華日報